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797516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553662.7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基于刺激频率响应的电极-皮肤阻抗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电极与手指表皮、手指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电阻和电容参数,首次提供了一种基于刺激频率响应的电极-皮肤阻抗模型,并使用一种改进的正余弦算法对电极-皮肤阻抗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获得精确的电极-皮肤阻抗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1797516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010553662.7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1/08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基于刺激频率响应的电极‑皮肤阻抗模型参数辨识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了电极与手指表皮、手指真皮及皮下组织的电阻和电容参数,首次提供了一种基于刺激频率响应的电极‑皮肤阻抗模型,并使用一种改进的正余弦算法对电极‑皮肤阻抗模型的参数进行辨识,获得精确的电极‑皮肤阻抗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527411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210920190.3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基尔霍夫弹性杆的缝合线模型的打结方法。本发明基于基尔霍夫弹性杆理论,结合真实缝合线具有半径较小、易产生形变等结构特点,充分考虑计算缝合线的拉伸、扭转以及弯曲弹力,通过离散化处理的方法提高了模型的计算效率。为了保证缝合线打结过程顺利进行,提出了一种基于向量的自碰撞检测方法,并添加了排斥力计算作为碰撞反馈。本发明可以有效模拟出缝合线弯曲与扭转的特点,避免打结过程中误检、漏检碰撞的情况,并且能够提供真实的力反馈效果,可以表现出传统缝合线建模方法难以准确表现出的弯曲与扭转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1814269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010553649.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ES‑SCA算法的逆运动学实时解析解优化方法。针对逆运动学封闭式解析解实时寻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正余弦算法:再平衡强化搜索SCA(RES‑SCA)算法。该算法通过结合再平衡策略(RS)和强化搜索策略(ES)实现了平衡勘探与开发的同时,强化群体搜索能力,提高了收敛速度,确保了封闭式解析解寻优的快速和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81426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2010553649.1
申请日:2020-06-17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1/04 , G06F11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ES-SCA算法的逆运动学实时解析解优化方法。针对逆运动学封闭式解析解实时寻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正余弦算法:再平衡强化搜索SCA(RES-SCA)算法。该算法通过结合再平衡策略(RS)和强化搜索策略(ES)实现了平衡勘探与开发的同时,强化群体搜索能力,提高了收敛速度,确保了封闭式解析解寻优的快速和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43961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123976.9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IPC: G06T17/00 , G06T19/00 , G06F3/01 , G06F30/20 , G09B9/00 , G09B23/28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虚拟手术中的缝合交互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构建缝合针与缝合线模型;步骤2,设置缝合针与软组织表面的最大静摩擦力,进行穿刺;步骤3,缝合针侵入软组织内部,同时牵引缝合线在软组织内部进行滑动;步骤4,引入位置约束,对滑动状态下的缝合线进行位置更新;步骤5,缝合针完全穿过软组织,牵动缝合线拉紧伤口;步骤6,对缝合的整个交互过程进行控制,实时调整并更新缝合点位置。本发明在软组织内部滑动过程中通过对滑动约束点施加位置约束,保证了交互过程的稳定性,并采用缝合控制方法对整个交互过程进行调整,可以避免伤口无法闭合与二次开裂的情况,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与软组织模型的缝合交互效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