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1567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10843.8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融合制造的织物混合电子集成系统。该系统包含贴片式元器件、激光诱导柔性传感器、织物基底、导电织物线和生理电极、和竖直互联过孔。通过激光对材料的改性能力,可在织物基底上实现图案化的传感器;通过激光的精细切削能力,实现图案化的柔性电极和互联导线;通过对织物的本征结构浸润导电复合物,实现了高稳定性的竖直互联过孔。综合上述制备技术,可以在多种日常织物和特种织物上实现双层织物电路板,随后焊接贴片式电子器件后形成织物混合电子集成系统。本发明实现了刚性电子器件、柔性电子器件与织物的异构集成,不包含商用PCB板、FPCB板或者中间件,是功能完备、透气、体表力学兼容的可穿戴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679036B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311672960.8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零下温度的多孔碳电极冷冻转移方法及传感器,该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待转移多孔碳电极,在所述待转移多孔碳电极与需接受该电极的柔性/弹性材料之间引入水凝胶材料,通过低温冷冻使水凝胶材料膨胀与多孔碳形成结构耦合,之后在从冷冻状态完全恢复之前,揭下所述基底实现剥离,则完成多孔碳电极的转移。本发明利用水凝胶作为一种界面调控体系来实现多孔碳材料在低温环境下的向柔弹性衬底上的转移。不仅可实现多孔碳电极的快速、完整剥离,且相对于现有转移剥离技术,本发明对柔弹性基底厚度要求更薄,且形成的复合电极的导电可拉伸性更优异,有助于实现超薄柔性传感器等共形柔性电子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4440760B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0095270.X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拉伸应变传感器。柔性拉伸应变传感器对称设置,应变传感器主体的两端各设置有应变信号读取接口,应变传感器主体两端的应变信号读取接口分别与应变传感器主体的两端电连接;应变传感器主体包括应变传感器柔性基底、导电层和主体封装层,应变传感器柔性基底外附着有导电层,附着有导电层的应变传感器柔性基底嵌装在主体封装层内,两端的应变信号读取接口分别设置在应变传感器柔性基底的两端。本发明兼顾应变传感器高灵敏度的特点和硅胶软材料高拉伸性的特点,使得应变传感器具有拉伸性能好、测量范围大等特点,根据需求调节传感器结构,调整柔性拉伸应变传感器工作过程中的应力分布,控制传感器力学性能,提高传感器的适应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7183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18404.6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结构离子材料的温度‑压力自解耦柔性传感器。由顶层结构、微结构层和基底层从上到下依次层叠布置组成,顶层结构中的离子凝胶阵列的上表面与柔性电极阵列接触;微结构层中的离子凝胶阵列的下表面与微结构离子凝胶薄层接触,微结构离子凝胶薄层和导电金属薄层上到下层叠布置,导电金属薄层与信号输出接口电连接,柔性电极阵列、离子凝胶阵列、微结构离子凝胶薄层和导电金属薄层构成电容式压力传感器,柔性电极阵列、离子凝胶阵列和微结构离子凝胶薄层构成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本发明公开的多模态柔性传感器可同时检测温度、压力和接近三种感知模态,温度和接近感知模态通过压力感知模态中的部分结构实现,集成度高,空间紧凑。
-
公开(公告)号:CN113103259B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110534968.2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25J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展的交互式柔性机器人皮肤。包括皮肤结构单元,包括发光交互模块、地址配置开关、柔性迫近传感阵列、数据读取电路和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柔性迫近传感阵列连接到数据读取电路,数据读取电路经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连接到外部微控制单元,同时数据读取电路连接地址配置开关,地址配置开关用于配置数据读取电路的通信地址进而控制数据读取电路和外部微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关系;外部微控制单元经过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和发光交互模块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具有迫近感知、检测结果原位可视化以及可扩展功能的柔性机器人皮肤,有利于实现大面积的工作环境检测,保证人机交互过程的安全性和提高人机交互过程的效率及流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26351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33970.8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发光交互柔性机器人皮肤。包括柔性感知和交互部分和数据处理和控制部分,其中柔性感知和交互部分由柔性接近感知层、柔性封装层、柔性压力感知层、柔性发光交互层和柔性基底层由上至下层叠组成;柔性接近感知层感知外部物体与本发明的柔性机器人皮肤之间的距离;柔性压力感知层感知外部物体施加在本发明的柔性机器人皮肤上的压力;距离和压力检测结果经过数据读取与控制电路的读取分析,控制柔性发光交互层产生不同模式的视觉反馈。本发明实现了接近感知、压力感知和发光交互的功能,控制柔性发光交互层产生不同模式的视觉反馈,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提高人机交互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用户的观感和参与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103259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34968.2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25J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展的交互式柔性机器人皮肤。包括皮肤结构单元,包括发光交互模块、地址配置开关、柔性迫近传感阵列、数据读取电路和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柔性迫近传感阵列连接到数据读取电路,数据读取电路经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连接到外部微控制单元,同时数据读取电路连接地址配置开关,地址配置开关用于配置数据读取电路的通信地址进而控制数据读取电路和外部微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关系;外部微控制单元经过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和发光交互模块连接。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具有迫近感知、检测结果原位可视化以及可扩展功能的柔性机器人皮肤,有利于实现大面积的工作环境检测,保证人机交互过程的安全性和提高人机交互过程的效率及流畅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10325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534935.8
申请日:2021-05-17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B25J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扩展且可重构的交互式柔性机器人皮肤。包括至少一个皮肤结构单元,皮肤结构单元包括发光交互模块、柔性迫近传感阵列、阵列重构及数据读取电路和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柔性迫近传感阵列连接到阵列重构及数据读取电路,阵列重构及数据读取电路经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连接到外部微控制单元,外部微控制单元经机器人皮肤扩展接口发光交互模块连接。本发明可在机器人本体大面积覆盖,有利于实现大面积的工作环境迫近检测,保证人机交互过程的安全性和提高人机交互过程的效率及流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671396B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1810534629.2
申请日:2018-05-2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A61N1/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相电源阵列式双相电刺激反馈系统。微控制器模块发出控制信号协调控制双相电刺激脉冲发生模块和多通道电刺激电极阵列模块;双相电刺激脉冲发生模块接收微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进而产生可调节双相电刺激脉冲输出到多通道电刺激电极阵列模块;多通道电刺激电极阵列模块接收微控制器模块的控制信号实时将双相电刺激脉冲转为电刺激并调节改变电极和强度大小;单相电源模块供电。本发明用于肢体感知的智能反馈,解决现有电刺激反馈系统不能让使用者感受到多模式而又无电击感的电刺激反馈的技术问题,切换电流正反向较快,能实现多模式、无电击感的电刺激反馈。
-
公开(公告)号:CN110377035B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1910614763.8
申请日:2019-07-09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G05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照明功能的可遥控小车。车灯与车灯转动控制装置相连,车灯转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车灯的上下俯仰转动和水平周向转动;车灯转动控制装置与车灯转动灵敏度调整装置相连,车灯转动灵敏度调整装置用于对车灯转动控制装置的转动速度进行控制;车灯转动控制装置和车灯转动灵敏度调整装置均与自适应照明控制装置相连,自适应照明控制装置用于控制车灯转动控制装置和车灯转动灵敏度调整装置的运转或停止。本发明可以在小车执行夜间以及管道内的拍摄任务的时候提供一个更加灵活以及稳定的照明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