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287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1304725.X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IPC: B63H21/38
Abstract: 一种船舶冷却系统及船舶,其冷却系统包括水舱、淡水水泵组、淡水出水管和淡水回水管,水舱设于船体,水舱的外表面用于接触海水,水舱内设有储水腔,水舱的外表面设有贯穿至储水腔的出水口和回水口,出水口位于回水口的前方,回水口高于出水口,出水口贯穿至储水腔的腔底,淡水出水管的一端连接于出水口、另一端连接于用户设备,淡水回水管的一端连接于回水口、另一端连接于用户设备,淡水水泵组设于淡水出水管,淡水水泵组低于出水口;本发明冷却系统仅需要一个低功率水泵就可以冷却用户设备,冷却系统功耗极低,节能强,可有效延长能源配置有限的船舶的续航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91485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711128926.9
申请日:2017-11-15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 广州海荣实业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海上无人设备的通风结构,在海上无人设备发生大静倾角或倾覆时,通风管侧壁上的通风孔或者艇艉封板上的辅风管的管口中至少有一个位于水线以上,保证外部大气与机舱内部连通,避免机舱内部的柴油机因缺少空气而无法运转;在海上无人设备翻转过程中,重力球因自身重力从通风管具有端盖板的一端移动到通风管的另一端,将通风箱上的对应通风口封闭,重力球通过自身重力及水压力将对应通风口密封;随着海上无人设备的翻转,在通风管侧壁上的通风孔被淹没时,艇艉封板上的辅风管的管口位于水线以上,有效保证机舱与大气始终相通,保证机舱内的柴油机正常运转。
-
公开(公告)号:CN110733618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1022237.9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吊升式水上浮体连续收放装置,包括连接在船尾部的固定架,在固定架上设置有可沿固定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主架,在主架的尾部设置有第一缺口,在主架上设置有可沿主架长度方向前后移动的托盘,且在主架尾部第一缺口处设置有可相对主架升降的吊架及浮式限位碰垫,在吊架和浮式限位碰垫下降至工作状态时,浮式限位碰垫位于吊架的外侧上方,吊架、浮式限位碰垫以及主架形成容纳浮体的坞池。该吊升式水上浮体连续收放装置收放简便、安全性高且能连续收放浮体。
-
公开(公告)号:CN115386883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2211147659.0
申请日:2022-09-21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IPC: C23F13/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流道型船体牺牲阳极的安装结构,包括设有开口的流道、设置在流道外将开口围起的基座围板和密封基座围板顶部开口的顶板,基座围板内设有与顶板相连的围板,所述围板侧边镂空,围板的底部安装有与流道开口附近的流道板形状相一致的底封板,所述底封板与流道的开口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围板内还安装有与底封板相连接的牺牲阳极。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及更换简便、费效比低、适装性广,船舶航行时,海水可充盈流道内,并渗进且填满基座围板内,与基座围板连接的流道及围板内的牺牲阳极构成微电池,区别于常规装于船体水下外板外凸的方块型牺牲阳极,具有隐身性,既保持了流道的光顺性,又利于对流道区域船体阴极防腐保护。
-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82B
公开(公告)日:2024-03-01
申请号:CN201711350699.4
申请日:2017-12-15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 广州海荣实业有限公司
IPC: B63B35/44
Abstract: 一种超大型海洋浮体模块间的弹性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由于具有弹性元件及弹性层,因此,在风浪冲击下,相邻浮体模块相互撞击时弹性元件及弹性层起到缓冲作用,可有效缓冲挤压和拉伸载荷,同时还能承受并缓冲弯曲和剪切载荷,有效适应恶劣海况带来的浮体模块间的巨大冲击能,有效降低最大载荷,使相邻浮体模块安全可靠的连接为一体;另外,由于定位孔由浮体模块对接面的表面至浮体模块内部逐渐变小,定位销的形状与定位孔的形状相适应,因此,在相邻两浮体模块对接过程中,定位销的端部逐渐伸入到定位孔中,定位销侧壁与定位孔侧壁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可使定位孔与定位销的对接过程从柔软到坚硬的过渡,避免定位销因突然增大的挤压力度而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76051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87217.2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领域,公开了一种养殖工船深层取水装置,包括放卷绞车,所述放卷绞车的放卷轮上放卷有向下延伸的收放管;吸水结构,所述吸水结构设置于所述放卷绞车的下方;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水平端的管口与所述吸水结构入水口连通,所述三通管的上端管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有第一上连接件,所述三通管的下端管口处连接有第一下连接件;收放管的下端连通有第二上连接件,所述第二上连接件通过连通管连接有第二下连接件,所述连通管插设在所述三通管内且与所述三通管连通;吸水软管,连通在所述第二下连接件下端。本发明的养殖工船深层取水装置收放快速、流程简单、不影响船舶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518889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689741.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IPC: G05B1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分布式控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控制单元、若干配电单元以及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控制器以及若干继电器;每一所述配电单元,包括若干分路,每一分路上设置有一接触器以及一用电设备;所述控制开关,包括总控制开关以及若干分路控制开关;每一所述分路控制开关,用于闭合后,发送控制信号至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在根据所述控制信号判定所述总控制开关已闭合的情况下,发送配电指令至所述分路控制开关对应的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在接收所述配电指令后,控制对应分路的接触器闭合,使得所述分路通电,为分路中的用电设备进行供电。通过实施本发明,可实现船舶舱室用电设备配电线路的分布式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1452913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010380798.2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单点系泊卡爪锁紧装置,海上平台的基架上固定安装底座和基座,底座与基座之间设置有臂架,底座上通过球面轴承连接带旋转驱动的安装座,臂架的一端设有导向孔并安装套筒、丝杠,丝杠旋转驱动器连接;臂架的另一端与卡爪同时通过球面轴承连接基座,臂架的中部还安装有伸缩驱动器和臂架连杆,卡爪朝向底座一端的连接部上铰接卡爪连杆,且伸缩驱动器、臂架连杆和卡爪连杆的另一端相互铰接。伸缩驱动器通过臂架连杆和卡爪连杆带动卡爪转动而卡入系泊浮台的卡槽,然后旋转驱动器再通过丝杠二次锁紧臂架,丝杠上的锁紧螺母进行三次锁紧。该单点系泊卡爪锁紧装置结构简单,但锁紧效果准确、稳定,其操作简单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651336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481881.2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型船及其变形方法,包括第一浮箱甲板、第二浮箱甲板、第三浮箱甲板。需要快速行驶时,第二升降缸缩回带动甲板本体向上移动,再通过第一升降缸和第三升降缸伸出以船体为基准带动甲板本体向上移动,在节省空间的条件下尽可能将第二浮箱甲板压缩使得第一浮箱甲板和第三浮箱甲板形成分体式船体,排出第二浮箱甲板的水体后降低整船的吃水深度,从而降低整船受到的摩擦力,提高船体行驶速度;在浅水滩涂等地势复杂的环境下行驶时,通过第一升降缸和第三升降缸缩回、第二升降缸伸出使得甲板本体下降至与第一浮箱甲板和第三浮箱甲板平整,整船变换为平底船,从而可以在各种复杂环境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49510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81864.9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浮式装置的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浮式装置本体、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第三推进器和至少四个定位组件,使用时,将浮式装置本体与至少四个固定于海底的定位组件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组件在四个方向上将浮式装置本体固定,当遇到较大的海风海浪时,以海浪从第一推进器所在一端来袭为例,开启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和第三推进器,其中第一推进器的功率大于第二推进器的功率,通过第一推进器的作用抵抗海风海浪对浮式装置本体的作用,通过第二推进器的作用对海浪退水的作用形成抵抗,并通过第三推进器降低浮式装置本体的晃动,由此大大提高了浮式装置本体的固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