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632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034041.8
申请日:2023-08-1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仿生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海马仿生的水下机器人。本发明实现了水下机器人的灵活转向和快速推进,通过尾部的姿态调节钩附装置钩附到海底物体或生物上,达到固定机器人或是节省能源的目的,通过调节尾部的姿态还能实现机器人的重心变化从而控制机器人的上浮或是下潜。本发明包括包括充当海马头部的差速转向装置,充当海马胸部的推进装置,充当海马尾部的姿态调节钩附装置,差速转向装置连接推进装置,推进装置连接姿态调节钩附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05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214726.X
申请日:2022-03-0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乌贼的水下多自由度运动机构,包括主体、仿肉鳍机构和仿腕鳍机构。其中,主体内设置有浮子;仿肉鳍机构设于主体的左、右两侧,与肉鳍驱动机构相连,肉鳍驱动机构工作能够带动仿肉鳍机构进行扑翼运动;仿腕鳍机构设于主体的尾部,与腕鳍驱动机构相连,腕鳍驱动机构工作能够带动仿腕翼机构进行开合运动,以推动主体游动。在水下游动时,仿肉鳍机构模拟乌贼的肉鳍设置,仿肉鳍机构在进行扑翼运动时,将水向后推动,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推动本体在海洋中慢速稳定前进。仿腕翼机构模拟乌贼尾部的触腕设置,在腕鳍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进行开合运动,将水流向后推动,在水下达到加速以及快速游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77205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1252957.1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仿莱氏拟乌贼及虾姑的水下多自由度运动机器人,包括头部机构、胸部机构及腹部机构;所述头部机构、胸部机构及腹部机构沿直线方向顺序布置;头部机构用于提供机器人快速推进的驱动力;胸部机构为箱式结构,胸部机构箱体内设有控制器和电池;腹部机构用于提供机器人慢速推进的驱动力,机器人在水中的悬停、纵向高度调整、侧倾及翻滚均通过腹部机构执行。本发明首次将莱氏拟乌贼及虾姑的仿生设计应用在同一台仿生水下机器人中,通过对莱氏拟乌贼的仿生设计,使水下机器人具备了快速推进移动的能力,通过对虾姑的仿生设计,弥补了传统正弦波等类似波形模式进行推进方案中垂直方向上运动自由度不足的缺陷,具备在水中悬停以及纵向高度调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022613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40121.4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下仿生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蝠鲼仿生的水下机器人。本发明包括鱼头部、鱼身部和鱼尾部,鱼头部包括鱼头仓,鱼头仓内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电机,鱼身部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内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胸鳍骨架,所述一侧胸鳍骨架包括靠近鱼头仓一侧与第一电机连接的大传动杆组和与大传动杆组连接的小传动杆组,所述安装架后端连接有鱼尾部,鱼尾部设置有姿态调节装置,鱼头仓和安装架底部还安装有重心调节装置。本发明用双传动杆组实现对蝠鲼的胸鳍运动模式进行模仿,运动更平稳;通过重心调节装置和尾部的姿态调节装置,实现水下机器人的快速转向和上浮下沉。
-
公开(公告)号:CN11779972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47116.4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B62D57/032 , B64G1/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机器人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青蛙跳跃机器人,包括:壳体、后肢结构、驱动结构、扳机结构和弹性结构;在蓄能阶段,所述扳机结构和所述后肢结构连接,所述驱动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扳机结构带动所述后肢结构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运动,所述后肢结构带动所述弹性结构储存弹性势能;在释能阶段,所述扳机结构和所述后肢结构分离,所述弹性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后肢结构从所述第二位置向所述第一位置运动以使所述机器人跳跃。本发明中通过弹性结构驱动后肢结构整体运动实现机器人的跳跃,弹跳距离长,性能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00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069440.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储逸尘 , 马明旭 , 朱文涵 , 韩广鑫 , 包明正 , 王雅慧 , 王殿鑫 , 周扬 , 苏俞铖 , 张谦 , 景林鑫 , 王进成 , 付金帆 , 张瑶 , 李清怡 , 孙豪阳 , 李盟奇 , 杨恒诣 , 刘佳蕾 , 栾欣 , 刘亦婷 , 章永鞍 , 张劭桐
IPC: A61G5/06 ,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替步进式爬楼装置,包括机架、前爬楼机构、前驱动机构、传动机构、高度驱动机构和后滚轮机构。其中,前爬楼机构设于机架前端,包括第一曲柄机构和第二曲柄机构,前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曲柄机构和第二曲柄机构相连,前驱动机构工作能够带动与传动机构相连的第一曲柄机构和第二曲柄机构交替上、下楼梯。高度驱动机构设于机架后端,后滚轮机构可移动地连接于机架后端,并与高度驱动机构相连,高度驱动机构工作能够带动后滚轮机构沿机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调节机架的重心,以使机架的前、后端高度一致,后滚轮机构还适于上、下楼梯。通过控制前驱动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和后爬楼机构协调动作完成上、下楼梯,无需人工辅助。
-
公开(公告)号:CN11377205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1252957.1
申请日:2021-10-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仿莱氏拟乌贼及虾姑的水下多自由度运动机器人,包括头部机构、胸部机构及腹部机构;所述头部机构、胸部机构及腹部机构沿直线方向顺序布置;头部机构用于提供机器人快速推进的驱动力;胸部机构为箱式结构,胸部机构箱体内设有控制器和电池;腹部机构用于提供机器人慢速推进的驱动力,机器人在水中的悬停、纵向高度调整、侧倾及翻滚均通过腹部机构执行。本发明首次将莱氏拟乌贼及虾姑的仿生设计应用在同一台仿生水下机器人中,通过对莱氏拟乌贼的仿生设计,使水下机器人具备了快速推进移动的能力,通过对虾姑的仿生设计,弥补了传统正弦波等类似波形模式进行推进方案中垂直方向上运动自由度不足的缺陷,具备在水中悬停以及纵向高度调整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8303213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697530.X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一种自走式韭菜收割打捆一体机属于农作物收割机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整体框架,所述整体框架前端设置有扶禾机构,所述整体框架中部设置有旋刀机构和撒灰机构,所述整体框架后部设置有打捆机构和收集机构,所述整体框架上还倾斜地有传送张紧机构,所述传送张紧机构前部低端对应所述旋刀机构,所述传送张紧机构后部高端同时位于所述打捆机构和所述收集机构上方,所述打捆机构和所述收集机构下方通过收纳固定件固定有收纳盒,所述整体框架下部设置有底盘转向机构,所述整体框架前部下方设置有独立悬架,所述整体框架中部一侧设置有电控盒。本发明一体模块自动化地实现韭菜收割、收集、打捆,收割质量和收集效率更高,投入的人力成本更少。
-
公开(公告)号:CN116729158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666174.0
申请日:2023-06-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仿生机器人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充电机器人,水下充电机器人用于向水下探查机器人无线供电;所述水下充电机器人包括壳体、控制部和驱动部,所述控制部用于获取所述水下探查机器人的位置坐标、行进速度和行进方向;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部和所述控制部之间电连接,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壳体运动至所述水下探查机器人的位置坐标处,所述控制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调整所述壳体的行进速度和行进方向,以使在供电过程中所述水下充电机器人和所述水下探查机器人同速同向运行。本发明避免了水下探查机器人回游充电,且供电过程中,水下探查机器人处于行进工作状态,提高了水下探查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75004B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111069440.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储逸尘 , 马明旭 , 朱文涵 , 韩广鑫 , 包明正 , 王雅慧 , 王殿鑫 , 周扬 , 苏俞铖 , 张谦 , 景林鑫 , 王进成 , 付金帆 , 张瑶 , 李清怡 , 孙豪阳 , 李盟奇 , 杨恒诣 , 刘佳蕾 , 栾欣 , 刘亦婷 , 章永鞍 , 张劭桐
IPC: A61G5/06 , B62D57/0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替步进式爬楼装置,包括机架、前爬楼机构、前驱动机构、传动机构、高度驱动机构和后滚轮机构。其中,前爬楼机构设于机架前端,包括第一曲柄机构和第二曲柄机构,前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第一曲柄机构和第二曲柄机构相连,前驱动机构工作能够带动与传动机构相连的第一曲柄机构和第二曲柄机构交替上、下楼梯。高度驱动机构设于机架后端,后滚轮机构可移动地连接于机架后端,并与高度驱动机构相连,高度驱动机构工作能够带动后滚轮机构沿机架的高度方向移动,调节机架的重心,以使机架的前、后端高度一致,后滚轮机构还适于上、下楼梯。通过控制前驱动机构、高度调节机构和后爬楼机构协调动作完成上、下楼梯,无需人工辅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