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35545B
公开(公告)日:2024-11-05
申请号:CN202210259824.5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动力定位功能的航行器收放装置、回收及布放方法,包括摇篮主体、吊车及航行控制模块,摇篮主体包括船形本体,船形本体内部具有用于停放航行器的容纳空间,吊车被配置在母船上并能够驱使船形本体在母船甲板和收放位置之间运动;航行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吊车,能够采集船形本体的位置、姿态、运动信息以及船形本体与母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并能够根据已设定的定位、伴航参数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得航行器处在设定的位置进而实现航行器的回收和/或布放作业,本发明解决了一般海洋航行器在高海况下与母船相对运动剧烈、难以捕捉和回收布放的难题,避免了母船运动对收放装置带来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870803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058647.3
申请日:2024-01-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F22/00 , G01S17/88 , G01S17/86 , G01C21/16 , G01C25/00 , G01S7/497 , G01C21/32 , G01C21/00 , G01S7/48 , G01S7/4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散料体积测量的多传感器融合三维点云提取装置与方法,包括:传感器扫描装置和移动控制装置;传感器扫描装置包括传感器集成控制箱和多个传感器;多个传感器设置在传感器集成控制箱内;移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箱固定基座和水平导轨;传感器集成控制箱安装于控制箱固定基座上,控制箱固定基座包括基座伺服电机,带动传感器集成控制箱绕轴进行转动;控制箱固定基座整体固定于滑块基座上。本发明采用将多传感器融合测量模块与水平导轨、旋转云台进行集成的结构,扫描模块可单独拆卸安装,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于中转船桁架上,可提供大范围、多角度的扫描空间,解决了直接利用激光雷达三维点云提取范围小、存在死角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48548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476815.2
申请日:2023-11-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安装的顺应式单点系泊模块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外浮筒、内浮筒、滑轮组环形阵列模块、悬挂配重、重力锚以及系泊缆,外浮筒套设在内浮筒的外侧,滑轮组环形阵列模块紧固安装在内浮筒内,悬挂配重和重力锚均设置有载荷监控和压载水调控系统;滑轮组环形阵列模块包括多组内侧偏置的上方滑轮和外侧偏置的下方摆动滑轮,系泊缆的一端与重力锚连接,另一端依次绕过下方摆动滑轮的内缘、上方滑轮的外缘、上方滑轮的内缘与悬挂配重连接。本发明通过采用内外浮筒结合滑轮组环形阵列模块,通过多组系泊缆连接悬挂配重和重力锚,实现了系泊缆张力波动的有效抑制,降低了系泊系统的安装维护难度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499210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67768.9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最小能耗的多泵泥沙输送系统优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录入泥泵清水特性、泥泵驱动特性、土质特性和管线参数,采用流量和浓度传感器监测泥沙输送系统的流量和浓度;步骤2:计算关键流速、各泵效率和需要的净正吸入扬程;步骤3:计算获取在各流速工况下最佳泥泵投入数量和各泥泵转速;步骤4:记录运行过程中最小能耗对应的泥泵参数和泥浆流速,不断以最小能耗为目标,通过控制驱动各泵的驱动设备,实现对各泥泵在各特定工况下的优化控制。本发明解决了挖泥船在能力富余的工况条件下低效率高能耗的问题,控制器计算速度在毫秒级,能够达到挖泥船疏浚控制系统在线优化控制的快速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435545A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210259824.5
申请日:2022-03-1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动力定位功能的航行器收放装置、回收及布放方法,包括摇篮主体、吊车及航行控制模块,摇篮主体包括船形本体,船形本体内部具有用于停放航行器的容纳空间,吊车被配置在母船上并能够驱使船形本体在母船甲板和收放位置之间运动;航行控制模块信号连接吊车,能够采集船形本体的位置、姿态、运动信息以及船形本体与母船之间的相对位置信息并能够根据已设定的定位、伴航参数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使得航行器处在设定的位置进而实现航行器的回收和/或布放作业,本发明解决了一般海洋航行器在高海况下与母船相对运动剧烈、难以捕捉和回收布放的难题,避免了母船运动对收放装置带来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832955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0038706.7
申请日:2021-01-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风机叶片安装的自主升降式辅助对接装置及安装方法,辅助对接装置包括抱箍机构、塔筒抱紧机构、叶片对心机构以及控制器,抱箍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抱环、第二抱环,第一抱环、第二抱环分别通过可开合的方式安装塔筒、叶片;塔筒抱紧机构沿第一抱环周向的内侧布置,能够使抱箍机构沿塔筒的长度方向运动并能够将抱箍机构固定在塔筒上;叶片对心机构沿第二抱环周向内侧布置;控制器控制塔筒抱紧机构、叶片对心机构的运动,本发明通过采用可自主升降的抱箍机构,解决了风机叶片垂直安装过程中吊装对接的难题,装置本身安装和拆卸方便,可重复使用,提高了风机叶片的安装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2146873B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110080002.2
申请日:2011-03-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1/107 , B63B2001/128 , B63B2035/446 , B63B2039/067
Abstract: 一种海洋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具有周向稳定柱的单柱式海上风力发电装置,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单柱式基础、周向稳定柱、支撑结构、系泊系统和固定压载系统,风力发电机组固定设置于单柱式基础上,周向稳定柱固定设置于单柱式基础周围,支撑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周向稳定柱和单柱式基础相连,单柱式基础的中部和底部分别与系泊系统和固定压载系统相连,系泊系统与海底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周向稳定柱,以较小的水线面面积获得了较大的水线面惯性矩,同时借助单柱式基础压低重心,从而既满足了稳性要求又获得了良好的水动力性能,为风力发电机组提供一个稳定、经济、灵活的浮式基础,尤其适用于外海深水区域。
-
公开(公告)号:CN101590976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053739.8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6C1/48
Abstract: 一种工程起重技术领域的一种绞吸式挖泥船重型钢桩提升夹具,包括结构对称的两个夹紧组件,该两个夹紧组件的首尾通过销轴固定并径向设置于挖泥船钢桩的外侧圆周上,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第二辅提升臂、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其中: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和第二辅提升臂分别对称地销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上。本发明在提升钢桩时快速的产生夹紧力的同时使夹具和钢桩的接触力均匀分布;在打开夹具时,具有足够大的均匀开度,使得提升夹具能自由上升和下降,避免了与钢桩的摩擦。
-
公开(公告)号:CN101591923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910053316.6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绞吸式挖泥船双轭架式重型钢桩台车,本发明包括:船体、钢桩、行走油缸,还包括:轨道、台车主体结构、行走轭架、缓冲装置,轨道与船体相连,行走油缸一端和台车主体结构连接,另一端和船体连接,缓冲装置上端和台车主体结构连接,下端和轨道平面接触;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承载力大,具有很强的轨道变形适应能力。行走滚轮在行走过程中可根据轨道的情况自行调节位置,保证各行走滚轮始终与轨道接触,均匀承载,有效地延长了行走滚轮的适用寿命。采用了缓冲装置,使得第一行走轭架和第二行走轭架的行走滚轮分别接触轨道的下表面和上表面,当外界风浪力较大时缓冲装置可以避免行走滚轮直接撞击轨道,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590976A
公开(公告)日:2009-12-02
申请号:CN200910053739.8
申请日:2009-06-2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66C1/48
Abstract: 一种工程起重技术领域的一种绞吸式挖泥船重型钢桩提升夹具,包括结构对称的两个夹紧组件,该两个夹紧组件的首尾通过销轴固定并径向设置于挖泥船钢桩的外侧圆周上,所述的夹紧组件包括: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第二辅提升臂、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其中:第一主提升臂、第二主提升臂、第一辅提升臂和第二辅提升臂分别对称地销接于相对设置的第一曲臂和第二曲臂上。本发明在提升钢桩时快速的产生夹紧力的同时使夹具和钢桩的接触力均匀分布;在打开夹具时,具有足够大的均匀开度,使得提升夹具能自由上升和下降,避免了与钢桩的摩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