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74225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811536465.3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实时获取电机绕组的电机绕组温度以及电机永磁体的永磁体温度;若所述电机绕组温度超过第一电机绕组温度阈值和/或所述永磁体温度超过第一永磁体温度阈值时,则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开启;在所述冷却系统开启时,确定冷却液的初始流量;依据所述初始流量控制所述冷却系统释放冷却液。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依据电机绕组温度和永磁体温度来实现对冷却系统的开启,根据开启后冷却液的初始流量来实现对电机的冷却,实现了控制冷却系统冷却液流量来对电机进行冷却,提高了电机寿命。

    一种自动挡重卡多模式发动机制动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56993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231383.9

    申请日:2023-09-22

    Inventor: 范慧敏 冯彦明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动挡重卡多模式发动机制动控制方法、设备及介质,方法包括:根据自动挡重卡整车信息中的档位信号确定发动机是否进入多模式发动机制动中的变速箱换挡模式,在非换挡时确定是否符合发动机制动进入条件,若是则接收发动机制动指令以控制发动机进入相应发动机制动模式;确定驾驶员发动机制动模式下发动机制动的目标制动功率百分比及自动恒速发动机制动模式下的目标车速;确定制动功率范围与目标制动功率百分比或目标车速的制动扭矩匹配的制动档级并调整制动功率;在预设时间间隔内车速或发动机转速的上升速率超过阈值时发动机存在超速风险,开启紧急全制动模式中的紧急制动机制,实现对自动挡重卡的多模式发动机制动控制。

    一种新能源车的电机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80651A

    公开(公告)日:2019-10-25

    申请号:CN201910889186.3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的电机设计方法和装置,包括:根据新能源车的电机的转速与转矩获得电机在各个工况下的能量损耗;根据所述各个工况下的能量损耗获得电机总体能量损耗;根据所述电机总体能量损耗获得电机的转速重心值和转矩重心值;获得所述电机运行在所述转矩重心值和所述转速重心值时对应的dq轴电流;利用所述dq轴电流,获得电机的运行参数;利用所述运行参数获得电机的设计参数。由于电机的参数是根据电机工作在高效工作区时进行的设计,因此,可以保证电机的高效工作区位于整车所需的能耗最大区,降低整车的能耗利用率,延长整车的行驶里程。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47422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536465.3

    申请日:2018-12-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冷却液的控制方法和装置,所述控制方法实时获取电机绕组的电机绕组温度以及电机永磁体的永磁体温度;若所述电机绕组温度超过第一电机绕组温度阈值和/或所述永磁体温度超过第一永磁体温度阈值时,则控制所述冷却系统开启;在所述冷却系统开启时,确定冷却液的初始流量;依据所述初始流量控制所述冷却系统释放冷却液。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是依据电机绕组温度和永磁体温度来实现对冷却系统的开启,根据开启后冷却液的初始流量来实现对电机的冷却,实现了控制冷却系统冷却液流量来对电机进行冷却,提高了电机寿命。

    一种SCR移除故障的定位方法、装置和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117708134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97781.7

    申请日:2023-12-25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SCR移除故障的定位方法、装置和发动机,通过预先设置移除故障初始定位表,并且利用目标地区的历史故障数据库以及目标车辆的数据流信息对移除故障初始定位表进行个性化的修正,然后利用修正后得到的移除故障目标定位表对车辆的SCR移除故障进行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SCR移除故障仅靠人工经验进行诊断所导致的售后效率低下、售后质量难以保证的技术问题,实现了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SCR移除故障的故障原因的技术效果,提升了售后效率和售后质量。

    尿素喷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6850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30094.0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尿素喷射控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使用车辆的气压传感器检测的进气流量确定排气流量理想值;当车辆的压差传感器的排气流量达到排气流量理想值时,确定目标时间和排气滞后时长;目标时间为压差传感器的排气流量达到排气流量理想值的时刻;排气滞后时长为从确定排气流量理想值到压差传感器的排气流量达到排气流量理想值所需的时长;使用排气滞后时长确定排气流速,将依据排气流速确定的延迟时长与目标时间进行处理,得到尿素喷射时间,依据尿素喷射时间控制尿素喷射。整个过程考虑了排气从压差传感器到尿素喷嘴的时延,规避该时延对喷射尿素的影响,提高尿素喷射时机的精度,使得尿素与排气充分翻译,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一种新能源车的电机设计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380651B

    公开(公告)日:2020-01-31

    申请号:CN201910889186.3

    申请日:2019-09-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车的电机设计方法和装置,包括:根据新能源车的电机的转速与转矩获得电机在各个工况下的能量损耗;根据所述各个工况下的能量损耗获得电机总体能量损耗;根据所述电机总体能量损耗获得电机的转速重心值和转矩重心值;获得所述电机运行在所述转矩重心值和所述转速重心值时对应的dq轴电流;利用所述dq轴电流,获得电机的运行参数;利用所述运行参数获得电机的设计参数。由于电机的参数是根据电机工作在高效工作区时进行的设计,因此,可以保证电机的高效工作区位于整车所需的能耗最大区,降低整车的能耗利用率,延长整车的行驶里程。

    一种双空调压缩机支架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468437U

    公开(公告)日:2017-09-05

    申请号:CN201720018463.X

    申请日:2017-01-09

    Inventor: 冯彦明 范慧敏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空调压缩机支架,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平行设置的第一压缩机安装座和第二压缩机安装座,支架本体上还设有可连接拉紧螺栓以便调整压缩机的角度从而涨紧以及放松压缩机的传动皮带的拉紧螺栓连接座。所述第一压缩机安装座包括与第一压缩机底座配装的至少两个安装套筒,第二压缩机安装座包括与第二压缩机底座连接的一个安装销筒,第二压缩机底座通过拉紧螺栓与拉紧螺栓连接座连接。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单独布置皮带张紧轮以及皮带且可同时安装两个压缩机,具有便于结构紧凑、节约布置空间以及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一种花键装配工装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9440091U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822226341.7

    申请日:2018-12-2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花键装配工装,该花键装配工装的主体为小于或等于180度的圆弧形空心轴;该主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定位用内花键和定位用外花键;当定位用内花键与传动轴上的连接用外花键啮合,并且,定位用外花键与空心轴上的连接用内花键啮合时,连接用外花键中的外齿和连接用内花键中的内齿槽沿轴线方向一一对应,即连接用外花键和连接用内花键之间正好彼此对应,不用再周向地调整装配角度。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花键装配工装,能够在电机和变速箱之间进行花键连接装配操作时,辅助花键内外齿实现精确定位,提升电机和变速箱的装配效率、保证装配质量。而且由于该工装采用了半圆弧形空心轴设计,从而具有较低的工装重量和成本。

    一种组合电机与一种轮边驱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380578U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23172855.2

    申请日:2020-1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电机,包括电机壳体、电机转轴以及与电机转轴同轴布置的锥形电机和径向磁通电机,锥形电机包括第一定子和第一转子,径向磁通电机包括第二定子和第二转子,第一定子布置于第二定子的径向内圈或径向外圈,且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均相对电机壳体位置固定,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均相对电机转轴位置固定。本方案可以大大提高电机功率密度,径向磁通电机具有较强的转矩输出能力,配合锥形电机可有效拓宽高效区。本方案可通过锥形电机产生的轴向力有效抵消电机转轴的轴向力,从而有效减小电机轴承承受的轴向载荷,进而可以降低轴承选型难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其包括上述的组合电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