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筐自动叠放输送线及叠放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89458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95917.7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料筐自动叠放输送线,包括侧翻定位单元,具有可侧向转动的直角臂;通过侧向转动的方式使料筐的中心轴位于预定的竖直平面内,或者使料筐侧向转动90°;纵翻转运单元,用于将料筐以原姿态或者将料筐沿输送方向翻转90°,输送至下一单元;倾斜转运单元,具有倾斜传送带;倾斜传送带可绕固定支点转动,使其朝向纵翻转运单元的一端可以倾斜预定的角度。借此,本发明可在输送的过程中,完成各料筐的定位及姿态调整,并按预定方式完成叠放作业。使输送线集成了定位、翻转及叠放功能,替代人工并提高了作业效率,同时降低了设备成本。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料筐自动叠放输送线的叠放方法。

    一种配置有可攀爬引导运输车的立体货架仓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443308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0669464.1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配置有可攀爬引导运输车的立体货架仓储系统,包括车体、驱动装置、伸叉式移载装置、电控单元及设在立体货架上的轨道机构,车体包括底盘和安装架,安装架位于底盘后侧,通过固定轴与底盘相连。固定轴上设有轴套,安装架上设有可锁住轴套的定位机构。轴套下方设有转臂支架,转臂支架下端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带动车体在地面或轨道机构上行走。伸叉式移载装置包括移载支架、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移载支架有两个且与底盘横向滑动配合,动力机构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移载支架同步运动,移载支架的两端均设有拨杆。本发明无需使用提升设备,减少设备投入,引导运输车可在货架上攀爬和横移,实现自动取放货物,成本更低,作业效率更高。

    一种带有分体式导引运输车的自动化仓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06046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2110397959.3

    申请日:2021-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分体式导引运输车的自动化仓储系统,包括第一货架、第二货架、导引运输车,第一、第二货架左右间隔布置,导引运输车位于两个货架之间。导引运输车包括地面移动单元和载货升降单元,载货升降单元设在地面移动单元的顶部,包括载货平台、攀爬驱动机构和伸叉式移载装置。攀爬驱动机构有两组,对称设置在载货平台的左右两侧。伸叉式移载装置包括移载支架、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移载支架有两个,分别与载货平台前后两侧滑动配合,其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拨杆。本发明的导引运输车采用分体式结构,能够沿货架爬升并实现存取货物,减少设备投入,降低能耗,不受货架高度限制,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作业效率。

    一种AGV式自动化仓储装置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775502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1060908.0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V式自动化仓储装置及其应用,属于物流自动化机械技术领域,包括存储货架和位于存储货架之间的AGV,存储货架上设置有爬升轨道,AGV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攀爬机构,攀爬机构用于带动车体在爬升轨道上移动;车体包括行走机构、载货平台和用于转移货物的伸叉式移载机构,攀爬机构包括伸缩机构和爬升机构,伸缩机构用于控制爬升机构的伸出与缩回,爬升机构用于与爬升轨道配合实现车体的上下移动。本发明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行走以存取和运送货物,无需使用提升设备,减少了自动化仓储设备投入,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一种AGV、自动化仓储装置及工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775501A

    公开(公告)日:2020-02-11

    申请号:CN201911060154.9

    申请日:2019-11-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GV、自动化仓储装置及工作方法,属于自动化物流技术领域,本发明的AGV包括车体和设置于车体上的攀爬机构,所述攀爬机构包括伸缩机构和爬升机构,攀爬机构为两套,对称分布于车体的左右两侧,同步工作但独立完成伸缩;所述攀爬机构用于与爬升轨道配合带动AGV上下移动;所述车体上方设置有载货平台和伸叉式移载机构,车体下方设置有行走机构。本发明AGV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行走以存取和运送货物,与仓储装置配合无需使用提升设备,减少了自动化仓储设备投入,提高了作业的效率。

    基于行走轮摆动的单节双履带爬楼轮椅及上下楼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96160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70118.0

    申请日:2016-02-0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G5/061 A61G5/10 A61G2200/34 A61G2203/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行走轮摆动的单节双履带爬楼轮椅,它包括安装固定在履带机构上的轮椅主体、两个行走大轮、履带爬楼机构和大轮摆臂机构;所述的履带爬楼机构是左右对称的双履带机构,由两侧的履带机构、履带驱动电机及第二减速装置组成;所述的大轮摆臂机构能实现运动状态的平稳转换。本发明巧妙地把手推轮椅与履带爬楼机构结合在一起,外形尺寸跟普通的手推轮椅一样,具有很好的楼道通过性,外出应用方便,转弯灵活的特点,安装的弧形板使履带爬楼机构能够安装到轮椅座椅的下方,满足爬楼状态时重心位置的要求,同时还降低了爬楼时整体的重心,使乘坐者感觉更安全。

    轮履复合式爬楼车轮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726233B

    公开(公告)日:2018-08-17

    申请号:CN201610087395.2

    申请日:2016-02-1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轮履复合式爬楼车轮,包括轮板、转臂及支撑板,轮板的中心处开设有装配孔,转臂环绕轮板等间距布置并与轮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位于相邻转臂之间并与轮板固定连接,转臂的末端铰接有主轮,转臂的中间位置铰接有履带轮,转臂的中间位置开设有销孔,在履带轮的侧面开设有可与销孔同轴对应的销槽,在相邻的两履带轮以及前述两履带轮之间的支撑板的外周环绕布置有履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轮椅上楼和下楼时,运行平稳;在轮椅上楼和下楼时,降低了操作者的操作力;可以适应较大尺寸范围的台阶。

    一种托盘接驳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50691A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10750018.2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接驳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托盘接驳装置,包括接驳输送机构,具有两根平行设置的支撑架板;支撑架板上设有传送链条;还具有与两传送链条连接的同步传动机构;接驳搬运机构,包括搬运车,搬运车设置在两支撑架板之间;搬运车能够沿接驳输送机构的传送方向往复移动;搬运车具有底盘及载物台,底盘及载物台之间的连接有升降组件;载物台的一端连接有货叉;底盘上固设用于驱动底盘前进或后退的行走电机。借此,本发明通过搬运车嵌入设置在接驳输送机构内,整体占地面积小,适用于输送线的紧凑布置场景。通过搬运车的升降实现了货物的上线及下线操作,扩展了AGV的使用场景,是智能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种货车装车位姿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9806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617920.0

    申请日:2019-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货车装车位姿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属于货车位姿调整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平台、位于移动平台两侧下方的钢轮和用于驱动移动平台的液压缸;所述移动平台为三组,分别位于地面的三个凹坑内,且三组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分别与货车的三组车轮之间的间隔相对应,所述凹坑内钢轮下方设置有导轨,钢轮沿导轨滑动实现移动平台沿宽度方向的移动,以解决现有的自动化装车系统中的难以准确的将货车停放到装车位上的问题以及在装车时遇到的货车位置和角度调整问题,提高自动化装车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车效率,节省劳动力成本。

    一种货车装车位姿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980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617920.0

    申请日:2019-0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货车装车位姿调整装置及其调整方法,属于货车位姿调整技术领域,包括移动平台、位于移动平台两侧下方的钢轮和用于驱动移动平台的液压缸;所述移动平台为三组,分别位于地面的三个凹坑内,且三组移动平台之间的距离分别与货车的三组车轮之间的间隔相对应,所述凹坑内钢轮下方设置有导轨,钢轮沿导轨滑动实现移动平台沿宽度方向的移动,以解决现有的自动化装车系统中的难以准确的将货车停放到装车位上的问题以及在装车时遇到的货车位置和角度调整问题,提高自动化装车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装车效率,节省劳动力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