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37854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461758.0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养殖网箱系统,包括网箱、第一锚泊系统、底圈以及第二锚泊系统,网箱包括浮架和网衣,浮架上有多个第一锚泊点;第一锚泊系统包括多组第一锚泊单元,每组第一锚泊单元包括至少一主缆绳以及第一底锚组件,主缆绳的一端与第一锚泊点连接,主缆绳的另一端与第一底锚组件连接;底圈位于浮架的下方,底圈通过连接件与浮架连接;第二锚泊系统包括多组第二锚泊单元,每组第二锚泊单元包括至少一辅助缆绳以及第二底锚组件,辅助缆绳的一端与对应的第二锚泊点连接,辅助缆绳的另一端与第二底锚组件连接。能够适当降低浮架的受力,进而让浮架遭受强风浪时仍能具有较好的柔性,避免网箱在洋流作用下发生漂移变形,保证网箱的容积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19027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621961.4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海洋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重力锚,包括:锚体,锚体上具有安装腔,锚体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开口与安装腔相连通;吊环组件,吊环组件设置于锚体上;锚板组件,锚板组件设置于锚体的底面,且向下延伸;钩臂组件,钩臂组件容置于安装腔内,钩臂组件包括驱动部及钩臂,驱动部的动力输出端与钩臂相连,钩臂伸出开口,驱动部用于驱动钩臂转动以钩住海床。本发明提供的重力锚不仅能够依靠其锚体自身重量进行锚固,还能通过锚板嵌入海床、钩臂组件勾实海床来增加锚体的抗平移能力,锚固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296768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311448.0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养殖网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抗风浪型的重力式网箱,包括浮架、网衣以及重力底圈,所述浮架和重力底圈均呈环形,所述浮架和重力底圈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网衣的上端与所述浮架连接,所述网衣的下端与所述重力底圈连接,所述重力底圈包括外壳、混凝土层以及钢丝绳,所述混凝土层填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钢丝绳位于所述混凝土层内。在本发明中,所述重力底圈连接在网衣下端时,由于所述重力底圈刚性和抗拉强度的性能较优,不易受外力和风浪的作用下发生变形,所以能稳定撑开所述网衣的下端,确保网衣不会不易发生变形,以确保养殖的顺利。
-
公开(公告)号:CN117178929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382627.3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养殖网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可沉底重力式网箱,包括呈环形的浮架、重力底圈、网衣、沉底重力件、及第一浮力调节机构,网衣的上端与浮架连接,网衣的下端与重力底圈连接,沉底重力件与重力底圈连接且位于重力底圈下方,沉底重力件内设有第一压载腔,第一浮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注排水阀门、第一压缩空气阀及第一压缩空气管,第一注排水阀门和第一压缩空气阀均连接于沉底重力件上,并与第一压载腔内部连通,第一压缩空气阀远离沉底重力件的一端与第一压缩空气管连通。本发明的可沉底重力式网箱不会处于失控状态,不会因洋流影响而上下起伏,能根据需要漂浮于海面,也能沉在海底,并且网衣不易发生缠绕,也能对网衣起到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81415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078893.5
申请日:2024-01-19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养殖网箱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系泊加强装置及网箱浮架,其通过在系泊缆绳和浮管之间设置系泊加强装置,使得系泊缆绳施加的外载荷先传递至第一段,再由第一段传递至两侧的第二段,最后由第二段传递至浮管,以解决浮管与系泊缆绳的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问题,将应力集中的位置变更为第二段与浮管接触位置,通过控制第二端的壁厚D3和增加第一段的长度L1,以解决第二段与浮管接触位置的应力集中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411544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766213.5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水上交通管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水上交通管制设施,包括拦阻带、浮力升降装置和多个柔性拉持机构,各柔性拉持机构沿拦阻带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布置,各柔性拉持机构均包括第一柔性拉持件、第一锚体和多个配重块;同一柔性拉持机构中:第一锚体固定于河床,第一柔性拉持件的一端连接拦阻带、另一端连接第一锚体,各配重块均连接于第一柔性拉持件,且第一锚体、各配重块和拦阻带沿船舶航行方向依次间隔布置;浮力升降装置连接于拦阻带,浮力升降装置降落,带动拦阻带降至用于让行船舶的通行位,使得船舶得以通行,各浮力升降装置升起,带动拦阻带升至用于拦阻船舶的拦阻位置,实现对船舶的阻拦。
-
公开(公告)号:CN11649510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8
申请号:CN202310481864.9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广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六〇五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上浮式装置的定位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浮式装置本体、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第三推进器和至少四个定位组件,使用时,将浮式装置本体与至少四个固定于海底的定位组件固定连接,通过固定组件在四个方向上将浮式装置本体固定,当遇到较大的海风海浪时,以海浪从第一推进器所在一端来袭为例,开启第一推进器、第二推进器和第三推进器,其中第一推进器的功率大于第二推进器的功率,通过第一推进器的作用抵抗海风海浪对浮式装置本体的作用,通过第二推进器的作用对海浪退水的作用形成抵抗,并通过第三推进器降低浮式装置本体的晃动,由此大大提高了浮式装置本体的固定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