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310341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610269589.4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5/02
Abstract: 一种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所述悬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筒状结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围;所述悬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本发明通过调整第一弹性构件的形状,可以十分方便的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或径向上的刚度,或同时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3450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5
申请号:CN201810935611.3
申请日:2018-08-16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悬架系统及防侧倾稳定装置,所述防侧倾稳定装置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两者均包括推杆、有杆腔和无杆腔;还包括第一油气室和第二油气室,两者均一侧填充液压油、另一侧填充压缩气体;所述第一油气室的液压油侧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有杆腔以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第二油气室的液压油侧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无杆腔以及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防侧倾稳定装置还配合设置调压管路以及调压阀件或者仅设置调压阀件,以调节所述第一油气室和所述第二油气室的压缩气体侧压强。本发明提供的防侧倾稳定装置便于布置,且符合汽车的通用化、轻量化设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823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211189451.5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磁阀组件,其为工作流体提供了两个流动路径:第一流动路径——工作流体从电磁阀组件的外部沿着电磁阀组件的轴向方向贯穿通流组件流到内壳空间中,流经径向流道,继而流到轴向流道中,并最终离开电磁阀组件;以及第二流动路径——工作流体从电磁阀组件的外部贯穿通流调节组件沿着第一方向流入到组件内空间中,通过通流组件的周向流道流到组件外空间中,继而再次贯穿通流调节组件沿着反向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流动,并最终离开电磁阀组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设置有上述电磁阀组件的外置式电控减振器。利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结构,能够使得该外置式电控减振器的整体结构更为紧凑,阻尼力调节范围增大、调节能力增强且响应灵敏度得以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310341A
公开(公告)日:2017-11-03
申请号:CN201610269589.4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0G15/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5/02
Abstract: 一种悬架支撑结构、悬架及汽车,所述悬架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为筒状结构;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一支撑架同轴设置,且套设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外围;所述悬架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一弹性构件,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竖直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或,所述第一弹性构件由所述第一支撑架沿水平方向延伸至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本发明通过调整第一弹性构件的形状,可以十分方便的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或径向上的刚度,或同时改变悬架支撑结构在轴向和径向上的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218913568U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223140381.2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PC: F16F9/34 , F16F9/32 , F16F9/18 , F16K3/08 , F16K3/30 , F16K3/314 , F16K27/04 , F16K31/06 , F16K1/00 , F16K1/32 , F16K1/36 , F16K27/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阀电控减振器,其包括:缸筒,其包括彼此嵌套设置的内缸筒和外缸筒,内缸筒限定内层腔室,内缸筒与外缸筒之间限定外层腔室;内置电磁阀单元,其设置在内缸筒内并能够沿着双阀电控减振器的轴向方向往复移动;和外置电磁阀单元,其穿过外缸筒的外缸筒壁设置以接收来自内层腔室的工作流体。在该双阀电控减振器的复原行程期间,通过内置电磁阀单元对双阀电控减振器的阻尼力进行调控;在其压缩行程期间,通过外置电磁阀单元对阻尼力进行调控。利用上述双阀电控减振器能够实现对于压缩行程和复原行程中所提供的阻尼力的分别调控,响应时间短,速度快,从而使得控制精度和控制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
公开(公告)号:CN221347716U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22991451.3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振器的防尘罩连接结构及减振器,减振器包括减振器本体以及活塞杆。防尘罩连接结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活塞杆伸出减振器本体的端部的上支撑件,弹簧上橡胶垫。沿活塞杆的轴线方向套设于活塞杆外部的防尘罩,防尘罩的一端与弹簧上橡胶垫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减振器本体连接。防尘罩靠近弹簧上橡胶垫的一端设置有旋转卡接部,弹簧上橡胶垫上设置有与旋转卡接部适配的被卡接部,防尘罩的一端通过旋转卡接部与弹簧上橡胶垫的被卡接部旋转卡接、以可拆卸地彼此连接防尘罩的一端与弹簧上橡胶垫;防尘罩的另一端沿周向固定设置于减振器本体的外周表面。该连接结构能够有效地提升防尘罩上端的卡接强度和卡接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19325192U
公开(公告)日:2023-07-11
申请号:CN202320159718.X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后副车架的拆卸工装,包括支架、升降机构和升降驱动机构。支架上固定设置有操作平台。升降机构包括在操作平台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操作平台中部的主支撑组件、以及围绕主支撑组件对称设置的至少一对副支撑组件,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间隔排列,其中,主支撑组件的主支撑部和副支撑组件的副支撑部可沿竖直方向分别在与操作平台的表面平齐的第一位置和高于操作平台的表面预定距离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升降驱动机构分别与主支撑组件、副支撑组件电连接,以分别驱动主支撑组件和副支撑组件。本方案可以在保持电机相对安装位置的同时拆卸后副车架,缩短了拆卸时间,在保证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升汽车维修以及底盘调试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220566585U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22133464.7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先导结构及外置式先导电磁阀,所述先导结构包括阀套、与所述阀套相连的压套、布置在所述阀套及压套内部的:外导磁套、内导磁套和导磁环,所述外导磁套具有外周壁部,所述导磁环的左端面在所述压套的抵压作用下与所述外导磁套的外周壁部的右端面紧密贴合,所述导磁环的内周面与所述内导磁套的外周面过盈配合。本申请提升了先导结构的磁通性能并且使先导结构精简、外形尺寸小。
-
公开(公告)号:CN220365903U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22127082.3
申请日:2023-08-0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闷盖结构及减振器,该闷盖结构包括形成容腔的周壁,周壁为塑料材质,周壁的一端为敞口结构,另一端具有顶壁,顶壁设置有供减振器的活塞杆伸出的穿出孔,并且顶壁具有与减振器的缓冲块接触的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本实用新型的闷盖结构有两种不同的材料形成,其中一者为塑料形成的周壁,重量较轻,另一者为金属材质形成的第一表面,一方面金属材料可以提高闷盖结构的使用强度,另一方面当车辆轮跳时或者车辆承受较大负荷时,第一表面与缓冲块接触,因第一表面为金属材质形成,即使缓冲块与顶壁旋转摩擦产生异响,产生的异响也比较小。
-
公开(公告)号:CN217926887U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21768931.2
申请日:2022-07-08
Applicant: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弹簧垫结构及车辆,该弹簧垫结构使用时,弹簧可以支撑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其中一者,弹簧垫结构受到弹簧对其施加的压力,在该压力作用下,因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轴向弹性安装,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之间空间被压缩,密封腔内部的液态介质所受压力不断增加,由于液态介质的不可压缩性,其会从各个方向压缩其内部的气囊,气囊内部气体介质的体积变小,压强增加,最后使得液体介质所在密封腔的压强增加,进而使得作用在主体的液态介质反弹力增加,与增加的弹簧反弹力达到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弹簧垫结构起到承载和传力作用。由于本结构内的压缩气体的存在,其刚度非线性更为明显,更有利于隔振以及对路噪的隔绝。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