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的表面处理和钝化

    公开(公告)号:CN106571297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702372.8

    申请日:2016-08-22

    Inventor: 邱汉钦 蔡正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及其形成方法。该方法包括外延生长第一III‑V族化合物层、以及在第一III‑V族化合物层上方外延生长第二III‑V族化合物层,其中,在第二III‑V族化合物层上形成第一自然氧化物层。该方法还包括利用第一气体原位处理第一自然氧化物层,从而将第一自然氧化物层转化为第一晶体氧化物层。该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晶体氧化物层上方形成第一晶体界面层,以及在第一晶体界面层上方形成介电钝化层。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形成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及其形成方法。

    用于填充浅沟槽隔离(STI)区的沟槽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58721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510769398.X

    申请日:2015-11-11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用于制造具有高纵横比的浅沟槽隔离(STI)区的方法。提供具有沟槽的半导体衬底。形成内衬于沟槽的第一介电层。形成填充第一介电层上方的沟槽的第二介电层。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形成第二介电层之前,将离子注入至第一介电层的注入区,注入区沿着沟槽的下部区域延伸并且限制于沟槽的下部区域。在可选实施例中,在形成第二介电层之后,对第二介电层实施紫外固化工艺。在形成第二介电层的情况下,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完成紫外固化工艺,对第二介电层实施退火工艺。也提供了用于STI区的半导体结构。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用于填充浅沟槽隔离(STI)区的沟槽的方法。

    在小间距器件制造中减少分层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752303B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0910136625.X

    申请日:2009-0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0337

    Abstract: 一种形成集成电路结构的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硬掩膜层;在所述第一硬掩膜层上形成第二硬掩膜层;构图所述第二硬掩膜层以形成硬掩膜;以及,在构图第二硬掩膜层之后,烘焙所述衬底、所述第一硬掩膜层和所述硬掩膜。在所述烘焙步骤之后,形成间隔层,它包括在所述硬掩膜顶部上的第一部分,和在所述硬掩膜的相对的侧壁上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所述方法还包括移除所述间隔层的所述第一部分;移除所述硬掩膜;以及使用所述间隔层的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作为掩膜来构图所述第一硬掩膜层。

    形成浅槽隔离区的方法
    5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515560B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0810093278.2

    申请日:2008-05-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76224

    Abstract: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形成浅槽隔离区的方法,此方法包括提供一半导体基材,其中半导体基材至少包含一上表面;形成一开口,其中此开口从前述的上表面延伸至半导体基材中;进行一共形沉积步骤,以利用一介电材料填入前述的开口中;对介电材料进行一第一处理步骤,其中第一处理步骤提供一能量足以破坏介电材料的多个键结;以及对介电材料进行一蒸汽退火步骤。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