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变速器润滑系统
    3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027208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1158837.3

    申请日:2018-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自动变速器润滑系统,针对混合动力车型三离合自动变速器,包括润滑系统主油路、润滑调节主油路、轴齿润滑油路、第一离合器C0/电机转子CR润滑油路、第二离合器C1/第三离合器C2润滑油路及润滑调节阀,其通过设置电子泵和节流孔,按照冷却润滑流量需求,调节电子泵转数控制润滑流量,并且以最少的阀达到最优的润滑流量分配,以此降低冷却润滑富余流量带来的能耗浪费,提高燃油经济性,同时仅用一个润滑调节阀和多条油路加节流孔的方式,合理分配润滑流量,同时满足多处润滑需求,既减少调节阀的数量,又降低成本。

    双离合器冷却液流量控制阀

    公开(公告)号:CN105605116A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610063043.3

    申请日:2016-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D13/72 F16H57/0412 F16H57/0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双离合器冷却液流量控制阀,包括阀体、滑阀式阀芯、复位机构及压力控制阀。阀体内设腔体,滑阀式阀芯依次连续设置与腔体滑动配合套装的工作推送阀台、第一控制阀台、第二控制阀台及复位阀台。腔体上侧壁依次开第一离合器冷却口、第二离合器冷却口,腔体下侧壁依次开第一进油口、第二进油口。第一控制阀台与工作推送阀台在腔体内构成第一控制油腔,第二控制阀台与第一控制阀台在腔体内构成第二控制油腔,第二控制阀台侧壁表面开有径向小槽。第一控制阀台滑动,在第一进油口与第一离合器冷却口全连通后,需要更高流量的冷却油液时,径向小槽逐步与第二离合器冷却口连通,流量增加的控制精度更高。

    一种吸油过滤器的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258028U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320247883.7

    申请日:2013-05-0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过滤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吸油过滤器、变速箱壳体以及设置在变速箱壳体内的油泵,所述吸油过滤器的壳体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变速器壳体的底壁具有向内的凸起形成能容纳吸油过滤器的空腔,并在凸起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吸油过滤器位于该空腔内,且吸油过滤器的出油口通过第二通孔伸入到变速箱内并与油泵连接,在吸油过滤器的下方设有一个与空腔开口相配的盖板,且盖板通过螺栓安装在变速器壳体的底壁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油过滤器的安装结构,便于吸油过滤器的更换,同时能够降低变速箱润滑油油路中的杂质含量,保证润滑油的质量。

    一种低压过滤器及车辆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116938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1762576.9

    申请日:2020-08-2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压过滤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滤芯组件,所述滤芯组件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和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为密布开孔的筒体,两端分别抵靠在上端盖和下端盖上,中心管外围设有过滤元件;所述上端盖中部开孔,对应开孔处设有向上延伸的出油管,该出油管下端与中心管连通,上端与液压控制模块连通;所述壳体上设有容出油管穿过的通孔以及与滤芯组件和壳体组成的腔室连通的进油道。其结构简单,装配便捷,密封可靠。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车辆,包括变速器液压系统,所述变速器液压系统包括上述的低压过滤器。

    汽车双离合湿式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过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374775U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20431337.9

    申请日:2013-07-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双离合湿式自动变速器的液压回路过滤系统,包括吸油过滤器、油泵、压力过滤器、旁通阀、溢流阀和主调压阀;吸油过滤器的进油口伸入油底壳中,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油泵连接,油泵通过管路与旁通阀和压力过滤器连接,旁通阀通过管路与主调压阀连接,压力过滤器通过管路与主调压阀、离合器压力控制和换挡压力控制系统的油路连接,主调压阀通过管路与润滑冷却系统的油路连接,主调压阀的泄油口通过管路与油泵连接,溢流阀的进油口通过管路与主调压阀连接,溢流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油底壳连接。其能对双离合湿式自动变速器油进行双重过滤,在更大程度上减小电磁阀堵塞的风险。

    一种三通比例减压电磁阀、变速器及汽车

    公开(公告)号:CN216895135U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220410546.4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通比例减压电磁阀、变速器及汽车,电磁阀包括上阀板,所述上阀板集成有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所述上阀板设有电磁阀阀芯孔,所述电磁阀阀芯孔与第一阀口、第二阀口均连通,所述电磁阀阀芯孔的内部设有阀芯,所述阀芯的端部连接有电磁头,所述电磁头能够驱动阀芯在轴向方向运动,所述阀芯上设有间隔布置的第一轴肩和第二轴肩,当所述阀芯位于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轴肩封堵第一阀口,当所述阀芯移动了设定距离时,所述第一阀口和第二阀口通过所述第二轴肩与电磁阀阀芯孔内壁之间的间隙实现连通。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阀套、以及将阀套与上阀板集成为一体,减少了装配的步骤,简化了生产过程,进而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一种DCT油泵结构及车辆
    3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07802U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21764199.7

    申请日:2021-07-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DCT油泵结构及车辆,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有容纳腔,泵体前侧与变速器壳体固定连接,油泵驱动轴一端与容纳腔内转子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变速器壳体通过驱动齿轮与双离合器总成传动连接;所述泵体后侧设有换挡活塞缸,泵体左侧从上至下间隔设有压力油出口、第一换挡油道、回油口和第二换挡油道,所述第一换挡油道和第二换挡油道与换挡活塞缸连通,泵体下侧设有与吸油过滤器相连的接口。其能够适应平台化需求,布置紧凑,减少油路中油管布置。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叶片泵
    3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3116689U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21238325.0

    申请日:2020-06-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叶片泵,包括泵体、泵盖,所述泵盖安装在泵体上且与其构成吸油腔、回油腔和容纳腔,吸油腔和回油腔均位于泵体下部且与容纳腔连通,容纳腔中安装有转子、定子和端盖;定子上部靠近容纳腔顶部内壁,其下部远离容纳腔底部内壁,且其两侧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所述回油腔与容纳腔通过导油槽连接,所述导油槽为直角弯折形,水平段与回油腔连接,竖直段与容纳腔连接;所述定子上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位于定子下部且正对回油腔与容纳腔的连通处,所述导油槽的通油截面积小于回油腔的通油截面积,且导油槽的通油截面积为25mm2‑35mm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在双离合变速器中时噪音低。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供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5639582U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20377488.4

    申请日:2016-04-29

    Abstract: 一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的供油系统,包括主压调节阀、主油路溢流阀和机械油泵,机械油泵将油液从油箱泵出,出油口通过管路连接主压调节阀形成主油路,在主油路中并联主油路溢流阀,还包括电子油泵、电子油泵溢流阀、电子油泵单向阀和电机;所述电子油泵由电机驱动,进口端连接油箱,电子油泵出口处分两路分别连接电子油泵溢流阀和电子油泵单向阀,通过电子油泵单向阀后的油路与机械油泵并联。本系统中机械油泵的排量较传统系统油泵排量可得到大幅度降低,利用机械能和电能均能控制流量,可以实现流量实时调节和按需控制,变速器效率可提升约3%。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