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车辆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60049A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2011618674.X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止车辆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太阳能收集及转化单元、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储能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蓄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蓄电池电量监测单元、升降压DC/DC单元,所述太阳能收集及转化单元通过继电器与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通过升降压DC/DC单元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与发动机电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升降压DC/DC单元、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升降压DC/DC单元、储能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通过总线进行通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综合利用太阳能自动给蓄电池进行补给,安全可靠,更加环保。

    安全带提示方法、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320001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559218.0

    申请日:2021-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带提示方法、车辆及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当前车速,并判断当前车速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当前车速大于预设阈值,则根据占座传感器和红外温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判断与所述占座传感器和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应的座椅上方是否存在用户;若是,则根据安全带传感器采集的信号确定所述用户是否佩戴安全带;若所述用户未佩戴安全带,则控制所述座椅震动,以提示所述用户佩戴安全带。本发明在确定车辆行驶过程中座椅上有用户且该用户未使用安全带情况下,以震动座椅的方式提醒用户,可有效提示用户系好安全带,降低因未佩戴安全带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并且不会出现误提醒。

    一种防止车辆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4314686U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023328314.4

    申请日:2020-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车辆蓄电池亏电的控制系统,其包括太阳能收集及转化单元、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储能单元电量监测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蓄电池充电控制单元、蓄电池电量监测单元、升降压DC/DC单元,所述太阳能收集及转化单元通过继电器与储能单元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通过升降压DC/DC单元与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单元与发动机电连接,所述发动机通过发电机与升降压DC/DC单元、蓄电池电连接,所述蓄电池充电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升降压DC/DC单元、储能单元充放电控制单元通过总线进行通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综合利用太阳能自动给蓄电池进行补给,安全可靠,更加环保。

    发动机缸盖水套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8325042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2488939.X

    申请日:2022-09-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缸盖水套及发动机,该水套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层水套、中间水套和下层水套;下层水套的排气侧设置有进水口,上层水套的进气侧设置有出水口;上层水套设置有第一贯通孔,上层水套通过第一贯通孔与中间水套连通;下层水套设置有第二贯通孔,下层水套通过第二贯通孔与中间水套连通;第一贯通孔的孔径与第二贯通孔的孔径之比为0.6~0.8。该水套通过使第一贯通孔的孔径与第二贯通孔的孔径之比为0.6~0.8,从而可以使下层水套从第二贯通孔进入到中间水套的冷却液流量相对于从第二贯通孔流出至上层水套的冷却液的流量更大,从而可以增大中间水套的流量,避免温度过高,提升降温效果。

    小排量发动机的燃烧室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546800U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920141370.1

    申请日:2009-09-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燃烧室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小排量发动机的燃烧室,包括气缸体、进气门、排气门、气缸盖、火花塞以及活塞;所述气缸盖上设有不同坡度的斜面以及圆弧面,所述斜面和圆弧面构成屋脊形;所述活塞的头部为碗型;所述进气门和排气门分别位于所述气缸盖上的斜面上;所述火花塞位于所述排气门和进气门之间并位于所述排气门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使得发动机的燃烧室结构更为紧凑,可提高压缩比,面容比更小,减小了热损失;采用两进两排的气门布置方式,合理布置气门头部,改善了发动机的进、排气效果,进而提高了发动机功率等性能指标。

    一种高滚流进气道、气缸盖以及发动机

    公开(公告)号:CN219412728U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23054375.5

    申请日:2022-11-1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滚流进气道、气缸盖以及发动机,高滚流进气道包括主进气道,主进气道的头端形成有进气道入口,主进气道的尾端连接有分进气道,分进气道的出口连接至进气座圈,进气座圈内设有进气门,进气门的轴线与进气道入口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40°‑5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发动机滚流比较小的难题,增大了发动机湍动能,提升了发动机缸内油气混合质量和燃烧扩散速度,提升了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和燃油经济性,降低了发动机排放指标,满足了国家法规对汽车节能环保要求。

    一种发动机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324995U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22674584.3

    申请日:2022-10-1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包括气缸盖罩、气缸盖及气缸体,气缸盖罩设有油气分离器,气缸体包括燃烧室及曲轴箱,燃烧室连通发动机的进气道;气缸盖设有油气回流结构,包括:窜气通道,连通曲轴箱与油气分离器;及PCV主通道,连通油气分离器与进气道;曲轴箱内窜缸气体经窜气通道进入油气分离器,分离为油雾与混合气,油雾经PCV主通道流入进气道。本申请的发动机,气缸盖内开设窜气通道与PCV主通道,相较于采用PCV软管连通曲轴箱、油气分离器及进气道,节省了PCV软管的使用,减轻了发动机重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油雾通过PCV主通道均匀流向与燃烧室连通的进气道,相较于将PCV主通道与进气歧管连通,缩短了油雾导入燃烧室的时间。

    一种小型增压发动机缸盖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578124U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20267692.0

    申请日:2016-03-31

    Inventor: 蒋琳 姚源 刘伟达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增压发动机缸盖结构,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的排气侧设有第一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孔,所述缸盖本体的进气侧设有第二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孔;所述缸盖本体的后端面设有真空泵安装轴孔和出水口支座安装面;所述缸盖本体的前端设有凸轮轴前轴承盖,所述缸盖本体的底部设有第一上油孔和第二上油孔,所述第一上油孔通过第一油道与凸轮轴前轴承盖连通,所述第二上油孔通过第二油道与凸轮轴前轴承盖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增压发动机缸盖结构,零件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且凸轮轴和真空泵的润滑效果好。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缸盖

    公开(公告)号:CN204082355U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20367509.5

    申请日:2014-07-0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的缸盖,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包括排气侧面、进气侧面、前端侧面、底平面、顶面及燃烧室,在缸体进气侧螺栓孔对应缸盖本体的进气侧面设有第一通道相通,第一通道与进气侧面上的第二通道相通,第二通道与缸盖本体的油腔中向下的第三通道相通,第三通道与缸盖本体的所述前端侧面的第四通道相通,第四通道与缸盖本体的所述顶面向下的第五通道相通,第五通道经中空凸轮轴轴承盖与凸轮轴相通,第二通道中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钢球油堵,第三通道中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二钢球油堵。通道结构紧凑,更利于发动机的布置,整车油耗大大降低,排放性能也得到改善,很好地实现了节能减排的要求。

    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前轴承盖

    公开(公告)号:CN202467958U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20561248.7

    申请日:2011-12-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型汽油发动机前轴承盖,包括分别位于排气侧的排气侧轴承盖和位于进气侧的进气侧轴承盖,排气侧轴承盖底部设置轴承盖孔,进气侧轴承盖底端设置进气侧油槽和进气侧轴颈油槽,轴承盖孔伸入排气侧轴承盖内部,排气侧轴承盖顶端设置第一油孔,轴承盖孔与第一油孔之间设置排气侧油道,第一油孔通过第二油道与位于罩盖上的斜油道连通,轴承盖孔与位于缸盖上的第三油道连通,斜油道与OCV阀连接,OCV阀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与进气侧油槽和进气侧轴颈油槽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小型汽油发动机前轴承盖结构简单、保证零件的简洁化和可靠性,不会影响发动机的加工节拍。既提高效率又节约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