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座椅安装结构
    41.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049798U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20482970.4

    申请日:2016-05-24

    Inventor: 范健 曾凤 王建淞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前车架、后地板和座椅安装支架,所述后地板固定在所述前车架上,所述座椅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后地板上;所述前车架上设有第一前横梁和第二前横梁,所述座椅安装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支架组、第二安装支架组和第三安装支架组;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组固定在与所述第一前横梁对应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安装支架组和所述第三安装支架组固定在与所述第二前横梁对应的位置处。本实用新型的前座椅安装结构保证座椅安装支架的强度和刚度;节约了空间,降低了车身重量,还满足在有限的空间内布置需求。

    一种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

    公开(公告)号:CN209112295U

    公开(公告)日:2019-07-16

    申请号:CN201821705039.3

    申请日:2018-10-18

    Inventor: 范健 曾凤 周远辉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包括纵向截面为回形的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中间设有下凹的下沉部,下沉部与汽车前轮罩连接板固定连接,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四周设有一体成型的翻边,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通过翻边与汽车前轮罩外板连接,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与汽车前轮罩外板之间形成封闭的腔体,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上部承接汽车集水槽,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本体右侧与汽车侧围可拆卸固定连接,汽车侧围与汽车前轮罩外板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车前轮罩外板加强板结构简单,方形结构,造型小巧,动刚度强,保证各安装点满足强度和碰撞要求。

    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
    43.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11874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696951.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包括B柱内板、顶梁、B柱连接板、上边梁内板和A柱上加强板,上边梁内板侧边部横向延伸固定在B柱内板上端部内侧,B柱连接板下端部固定在对应的B柱内板上端部外侧,B柱连接板中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内侧外表面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外表面、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外表面和对应的顶梁外表面围设有封闭式腔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有效解决侧碰时负载传递到B柱总成上端后与顶梁路径不顺畅问题,保证载荷的传递路径顺畅,腔体结构有助载荷的分散,避免受力集中引起车身变形量大从而引起车身侧门上边梁区域变形大导致车门难以打开,影响车内人员救助。(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汽车前隔板与下安装板连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374828U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21465729.7

    申请日:2016-12-29

    Inventor: 曾凤 刘亚 贾丽刚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前隔板与下安装板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位于前隔板和下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板上端与所述下安装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板下端与所述前隔板内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汽车前隔板与下安装板连接装置,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和成本低,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安全性能,大大减少了前隔板侵入量,提升了整车的安全系数,从而保证了乘员的安全。

    一种汽车后大梁总成及汽车后部下车体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307117U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21292581.1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后大梁总成及汽车后部下车体结构,属于汽车零部件结构领域。本实用新型汽车后大梁总成包括固定连接的后大梁和后大梁内板,所述后大梁和后大梁内板组成中空的腔体,所述后大梁包括与汽车横梁三搭接的后大梁前部、与后地板搭接的后大梁后部,所述后大梁后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后大梁前部距离地面的高度。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后大梁后部上抬,把空间让出来布置油箱注油管及排气管筒体,在满足强度、刚度及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使空间最大化利用;在后大梁上方增加后大梁内板,使其与后大梁形成一个大的封闭腔体,提高整车承载能力,在受到碰撞时能承受更大的作用力。

    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组件

    公开(公告)号:CN206107155U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20698938.X

    申请日:2016-07-0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组件,包括一个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和两个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两个所述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设置在所述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的上表面两端,汽油电子控制单元与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与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与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这样,因为两个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设置在所述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的上表面两端,所述两个所述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与所述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固定连接,将汽油电子控制单元支架和两个天然气电子控制单元支架集中安装,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集成度高,感知质量好。

    一种车身B柱下部加强组件
    4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559521U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820696952.5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车身B柱下部加强组件,包括B柱本体和门槛本体,B柱本体包括B柱内板和B柱加强板,B柱加强板纵向延伸固定在B柱内板前方,门槛本体包括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B柱内板下端垂直延伸固定至门槛外板和门槛内板之间,B柱加强板下端垂直延伸固定至门槛外板前侧中下部,门槛外板后侧与B柱内板前侧之间固定设有门槛外加强板,车身侧围外板固定在B柱加强板和门槛外板前方,门槛内板后侧上下两侧分别水平设有座椅横梁和前地板本体,座椅横梁和前地板本体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身B柱下部加强组件使B柱本体在受到侧面碰撞时能够承受足够的撞击力,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碰撞时不会发送门槛翻转引起B柱浸入量过大导致侧面变形。(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前车体后端多通道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8411879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697151.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前车体后端多通道装置,包括前大梁焊合件、前围板、前地板,前围板和前地板均固定连接于前大梁焊合件上,前围板和前地板固定连接,前大梁焊合件两侧中部内侧均固定连接有前地板加强板,前地板加强板纵向截面形状呈U形,前地板加强板上部与前围板固定连接,前地板加强板中部与前地板固定连接,前地板加强板右端固定连接有前地板中央通道加强板,前地板中央通道加强板固定连接于前地板上。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车体后端多通道装置提升了前大梁焊合件与前围板和前地板搭接区域的局部刚度,同时增加了传力路径,将碰撞能量尽可能分散到各主要承载零件中,使得传力路径更多向、更短、更稳定。(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平台化前地板组件
    4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374839U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621474449.2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台化前地板组件,包括左前地板、中央通道和右前地板,所述左前地板设置所述中央通道的左侧,所述右前地板设置在所述中央通道的右侧,所述左前地板和右前地板均与所述中央通道可拆卸连接。这样,地板结构分成左、右前地板和中央通道三个大件,在匹配不同车型时,根据车体的整体宽度计算出左前地板和右前地板所需预留出来的宽度,并将中央通道焊接在左前地板和右前地板预留位置后的边缘位置,以实现同款中央通道、左前地板和右前地板可以匹配同平台的不同车型。

    一种汽车后地板横梁加强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6307145U

    公开(公告)日:2017-07-07

    申请号:CN201621276973.9

    申请日:2016-1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后地板横梁加强结构,包括后地板横梁连接件、连接件加强板、座椅加强板及后车架横梁,所述连接件加强板与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件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座椅加强板与所述后车架横梁形成一腔体,所述后地板横梁连接件与所述座椅加强板连接。后地板横梁加强结构分为两个零件利于成型,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及难度,零件材料利用率高,保证了后续生产效率和质量,零件料厚匹配的优化,通过增加连接件加强板厚度,在低成本状态下降低后地板处高应力,不用增加额外加强板,降低了开发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