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894034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394403.3

    申请日:2022-04-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封闭内筒的起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车厢体、厢盖和内筒,其中,所述内筒与所述车厢体铰接,所述厢盖包括两块,分别与一侧的车厢体可转动连接,使得所述厢盖在将所述车厢体顶端封闭,以及将所述车厢体顶端打开的状态之间切换;其中,所述起竖系统还包括联动机构和厢盖驱动装置,所述联动结构一端与所述内筒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箱盖驱动装置连接,在内筒起竖或回收过程中,可使得所述箱盖驱动装置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所述箱盖驱动装置与所述箱盖连接,用于驱动在向上移动过程中打开所述厢盖,在向下移动过程中关闭所述厢盖。本申请的起竖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厢盖在起竖过程中向两侧打开,也可以更改厢盖打开的幅度。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起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72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10160966.6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装卸的起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连接在被起竖设备与基座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五个铰接点,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之间的伸缩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的第一连杆;设置在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之间的第二连杆;其中,所述被起竖设备在第四铰接点与基座铰接;其中,第一铰接点悬空设置;第二、第五铰接点固定在基座上,第三铰接点固定在被起竖设备上。本发明的起竖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并且由于采用连杆机构作为起竖装置的核心传动元件,能够有效降低起竖机构的体积空间,便于安装,减小了对实际安装条件的依赖。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55903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161779.X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两组多连杆升降机构和货仓,其中,所述两组多连杆升降机构分别连接于货仓的两侧,所述多连杆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摇杆,所述摇杆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另一端铰接,所述摇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主杆,所述主杆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铰接于货仓侧面;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铰接于货仓侧面,与主杆共同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以及,拉杆,所述一端铰接于摇杆,另一端铰接于主杆中间某一位置;其中,所述摇杆、平衡杆、主杆与固定座的铰接点由近及远依次排列。

    一种可快速装卸的起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572918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160966.6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快速装卸的起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以及连接在被起竖设备与基座之间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具有五个铰接点,其中,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铰接点和第五铰接点之间的伸缩驱动机构;设置在第一铰接点与第二铰接点之间的第一连杆;设置在第一铰接点与第三铰接点之间的第二连杆;其中,所述被起竖设备在第四铰接点与基座铰接;其中,第一铰接点悬空设置;第二、第五铰接点固定在基座上,第三铰接点固定在被起竖设备上。本发明的起竖装置结构紧凑、操作简单,并且由于采用连杆机构作为起竖装置的核心传动元件,能够有效降低起竖机构的体积空间,便于安装,减小了对实际安装条件的依赖。

    一种紧凑型双棱镜扫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91666A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210388260.5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型双棱镜扫描装置,包括除外壳外基本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棱镜系统和第二楔形棱镜系统,其中,第一楔形棱镜系统包括第一外壳、第一轴承、第一镜筒、第一楔形棱镜、第一压圈和第一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一镜筒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楔形棱镜安装在所述第一镜筒内,所述第一压圈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镜筒内,用于对所述第一棱镜轴向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内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上。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轴向连接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楔形棱镜和第二楔形棱镜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楔形棱镜和所述第二楔形棱镜的平面端贴近布置。

    一种大型结构表面变形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314858.X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结构表面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大型结构的相关参数计算各个背架与各个骨架在连接处的变形转角大小;基于重力场、温度场、风场以及所述变形转角大小构建骨架力学模型;基于所述骨架力学模型计算所述大型结构的形变函数;基于所述形变函数和所述变形转角大小计算所述大型结构在对应位置处的表面变形值,基于所述变形转角大小和应力函数计算所述大型结构在对应位置处的表面应力值。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表面变形预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忽略温度场以及风场对结构表面变形的影响从而导致预测的结构变形存在极大的误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自动升降装置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55903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61779.X

    申请日:2022-0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升降装置,包括底座、两组多连杆升降机构和货仓,其中,所述两组多连杆升降机构分别连接于货仓的两侧,所述多连杆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摇杆,所述摇杆一端与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另一端铰接,所述摇杆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铰接;主杆,所述主杆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铰接于货仓侧面;平衡杆,所述平衡杆一端铰接于固定座上,另一端铰接于货仓侧面,与主杆共同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以及,拉杆,所述一端铰接于摇杆,另一端铰接于主杆中间某一位置;其中,所述摇杆、平衡杆、主杆与固定座的铰接点由近及远依次排列。

    一种大型结构表面变形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764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2210314858.X

    申请日:2022-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型结构表面变形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大型结构的相关参数计算各个背架与各个骨架在连接处的变形转角大小;基于重力场、温度场、风场以及所述变形转角大小构建骨架力学模型;基于所述骨架力学模型计算所述大型结构的形变函数;基于所述形变函数和所述变形转角大小计算所述大型结构在对应位置处的表面变形值,基于所述变形转角大小和应力函数计算所述大型结构在对应位置处的表面应力值。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结构表面变形预测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忽略温度场以及风场对结构表面变形的影响从而导致预测的结构变形存在极大的误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卫星天线的微重力模拟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97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45745.1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一种卫星天线的微重力模拟装置及方法,属于传动装置领域。其包括卫星天线展开臂、卫星天线、支撑架体、随动机械臂、拉力调节装置、重力卸载装置和天线吊挂调整装置,随动机械臂和卫星天线展开臂上下并列对其设置,且卫星天线展开臂和随动机械臂的一端均安装于支撑架体上,卫星天线展开臂通过重力卸载装置和拉力调节装置与随动机械臂建立连接,卫星天线展开臂的另一端安装有卫星天线,随动机械臂的另一端安装有天线吊挂调整装置,天线吊挂调整装置与卫星天线建立连接,本发明给卫星天线展开臂的展开特性测试提供真实的零重力地面仿真环境,本发明保证运动过程中每根吊索都处于拉紧状态,起到有重力卸载的作用,成本较低。

    一种紧凑型双棱镜扫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791666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0388260.5

    申请日:2022-0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型双棱镜扫描装置,包括除外壳外基本对称设置的第一楔形棱镜系统和第二楔形棱镜系统,其中,第一楔形棱镜系统包括第一外壳、第一轴承、第一镜筒、第一楔形棱镜、第一压圈和第一驱动电机;其中,所述第一镜筒通过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楔形棱镜安装在所述第一镜筒内,所述第一压圈至少部分插入所述第一镜筒内,用于对所述第一棱镜轴向固定;所述第一电机的定子固定在所述第一外壳内侧;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子固定在所述第一镜筒上。所述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轴向连接固定,并且所述第一楔形棱镜和第二楔形棱镜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楔形棱镜和所述第二楔形棱镜的平面端贴近布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