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洞支杆的前后置抑振器协同抑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9037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710327801.2

    申请日:2017-05-1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风洞支杆的前后置抑振器协同抑振方法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风洞试验中风洞模型振动的前后置抑振器协同抑振系统。该方法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将所测得的加速度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经数据采集卡的采集和传输,利用控制器中特定的控制算法解算出分别作用在前置、后置抑振器上控制信号,即计算出两组抑振器的力矩分配,经各自功率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传输至前置、后置抑振器组。这种方法将传统的支杆两段式结构变为支杆三段式结构,实现对抑振器的控制进而实现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抑制,并消除转角偏差。该方法增加支杆力学模型的柔性,灵活性好、可调性强;适合风洞实验的实际测量。

    温度大范围变化下叠堆式压电陶瓷输出特性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67672A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910904093.3

    申请日:2019-09-24

    Abstract: 本发明温度大范围变化下叠堆式压电陶瓷输出特性测试方法属于基于压电陶瓷作动器的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在温度大范围变化情况下,叠堆式压电陶瓷作动器的输出特性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利用测试机构安装光纤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叠堆式压电陶瓷作动器构成整个试验测试装置,再将测试装置与测控系统、电脑相连接组成整个测试系统。利用测试装置对堆叠式压电陶瓷作动器施以一定的预紧力,通过压力传感器获得数据,通过位移传感器与压电陶瓷本身的输出应变进行对比,以获取其压力和位移等信息,将测试装置放入高低温环境试验箱,完成在大范围温度变化条件下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输出特性的测试。测试方法准确,方便,可行性高。

    一种矿用磁力耦合器全场温度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1602A

    公开(公告)日:2019-10-11

    申请号:CN201910519721.6

    申请日:2019-06-17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矿用磁力耦合器全场温度计算方法属于磁力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矿用磁力耦合器全场温度计算方法。该方法以矿用磁力耦合器的实际工况热源为出发点,根据铜导体层的实际尺寸布置径向测头和轴向测头,获得矿用磁力耦合器实际工况热源的局部温度。将铜导体层的圆环区域等效成长方形区域,通过二次方函数拟合方程计算出矿用磁力耦合器实际工况热源的表征温度。根据热力学边界条件,计算出矿用磁力耦合器全场温度。该方法改善有限元方法计算的繁琐性和不可靠性,实现矿用磁力耦合器全场温度快速准确的计算,计算过程简便,计算速度快捷,在煤矿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种振动模拟系统的随机振动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172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10440028.5

    申请日:2018-05-03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振动模拟系统的随机振动模拟方法属于振动模拟领域,涉及一种振动模拟系统的随机振动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振动模拟系统进行随机振动,首先利用计算机产生高频白噪声,通过该高频白噪声与正弦信号相乘得到伪随机信号,作为目标控制信号。实时采集俯仰方向、偏航方向加速度信号,经过信号放大器的放大,传给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振动发生器,使其产生支杆俯仰和偏航方向的振动。振动模拟系统由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加速度传感器、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振动发生器、飞行器模型、测力天平、支杆、计算机、信号放大器及实时控制器组成。该方法实现了振动信号的负反馈控制,提高了风洞试验中算法有效性和风洞试验的安全性,振动模拟精度高。

    基于视觉测量技术风洞模型振动的抑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95952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710181741.8

    申请日:2017-03-24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视觉测量技术风洞模型振动的抑制方法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风洞试验中风洞模型振动的抑制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采用工业相机拍摄风洞模型的振动图像,并利用FPGA视觉测量系统的图像高速实时处理传输技术,解算出振动位移信号并转化为模拟量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并经过功率放大,实现对压电陶瓷作动器的控制进而实现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抑制的目的。该方法采用基于FPGA的视觉测量的方式测量风洞模型的振动信号作为控制作动器工作的反馈信号,有效避免高压压电陶瓷驱动信号对振动测量信号的干扰和滤波器产生的输入信号的迟滞。该种方法使作动器控制稳定、精确,提升对风洞模型振动抑制的效果。

    一种振动模拟系统的随机振动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871724A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810440028.5

    申请日:2018-05-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4 G01M7/022 G01M7/06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振动模拟系统的随机振动模拟方法属于振动模拟领域,涉及一种振动模拟系统的随机振动模拟方法。该方法采用振动模拟系统进行随机振动,首先利用计算机产生高频白噪声,通过该高频白噪声与正弦信号相乘得到伪随机信号,作为目标控制信号。实时采集俯仰方向、偏航方向加速度信号,经过信号放大器的放大,传给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振动发生器,使其产生支杆俯仰和偏航方向的振动。振动模拟系统由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加速度传感器、俯仰方向和偏航方向振动发生器、飞行器模型、测力天平、支杆、计算机、信号放大器及实时控制器组成。该方法实现了振动信号的负反馈控制,提高了风洞试验中算法有效性和风洞试验的安全性,振动模拟精度高。

    基于平滑预测策略的多传感器风洞支杆抑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462394A

    公开(公告)日:2017-12-12

    申请号:CN201710599475.0

    申请日:2017-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9/06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平滑预测策略的多传感器风洞支杆抑振方法属于风洞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平滑预测策略的多传感器风洞支杆抑振方法。该方法采用视觉测量的方法实时观测振动相位状态,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得到振动信息,针对滤波处理时发生的信号时滞,结合视觉测量和加速度传感器的信息,应用平滑预测策略,得到实时的加速度预测值作为测量信号;通过控制器计算,经过功率放大器放大,实现对压电作动器的控制进而实现风洞模型振动的主动抑制。该方法兼具加速度传感器准确和视觉测量快速的优点,弥补了以往试验方法由于滤波延时的问题,可靠性强、鲁棒性好,适合风洞实验实际测量中的应用。

    一种风洞支杆的前后置抑振器协同抑振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39037A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710327801.2

    申请日:2017-05-11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风洞支杆的前后置抑振器协同抑振方法属于风洞实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针对风洞试验中风洞模型振动的前后置抑振器协同抑振系统。该方法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将所测得的加速度信号作为反馈信号,经数据采集卡的采集和传输,利用控制器中特定的控制算法解算出分别作用在前置、后置抑振器上控制信号,即计算出两组抑振器的力矩分配,经各自功率放大器进行信号放大,传输至前置、后置抑振器组。这种方法将传统的支杆两段式结构变为支杆三段式结构,实现对抑振器的控制进而实现风洞模型振动主动抑制,并消除转角偏差。该方法增加支杆力学模型的柔性,灵活性好、可调性强;适合风洞实验的实际测量。

    一种扇环型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驱动力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9627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205613.7

    申请日:2025-0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永磁体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扇环型永磁体装配工装及其驱动力预测方法。该工装利用巧妙机械结构限制永磁体各向自由度,采取滚珠螺旋传动方案与伺服驱动模式控制永磁体装配精度,不仅能满足永磁联轴器内/外转子永磁体的装配需求,还可通过替换夹板A/B应用于不同尺寸、不同形状永磁体的装配领域,具有高精高效、通用性强、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同时本发明提出的驱动力预测方法以永磁体等效磁化电流解析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求解待装配永磁体空间磁感应强度明确其与内/外转子轮毂之间的磁吸作用力。借助本发明提出的永磁体装配工装预测装配所需驱动力,计算简便且预测精度高,是一种具有工程普适性和便捷性的计算方法。

    一种低温风洞试验中压电主动抑振系统的温度感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84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44424.6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一种低温风洞试验中压电主动抑振系统的温度感知方法。该方法先根据不同低温风洞试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结合实际工况制定潜在实测点布局方法,保证关键温度采集的前提下实现测点的集约布局;为实现大量离散点温度信息的获取,通过代理模型近似仿真过程,并通过虑及插值精度及速率研究系统离散化的仿真节点布局方法,构建实测特征矩阵‑仿真节点温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模型,使用深度学习方法训练求解代理模型,实现代替有限元计算快速获取系统大量离散点温度信息;为实现全场温度的精准插值重建,研究局部大梯度温度插值方法及全局平滑温度插值方法,构建全场温度插值加权融合模型,形成分区域三维温度场插值方法,保证系统整体温度场的高精度插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