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302013C
公开(公告)日:2007-02-28
申请号:CN200510038387.0
申请日:2005-02-21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IPC: C08B37/04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活性小球藻多糖的制备方法,属于海洋生物技术。将脱脂后蛋白核小球藻粉用20倍的纯水混匀,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于1000W破碎800S,再于100℃的沸水中水浴4小时,离心沉淀,去除藻体,再加入三氯乙酸(TCA)至终浓度3%以去除蛋白,离心沉淀后小球藻溶液用NaOH调PH至6.0-6.5;用0.1μm的微滤膜过滤,去除浓缩液,将清液再用3DK的超滤膜过滤,收集浓缩液,用80%的乙醇沉淀,将沉淀溶解后冷冻干燥得纯度为60.03%的小球藻多糖,得率4.76%。获得的提取物具有强的免疫调节活性,可用于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基料,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肿瘤、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011818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254934.7
申请日:2019-12-10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羊肚菌调味基料,它是以干制羊肚菌或加工副产物为原料,经粉碎过筛、加水匀浆,加入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进行双酶协同水解,离心、过滤得羊肚菌酶解液,羊肚菌酶解液加入还原糖和氨基酸进行美拉德反应后加入辅料和增稠体系复配制得的。本发明采用双酶协同水解技术提取羊肚菌鲜味物质,避免了传统风味提取技术提取时间长、提取率低的弊端;采用美拉德热反应技术,增香、提鲜的同时达到脱苦目的,制得的羊肚菌调味基料呈味物质含量高,作为天然植物性来源与食用盐等进行复配制成羊肚菌调味品、羊肚菌调味酱等调味品,不仅具有蘑菇香味、肉香以及天然的鲜味及咸味,且产品质地细腻,耐储存,极大的提高羊肚菌的利用率和附加值。
-
公开(公告)号:CN105660788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610015351.9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茸酱注心发芽糙米软式甜饼的制备方法,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中松茸酱注心发芽糙米软式甜饼的主要工艺过程为:原料筛选、热风干燥、超微粉碎、面糊调制、挤制成型、烘烤、冷却、灌注夹心、包装等。本发明以发芽糙米粉与白豆沙为主料,配以奶粉、鸡蛋、磷脂等辅料,并将松茸粉与花生酱、奶油混合制成注心注入甜饼。本发明通过超微粉碎、原料配搭和高温焙烤等工艺解决发芽糙米口感粗糙、不易消化吸收的问题,将松茸制酱以注心形式添加而引入其营养功能成分及风味,最终得到一款兼具谷物、豆类及松茸营养及风味的、富含γ‑氨基丁酸、松茸多糖以及丰富膳食纤维的休闲食品。本发明工艺简单,适于产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5706741B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610223425.8
申请日:2016-04-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双孢蘑菇中麦角甾醇含量的方法,属于食品营养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双孢蘑菇栽培过程中利用茉莉酸甲酯(MeJA)乙醇‑水溶液进行喷洒处理,使其麦角甾醇含量显著提升,提高了双孢蘑菇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食用品质,同时有助于提高双孢蘑菇细胞完整性能,利于采后的保鲜及运输,为如何稳定及提高双孢蘑菇中麦角甾醇含量这一科学问题,提供了绿色、经济、便捷、易推广的理论支持和解决方式,开拓了食用真菌功能性营养物质积累与强化研究的新思路。
-
公开(公告)号:CN105670047B
公开(公告)日:2018-04-13
申请号:CN201610015274.7
申请日:2016-01-07
IPC: C08L5/00 , C08J5/18 , C08B37/00 , A23L33/1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善肠道微生物的金针菇多糖可食用膜,属于食品包装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利用单一的金针菇多糖制备可食用薄膜,其制备原料均提取于金针菇,主要采取溶解、调节pH、均质、真空脱气、干燥成膜、揭膜等工艺,制备过程中不添加其它成膜助剂。本发明的金针菇多糖可食用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与阻隔性能,透明度高,金针菇多糖在发挥成膜大分子作用的同时,还使产品具有一定辅助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功能,可用于糖果包装、农副产品保鲜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4151691B
公开(公告)日:2017-02-15
申请号:CN201410366090.6
申请日:2014-07-28
IPC: C08L23/08 , C08L23/06 , C08K13/02 , C08K3/08 , C08K3/22 , C08K3/36 , C08K3/34 , C08J3/22 , B29C47/9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2003/22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食用菌品质劣变的纳米保鲜膜及其应用、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领域。按质量比取纳米粉体15%(其中纳米银30%、纳米二氧化钛35%、纳米凹凸棒土25%、纳米二氧化硅10%)、低密度聚乙烯46%、低密度线性聚乙烯22%、分散剂10%、润滑剂5%和偶联剂2%,经过混匀、挤压、冷却和定型切割得到纳米母粒。按质量比取经上述制备的纳米母粒7.5%、防雾剂母粒8%和低密度线性聚乙烯84.5%,经热熔、混匀、流延,形成厚度为18μm的纳米保鲜膜。纳米保鲜膜用于食用菌包装,形成高湿低氧环境,较低的腐败微生物活动能力和乙烯含量,可有效抑制食用菌的后生长、腐败劣变等现象,有效地保持其贮藏品质,提高食用菌的商品价值,市场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02718881B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219732.0
申请日:2012-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多糖微滤结合超滤的高效绿色纯化技术。以超声波提取的灵芝多糖溶液为实验材料,提取液经0.2μm微滤除去有机胶体、机械颗粒等杂质。微滤后的透过液进行超滤处理,料液用蠕动泵输送到膜(50kDa,膜面积为0.1m2)表面作切相流动,收集滤过液,截留液回流到储液罐中,当料液浓缩至四分之一体积左右,结束超滤过程,4倍体积乙醇沉淀(95%),冻干后称重。实验条件为:温度35℃;操作压力:进口压力为0.82bar,出口压力为0.68bar。跨膜压差:ΔP=(0.82+0.68)/2=0.75bar。经过超滤后灵芝多糖的纯度达到了61.32%,大大简化了灵芝多糖的浓缩及进一步的纯化过程。所得的灵芝多糖可广泛用于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基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715844B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0910232523.8
申请日:2009-12-07
Applicant: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精细绿茶粉的制备方法,属于茶叶深加工技术领域。筛选达到国家无公害生产标准的中低档夏秋绿茶鲜叶,经摊放、蒸汽热和炒青技术结合杀青、新型微波分级技术干燥、低温超细粉碎加工成D50≥2500目的超精细绿茶粉.采用本工艺生产超微茶粉,工艺简单,步骤合理,成本低,适宜工业化生产。本工艺生产的超微茶粉细胞破壁完全,颗粒的均匀度和分散性高;加工过程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绿茶当中的营养成分与药理成分,可广泛替代化学添加剂,延长食品货架期,并赋予食品天然鲜绿色泽和特有茶叶风味,又充分利用了绿茶的膳食纤维、活性多糖等物质,改“饮茶”为“吃茶”;产品可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及日用品等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429007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110419338.7
申请日:2011-12-15
IPC: A23B7/0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微波冷冻干燥蒜片的加工方法,属于大蒜精深加工关键技术领域。通过选料、切蒂、分瓣、去皮,将其切成厚度2mm左右的蒜片,然后装盘,每盘1Kg,将物料放入库温-10℃的冷冻库中维持30min,然后将库温下调至-25~-30℃,保持120min。预冻结束后将物料按照固定的方向和序号装入冻干仓,冷阱温度提前降至-35℃~-45℃。开启真空泵,当绝对压强达到50~60Pa时开启微波。微波共10个磁控管,平均分布在左右两边,开启方式采用间歇循环式,左右两边交替开启,每边20~30min。干燥4h后开仓换盘,以后每隔2h一换,直至干燥结束。本干燥工艺所得蒜片既保持了普通冷冻干燥蒜片的优良品质,又缩短了冷冻干燥工艺的时间,降低了能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120338A
公开(公告)日:2013-05-29
申请号:CN201210494731.7
申请日:2012-11-29
IPC: A23L1/40
Abstract: 一种即食型速溶营养食用菌汤料的生产方法,属于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即食型速溶营养食用菌汤料生产的主要过程为:将筛选的食用菌等原材料进行挑选、清洗、精密切分、混合煮制、铺料、预冷冻、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产品出仓后进行充氮包装;本发明根据现代食品营养学原理,采用微波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对食用菌汤料进行脱水加工,不仅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产品原有的色香味及营养成分,并且与传统工艺相比显著提升干燥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微波特有的杀菌效果进一步保证了产品品质。经该工艺生产的食用菌汤料外形平整,色泽明亮,营养丰富,复水效果好,具有较长的贮存期,为食用菌的深加工利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途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