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044587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211716411.1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发动机具有至少两个基于转速与扭矩划分的模式区间,不同模式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且不同模式区间对应的控制方式均能够降低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该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扭矩,并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以及发动机的实际扭矩判断发动机所处的实际模式区间,并执行实际模式区间对应的控制方式。该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负荷工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选用合适的控制策略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并获得最佳的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044587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716411.1

    申请日:2022-12-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发动机具有至少两个基于转速与扭矩划分的模式区间,不同模式区间分别对应不同的控制方式,且不同模式区间对应的控制方式均能够降低发动机的过量空气系数,该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中,首先获取发动机的实际转速和实际扭矩,并根据发动机的实际转速以及发动机的实际扭矩判断发动机所处的实际模式区间,并执行实际模式区间对应的控制方式。该发动机过量空气系数控制方法能够针对不同的负荷工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以选用合适的控制策略降低过量空气系数,并获得最佳的燃油消耗率。

    一种增压EGR系统
    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7554224U

    公开(公告)日:2018-06-29

    申请号:CN201721505604.7

    申请日:2017-11-1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增压EGR系统,包括发动机,发动机包括至少一个气缸以及分别与每个气缸连接的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第一涡轮增压器,第一涡轮增压器分别与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连接,第一涡轮增压器能够将新鲜空气增压进入进气歧管;第二涡轮增压器,第二涡轮增压器分别与进气歧管和排气歧管连接,第二涡轮增压器能够将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增压进入进气歧管。通过设置第二涡轮增压器,利用发动机排气歧管排出的废气进行驱动,将部分废气增压进入进气歧管,能够提高EGR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EGR率需要依赖于增压器的自身性能,并且达不到较高EGR率的问题。

    一种单向阀阀座、单向阀及EGR取气单元

    公开(公告)号:CN215633426U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21418123.9

    申请日:2021-06-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向阀阀座、单向阀及EGR取气单元,单向阀阀座包括中空的壳体、第一过滤结构和第二过滤结构,壳体侧部设有出气管和进气口;壳体底部设有排水管;第一过滤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半球形滤网、第一渐缩锥形部和第一安装筒部;第一安装筒部设于出气管内,第一半球形滤网位于壳体内、用于防止破碎阀片和冷凝水进入出气管;第二过滤结构结构与第一过滤结构相同,并用于防止破碎阀片堵塞排水管;进气口周围的壳体上设有法兰连接部。单向阀包括单向阀阀座和阀片结构。EGR取气单元包括EGR取气管路、EGR冷却器、ERG阀和单向阀。本实用新型可避免破碎阀片和冷凝水进入气缸内,降低了发动机拉缸、失火的风险。

    一种两路EGR系统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08153200U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820427165.0

    申请日:2018-03-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两路EGR系统,包括第一EGR冷却器、第二EGR冷却器和控制阀,第一EGR冷却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的第一燃烧气缸组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导通,第二EGR冷却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的第二燃烧气缸组的出气口和进气口导通,第一燃烧气缸组的出气口和第二燃烧气缸组的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的涡轮机的两侧进气口导通;控制阀能够导通或者断开第一EGR冷却器的进气口和第二EGR冷却器的进气口。当涡轮机高速放气时,打开控制阀,使得第一EGR冷却器的进气口和第二EGR冷却器的进气口导通,进而使得进入第一EGR冷却器的气体量和进入第二EGR冷却器的气体量能够实现均匀等量,避免了放气侧的EGR管路中的废气出现过冷的情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