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0466614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1810445995.0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包括B柱内板、顶梁、B柱连接板、上边梁内板和A柱上加强板,上边梁内板侧边部横向延伸固定在B柱内板上端部内侧,B柱连接板下端部固定在对应的B柱内板上端部外侧,B柱连接板中部设有向内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内侧外表面与对应的上边梁内板外表面、对应的A柱上加强板外表面和对应的顶梁外表面围设有封闭式腔体结构。本发明一种车身B柱上部加强组件有效解决侧碰时负载传递到B柱总成上端后与顶梁路径不顺畅问题,保证载荷的传递路径顺畅,腔体结构有助载荷的分散,避免受力集中引起车身变形量大从而引起车身侧门上边梁区域变形大导致车门难以打开,影响车内人员救助。

    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0962938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811147969.6

    申请日:2018-09-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包括A柱加强组件、B柱加强组件、门槛加强组件、C柱加强组件、D柱加强组件、侧围上边梁加强组件和后侧围连接组件,A柱加强组件上部后端固定于侧围上边梁加强组件前端部,A柱加强组件下部后端固定于门槛加强组件前端部,所述B柱加强组件上端部固定于A柱加强组件上,B柱加强组件下端部固定于门槛加强组件上,门槛加强组件后端部固定于后侧围连接组件前端部,所述C柱加强组件上端部固定于侧围上边梁加强组件上,D柱加强组件上端部固定于侧围上边梁加强组件后端部。本发明汽车侧围框架加强组件,能够增加车身结构在侧面碰撞过程中的吸能量,减少侵入量和侵入速度,降低门槛翻转。

    一种白车身框架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373569B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010698770.3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车身框架,前地板总成的上表面与后地板总成的上表面平齐,前地板总成的中后部设有下凹的备胎舱,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左右对称固定于前地板总成的上表面,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分别与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部位置上下相对应设置,横梁组包括固定于前地板总成下表面上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横梁外延伸组件,以及固定于前地板总成的上表面上的备胎舱上横梁、左座椅前横梁、右座椅前横梁、左座椅后横梁、右座椅后横梁,左大梁的外侧和右大梁的外侧分别通过横梁外延伸组件与门槛内板本体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白车身框架,形成多传力路径框架结构,有效分散碰撞力,提升车辆安全性能,使车高降低,改善整车风阻。

    一种汽车门槛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42844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611262278.1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结构,包括侧围外板、门槛内板、A柱下加强板及门槛外板加强板,所述门槛外板加强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门槛内板之间的,所述A柱下加强板设于所述侧围外板与所述门槛外板加强板之间,所述门槛外板加强板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门槛外板加强板前端设有前翻边,所述前翻边下侧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焊接在一起。门槛外板加强板两端均为开口结构,所述门槛外板加强板前端设有前翻边,所述前翻边下侧与所述A柱下加强板焊接在一起,这样不仅能够用普通成型模具就能完成冲压,降低了模具的投入成本,而且还大大提高力的传递性,加强了车身强度。

    一种后轮罩加强组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275096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510310711.3

    申请日:2015-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后轮罩加强组件,包括弧形加强板本体和至少两个沿所述弧形加强板本体下部端部向下延伸加强板接脚,所述加强板接脚上设置有接地加强板,所述接地加强板截面为L形,所述接地加强板的侧面与所述加强板接脚一体成形或固定,所述接地加强板的底面与后地板固定,所述加强板本体上设置有向外凸起的由加强板接脚至上延伸的曲面的加强传力筋条,所述接地加强板后表面中间部位纵向与所述加强传力筋条贴合固定。本发明一种后轮罩加强组件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强板本体与地板直接固定连接,有效提高后轮罩与后地板、后纵梁的连接能力,增加了后轮罩的应力传递路径,优化力学传递性能,消除路试过程中零件开裂问题。

    一种白车身框架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373569A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2010698770.3

    申请日:2020-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车身框架,前地板总成的上表面与后地板总成的上表面平齐,前地板总成的中后部设有下凹的备胎舱,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左右对称固定于前地板总成的上表面,左上纵梁和右上纵梁分别与左大梁和右大梁的前部位置上下相对应设置,横梁组包括固定于前地板总成下表面上的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横梁外延伸组件,以及固定于前地板总成的上表面上的备胎舱上横梁、左座椅前横梁、右座椅前横梁、左座椅后横梁、右座椅后横梁,左大梁的外侧和右大梁的外侧分别通过横梁外延伸组件与门槛内板本体固定连接。本发明的一种白车身框架,形成多传力路径框架结构,有效分散碰撞力,提升车辆安全性能,使车高降低,改善整车风阻。

    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828609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611259968.1

    申请日:2016-12-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包括D柱外板、D柱加强板,所述D柱外板和所述D柱加强板搭接头位于尾门框圆角边缘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降低尾门框过渡圆角处应力集中,改善焊点开裂问题;改善D柱下接头刚度连续性,降低应力集中;提高横梁封板刚度,避免零件失稳影响正常使用。

    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309698A

    公开(公告)日:2015-01-28

    申请号:CN201410520840.0

    申请日:2014-09-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一种D柱下接头结构,包括D柱,所述D柱包括D柱下外板、D柱下加强板;所述D柱下加强板的两个板边搭接在所述D柱下外板的内侧面,形成腔体结构。利用D柱下外板与所述D柱下加强板搭接成封闭腔体,使二者之间相互助力,提高了D柱的刚度,保证了刚度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与所述后端横梁形成的车后部结构的刚度,提高了白车身模态。

    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6828608B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1611259933.8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柱上接头结构,包括侧围外板、A柱上加强板、B柱加强板及上边梁内板,A柱上加强板及B柱加强板设于侧围外板与上边梁内板之间,A柱上加强板一端与B柱加强板一端搭接、且搭接处的A柱上加强板下部设有第一缺口、搭接处的B柱加强板上部设有第二缺口,侧围外板上部、A柱上加强板及上边梁内板上部搭接在一起,侧围外板下部、B柱加强板及上边梁内板下部搭接在一起。在A柱上加强板下部设置第一缺口、在B柱加强板上部设置第二缺口,这样不仅可以避让四层焊而且其搭接缺口为非对称设置,减少了搭接缺口的数量,降低了缺口处的应力集中,并且B柱加强板与A柱上加强板粘接在一起,增加了其刚度连续性。

    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054478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611264678.6

    申请日:2016-12-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横梁支架结构,包括仪表板横梁支架、门铰链加强板、前侧板、A柱加强板,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所述仪表板横梁支架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封闭的腔体,所述门铰链加强板成盒状,留有一开口面,所述门铰链加强板开口方向为Y向截面形成封闭的腔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现有仪表板安装支架刚度不足问题,减轻仪表板横梁、仪表板、方向盘抖动,提高驾驶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