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快速优化的曲轴三维动力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02786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51554.6

    申请日:2014-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快速优化的曲轴三维动力学分析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快速优化的曲轴三维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收集发动机及曲轴系零部件相关数据;B、使用ExicitePowerUnit模块搭建曲轴分析模型;C、对主轴承座进行网格划分,并进行模型缩减;D、对曲轴进行自动网格划分,并进行模型缩减;E、计算载荷边界条件;F、使用Abaqus进行曲柄臂应力计算;G、对曲轴连杆颈和主轴颈圆角进行网格划分;H、使用Abaqus进行曲轴连杆颈和主轴颈圆角应力计算;I、分析计算结果。本发明能减少大量时间和人力;保证网格质量,同时减少大量时间消耗;分析模型建立快速;计算所耗时间缩短,计算结果收敛,效率高。

    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型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2913295A

    公开(公告)日:2013-02-06

    申请号:CN201110281407.2

    申请日:2011-09-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发动机凸轮轴型线结构,包括凸轮轴基圆和凸轮桃,所述凸轮轴基圆和凸轮桃为一体式连接,凸轮轴基圆半径为15-17mm;凸轮桃径向中心至缓冲段开始第一夹角为1.5°-3°,开启缓冲角度为28°-31°,关闭缓冲角度为27°-30°,气门开启角度和气门关闭角度为57°-59°,缓冲段结束到凸轮桃径向中心第二夹角为2.5°-4°;以上角度的选取中,气门开启角度和气门关闭角度取相同大小,第一夹角的取值小于第二夹角的取值,开启缓冲角度的取值大于关闭缓冲角度的取值。凸轮型线开启侧和关闭侧及开启和关闭缓冲段采用非对称型线设计,最大加速度可达0.024-0.029mm/deg2,提高了发动机低转速扭矩。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排气凸轮

    公开(公告)号:CN102486104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620863.0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排气凸轮,其型线中的基圆半径设计范围为16~18mm,使得凸轮型线可以平稳过渡,在实际的发动机耐久性试验中,完全达到了发动机的设计要求;凸轮最大升程设计范围为7~8mm;凸轮缓冲段升程设计范围为0.2~0.4mm,可以兼顾到发动机的高、低速性能,因而可以实现发动机不同转速下性能的优化。本发明中的排气凸轮实现了最大加速度72.2mm/rad2,其飞脱速度达到了6900rpm,大于发动机最高转速6000rpm,消除了凸轮飞脱现象,并且凸轮-挺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磨损现象,因而发动机实现了高升功率、高压缩比、低油耗、低转速高扭矩等效果,大大改善了整机的性能。

    一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02778A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410338434.2

    申请日:2014-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发动机及曲轴系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曲轴进行分块,对分块曲轴直接进行3D实体有限元网格划分;B、将发动机结构及曲轴系零部件数据输入有限元模型中,分别对曲拐进行刚度计算;C、选择润滑油及爆发压力曲线,进行载荷求解;D、对曲轴应力计算及安全系数求解;E、根据求解结果,对曲轴进行评价。本发明提供一种速度快、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大量减少时间;对曲轴进行3D网格划分快速高效,分析模型建立快速、响应快;计算求解时间短;该方法比一维方法更加精确,比完全三维方法更加快速。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排气凸轮

    公开(公告)号:CN102486104B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010620863.0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排气凸轮,其型线中的基圆半径设计范围为16~18mm,使得凸轮型线可以平稳过渡,在实际的发动机耐久性试验中,完全达到了发动机的设计要求;凸轮最大升程设计范围为7~8mm;凸轮缓冲段升程设计范围为0.2~0.4mm,可以兼顾到发动机的高、低速性能,因而可以实现发动机不同转速下性能的优化。本发明中的排气凸轮实现了最大加速度72.2mm/rad2,其飞脱速度达到了6900rpm,大于发动机最高转速6000rpm,消除了凸轮飞脱现象,并且凸轮-挺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磨损现象,因而发动机实现了高升功率、高压缩比、低油耗、低转速高扭矩等效果,大大改善了整机的性能。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进气凸轮

    公开(公告)号:CN102486103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620763.8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进气凸轮,其型线中的基圆半径为16~18mm,使得凸轮型线可以平稳过渡,在发动机耐久性试验中,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凸轮最大升程为8~9mm,充分利用进气惯性、提高充气效率;凸轮缓冲段升程为0.1~0.3mm,兼顾了发动机的高速性能,因而可以实现发动机不同转速下性能的优化;凸轮型线开启段和关闭段的非对称设计使该型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由原来的4400rpm降低到了3600rpm,最高转速时的扭矩达到了最大扭矩的88%,改善了发动机性能;进气凸轮飞脱速度达到7150rpm,大于发动机最高转速6000rpm,消除了飞脱现象;凸轮-挺柱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磨损现象;实现了高升功率、高压缩比、低油耗、低转速高扭矩等效果,大大改善了整机的性能。

    一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02778B

    公开(公告)日:2018-07-31

    申请号:CN201410338434.2

    申请日:2014-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本发明提供种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建立发动机及曲轴系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对曲轴进行分块,对分块曲轴直接进行3D实体有限元网格划分;B、将发动机结构及曲轴系零部件数据输入有限元模型中,分别对曲拐进行刚度计算;C、选择润滑油及爆发压力曲线,进行载荷求解;D、对曲轴应力计算及安全系数求解;E、根据求解结果,对曲轴进行评价。本发明提供种速度快、效率高、可靠性高的曲轴动力学分析方法,大量减少时间;对曲轴进行3D网格划分快速高效,分析模型建立快速、响应快;计算求解时间短;该方法比维方法更加精确,比完全三维方法更加快速。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配气凸轮型线设计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41518A

    公开(公告)日:2014-11-12

    申请号:CN201410353953.6

    申请日:2014-07-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配气凸轮型线设计优化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配气凸轮型线设计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确定凸轮加速度曲线;B、求出凸轮加速度函数;C、根据凸轮加速度函数求出速度函数和升程函数;D、根据发动机设计目标确定边界条件和参数范围;E、根据边界条件和参数范围,确定出最优的凸轮型线。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可以使曲线光滑连续,可以获得较高的加速度值,又能避免出现大的加速度阶跃,且能很好的控制凸轮最大速度值,避免超出最大偏心率的要求。

    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63552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316179.1

    申请日:2014-07-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热应力分析及结构优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计算额定工况下排气歧管进出口的边界条件;B、根据边界条件计算工作循环下排气歧管瞬态流畅,得到排气歧管内壁面的温度及对流换热系数;C、根据排气歧管装配模型划分有限元网格;D、根据有限元网格及得到排气歧管内壁面的温度及对流换热系数计算排气歧管的温度场分布;E、根据温度场分布求解排气歧管在试验周期内的等效塑性应变分布;F、对等效塑性应变分布进行分析评价;G、对分析评价中不满足设计标准的区域进行结构调整到符合设计标准完成数模导出。采用本发明,在无需重复修改几何体,重复画分网格下,实现排气歧管结构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时间。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进气凸轮

    公开(公告)号:CN102486103B

    公开(公告)日:2013-09-11

    申请号:CN201010620763.8

    申请日:2010-12-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进气凸轮,其型线中的基圆半径为16~18mm,使得凸轮型线可以平稳过渡,在发动机耐久性试验中,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凸轮最大升程为8~9mm,充分利用进气惯性、提高充气效率;凸轮缓冲段升程为0.1~0.3mm,兼顾了发动机的高速性能,因而可以实现发动机不同转速下性能的优化;凸轮型线开启段和关闭段的非对称设计使该型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由原来的4400rpm降低到了3600rpm,最高转速时的扭矩达到了最大扭矩的88%,改善了发动机性能;进气凸轮飞脱速度达到7150rpm,大于发动机最高转速6000rpm,消除了飞脱现象;凸轮-挺柱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异常磨损现象;实现了高升功率、高压缩比、低油耗、低转速高扭矩等效果,大大改善了整机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