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3939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011443621.9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M1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距离实现高速列车车轮滚动运行的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缩尺列车模型安装于缩尺轨道模型的上方;缩尺轨道模型安装于试验台承台之上,为列车运行提供支撑;电磁支撑台架安装于试验台承台之上,电磁铁安装在电磁支撑台架内侧,通过电磁继电器控制系统保证缩尺列车模型平稳抬升、降落及稳定加速;控制液压动力发生装置输出列车车轮转动所需的能量输入值大小;列车弹射动力系统在列车车轮下落接触钢轨的瞬间,启动列车弹射设备,使缩尺列车模型瞬间以高速弹出。本发明能够确保室内缩尺列车动力弹射平台上列车模型在极短距离内实现模型车轮高速滚动运行,在有限的试验距离范围内完成高速列车轮轨接触关系模拟的试验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663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10274.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触式钢轨位移与倾角的在线视觉测量方法与装置,其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钢轨外侧布置线激光器和高分辨率工业相机,获取钢轨外侧线激光照射断面区域图像,利用三角测量原理重建钢轨断面廓形点云;将重建的静止态钢轨断面廓形点云与标准钢轨模型进行配准;在列车通过时重建的断面廓形点云中提取、筛选多个特征点,对不同时刻重建的点云数据进行特征点匹配;根据匹配的多个特征点计算钢轨在不同时刻的垂向位移、横向位移和倾角。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装置能够简单、准确、安全地对钢轨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横向位移、垂向位移和倾角进行测量。该技术为钢轨倾角与位移的非接触式测量提供了快速、准确、可靠的理论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4052720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45975.4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A61B5/11 , A61B5/0205 , A61B5/021 , A61B5/024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脱轨事故人体舒适度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块、列车运动状态虚拟仿真模块、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列车座椅、头戴显示器、人体监测传感器系统以及监测数据存储终端。该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坐在列车座椅上的试验人员提供真实的脱轨场景,测试存储脱轨事故中试验人员各部位的舒适度参数,用以后续分析。该系统建立了列车脱轨情况下对不同年龄段乘客造成伤害程度的数据库;试验费低、安全系数高,并且试验条件可重复性好,可重复获得相同脱轨诱因下乘客舒适度试验数据;消除了实际测试中的安全风险,确保试验结果真实性,且试验成本低可重复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7827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839528.8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6F18/15 , G06F18/213 , G06F18/2433 , G06N3/0985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扩散模型的数据缺失值插补方法。该方法包括:收集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集,对所述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集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数据缺失值插补模型,利用预处理后的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集对所述数据缺失值插补模型进行训练,得到训练好的数据缺失值插补模型;将存在缺失值的原始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数据缺失值插补模型中,所述训练好的数据缺失值插补模型恢复所述原始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的缺失值,获得插补后的完整轨道几何动态检测数据。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扩散和结构化状态空间序列模型的缺失值插补算法,对动检数据中存在的缺失值进行补全填补。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50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855523.4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C1/00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轨接触姿态测量的检测布局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轮轨接触姿态测量所能涵盖的布局空间;步骤二、根据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池,确定出所述布局空间所需的所述结构光投影仪和所述相机的位姿参数;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池是按照如下步骤建立的:步骤S10:确定测量所能涵盖的布局空间中的相关因子,并对所述相关因子进行离散化处理;步骤S20:根据所述结构光投影仪和所述相机的物理参数,建立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步骤S30:基于所述候选双目视觉模型,在所述布局空间的可行区域建立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池。基于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用最少数量的双目相机系统实现对轮轨接触姿态的高精度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344693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752175.8
申请日:2021-07-02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测量方法,包括:对轮轨点云进行平面基元和圆柱体基元检测;提取轮缘内侧面所在基元,粗分割轮缘部分点云;进行圆环基元检测,提取轮缘部分以及轨底部分对应基元,得到对应基元参数;计算轮对中心点、轨底中心点,获取轮轴方向;测量轮对横移量、轮对侧滚角、轮对摇头角以及轮对沉浮量,并定位点云中属于铁轨踏面的点;对点云进行切片,去除各点云片中属于铁轨踏面的点;基于RANSAC算法对去除后的点进行切片圆结构信息拟合,得到切片圆的圆心和半径;计算每个切片中铁轨踏面上的点到切片圆圆心的距离,确定接触斑;测量接触斑的长短轴长。该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轮轨参数,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3203587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638310.6
申请日:2021-06-0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M1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速列车复杂运行条件综合模拟试验的系统,包括缩尺轨道结构和缩尺列车模型,以及用于加载模拟环境的地震模拟模块、基础大变形模拟模块、隧道段模拟模块、强风模拟模块和桥梁段模拟模块。地震模拟模块具有振动台,用于向缩尺轨道结构加载振动;基础大变形模拟模块具有顶升装置,用于使缩尺轨道结构产生变形;强风模拟模块用于向缩尺列车模型施加气流;隧道段模拟模块用于获得缩尺列车模型通过时产生的噪音;隧道段模拟模块和桥梁段模拟模块分别具有用于缩尺列车模型通过的缩尺隧道结构和缩尺桥梁结构。本发明提供的系统,能够实现高速列车乘客舒适度综合测试功能,为复杂运行条件下列车运行安全状态研究提供更可靠的试验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302961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406093.8
申请日:2021-04-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M1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列车模型脱轨全过程试验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转向架缩尺模型、钢轨缩尺模型、中心护轨、列车滚动试验台座、防护横梁和防护爪构件。转向架缩尺模型是高速列车模型的走行机构,安放于所述钢轨缩尺模型上方,保证正常状态下高速列车模型的平稳运行。钢轨缩尺模型安装于列车滚动试验台座上,为高速列车模型的运行提供导向作用。中心护轨安装于所述列车滚动试验台座上,发生脱轨后与所述防护爪构件共同作用,为列车脱轨提供地面防护。本发明装置能够在列车脱轨试验平台中,当车轮摆脱钢轨约束,完成全过程脱轨后,约束高速列车模型的横垂向运动,限制脱轨高速列车模型停止在试验平台上,达到“脱轨不脱线”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052720B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111345975.4
申请日:2021-11-15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A61B5/11 , A61B5/0205 , A61B5/021 , A61B5/024 , A61B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脱轨事故人体舒适度监测系统和方法,包括列车动力学计算模块、列车运动状态虚拟仿真模块、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列车座椅、头戴显示器、人体监测传感器系统以及监测数据存储终端。该系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坐在列车座椅上的试验人员提供真实的脱轨场景,测试存储脱轨事故中试验人员各部位的舒适度参数,用以后续分析。该系统建立了列车脱轨情况下对不同年龄段乘客造成伤害程度的数据库;试验费低、安全系数高,并且试验条件可重复性好,可重复获得相同脱轨诱因下乘客舒适度试验数据;消除了实际测试中的安全风险,确保试验结果真实性,且试验成本低可重复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3654509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110855523.4
申请日:2021-07-28
Applicant: 北京交通大学
IPC: G01C1/00 ,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轨接触姿态测量的检测布局控制方法及装置、介质,其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轮轨接触姿态测量所能涵盖的布局空间;步骤二、根据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池,确定出所述布局空间所需的所述结构光投影仪和所述相机的位姿参数;在所述步骤二中,所述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池是按照如下步骤建立的:步骤S10:确定测量所能涵盖的布局空间中的相关因子,并对所述相关因子进行离散化处理;步骤S20:根据所述结构光投影仪和所述相机的物理参数,建立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步骤S30:基于所述候选双目视觉模型,在所述布局空间的可行区域建立候选双目视觉模型池。基于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用最少数量的双目相机系统实现对轮轨接触姿态的高精度测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