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43702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08945.9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揭露为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造方法。半导体元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在开口中沉积第一介电层,第一介电层包含半导体元素及非半导体元素。此方法还包括在第一介电层上沉积半导体层,半导体层包含与半导体元素相同的第一元素。此方法还包括将第二元素引入至半导体层,其中第二元素与非半导体元素相同。此方法还包括:对半导体层应用热退火制程,以将半导体层改变为第二介电层。

    半导体器件中的金属至源极/漏极插塞的间隙图案化

    公开(公告)号:CN113223963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019008.2

    申请日:2021-01-07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器件中的金属至源极/漏极插塞的间隙图案化。一种方法可以包括在提供在第一源极/漏极和第二源极/漏极上的第一电介质层的顶部上提供掩模层,以及在掩模层和第一电介质层中创建暴露第一源极/漏极和第二源极/漏极的部分的开口。该方法可以包括用覆盖第一源极/漏极和第二源极/漏极的暴露部分的金属层填充开口,以及在金属层中形成间隙以创建第一金属接触件和第二金属接触件。第一金属接触件可以电耦合至第一源极/漏极,并且第二金属接触件可以电耦合至第二源极/漏极。间隙可以使第一金属接触件与第二金属接触件分开小于十九纳米。

    半导体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14693A

    公开(公告)日:2011-10-12

    申请号:CN201010260919.6

    申请日:2010-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上述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基板,其中具有多个浅沟槽隔绝区和多个源/漏极区;一栅极堆叠结构,位于上述基板上,且介于上述源/漏极区之间;一第一间隙壁,其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位于上述栅极堆叠结构的一侧壁上,其中该第一间隙壁具有一外侧壁;一第二间隙壁,其具有一第二介电常数,位于上述第一间隙壁的该外侧壁上,其中该第一介电常数小于该第二介电常数。本发明可降低栅极和轻掺杂源/漏极(LDD)区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

    半导体元件及其制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44542A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1010125578.1

    申请日:201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及其制法。半导体元件包括一基材、一隔离结构特征设置于基材上、以及有源区相邻于隔离结构特征。隔离结构特征可以是浅沟隔离结构(STI)特征。浅沟隔离结构特征在顶部具有一第一宽度,与在底部具有一第二宽度,其中第一宽度小于第二宽度。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半导体元件的制作方法。制作方法包括形成浅沟隔离结构特征,以及成长外延层相邻于浅沟隔离结构特征以形成有源区。本发明的优点包括但不限于,改善浅沟隔离结构特征的品质与制作性。本发明可提供的优点在于,使形成有源元件的区域中具有较大宽度(亦即相对于基材的位置),因此,能增加有源区域的有效顶部宽度。

    集成电路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31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210416717.9

    申请日:2022-04-20

    Abstract: 一种方法包括在半导体区域上方形成伪栅极堆叠件,在伪栅极堆叠件的相对侧上形成栅极间隔件,在伪栅极堆叠件的一侧上形成源极/漏极区域,在源极/漏极上方形成层间电介质,用替换栅极堆叠件替换伪栅极堆叠件,使替换栅极堆叠件凹陷以在栅极间隔件之间形成凹槽,沉积延伸到凹槽中的衬垫,沉积位于衬垫上方并延伸到凹陷中的掩模层,形成覆盖部分掩模层的蚀刻掩模,并蚀刻层间电介质以形成源极/漏极接触开口。源极/漏极区域位于源极/漏极接触开口下方并暴露于源极/漏极接触开口。在源极/漏极接触开口中形成源极/漏极接触插塞。栅极接触插塞在栅极间隔件之间延伸并电连接至替换栅极堆叠件。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集成电路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半导体装置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14693B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010260919.6

    申请日:2010-08-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上述半导体装置包括一基板,其中具有多个浅沟槽隔绝区和多个源/漏极区;一栅极堆叠结构,位于上述基板上,且介于上述源/漏极区之间;一第一间隙壁,其具有一第一介电常数,位于上述栅极堆叠结构的一侧壁上,其中该第一间隙壁具有一外侧壁;一第二间隙壁,其具有一第二介电常数,位于上述第一间隙壁的该外侧壁上,其中该第一介电常数小于该第二介电常数。本发明可降低栅极和轻掺杂源/漏极(LDD)区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