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067C

    公开(公告)日:2004-01-07

    申请号:CN99107759.8

    申请日:1999-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75 H01L21/76838 H01L28/55 H01L28/60

    Abstract: 形成于基片11上并由层间绝缘膜所覆盖的下电极12。通孔21和22形成于层间绝缘膜,并且电介膜14和上电极15按次序形成于通孔21及其外围上,并且形成分别连接到上电极15和通过第二通孔22暴露出来的下电极12的一部分上的布线层16。一铂阻挡层位于上电极15的一部分上用于抑制电介膜14与上电极15之间的反应。第一通孔21的内壁相对于基片11的表面倾斜75度或更小角度。可以提供具有高密度并能易于与其他元件相集成的可靠电容元件。

    电容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237793A

    公开(公告)日:1999-12-08

    申请号:CN99107759.8

    申请日:1999-05-3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8/75 H01L21/76838 H01L28/55 H01L28/60

    Abstract: 形成于基片11上并由层间绝缘膜所覆盖的下电极12。通孔21和22形成于层间绝缘膜,并且电介膜14和上电极15按次序形成于通孔21及其外围上,并且形成分别连接到上电极15和通过第二通孔22暴露出来的下电极12的一部分上的布线层16。一铂阻挡层位于上电极15的一部分上用于抑制电介膜14与上电极15之间的反应。第一通孔21的内壁相对于基片11的表面倾斜75度或更小角度。可以提供具有高密度并能易于与其他元件相集成的可靠电容元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