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424354A
公开(公告)日:2012-04-25
申请号:CN201110242718.8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结构粗糙表面,包括基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基体上设置有一不凝性气膜层,该不凝性气膜层由压缩气体发生器、气体容纳腔和多孔芯组成,所述的多孔芯通过连接件配置在所述的基体的表面上,所述的基体与所述的多孔芯之间的缝隙形成所述的气体容纳腔;在所述的多孔芯的外表面设置有粗糙结构,该粗糙结构为具有分形特征的一系列微肋结构,至少具有两级的凹凸微肋分布,以形成超疏水表面;所述的不凝性气膜层产生的不凝性气体维持有一定的压力,浸于微肋结构之间的孔隙中。本发明结合了超疏水表面和气膜这两种流动减阻技术,因而可实现高效流动减阻和节能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0228426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1
申请号:CN201110158659.6
申请日:2011-06-1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1J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流控微球制备装置,由微通道芯片、微流体驱动装置和微球收集器组成,微通道芯片集成了分散相微通道和连续相微通道,分散相微通道为分形树状结构微通道,该分形树状结构微通道包括主通道以及至少一级分支通道,主通道的入口连接分散相流体注射器,在最末级分支通道上设置连接通道,该连接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的连续相微通道内。分散相主通道通过分叉作用产生越来越多的分支,这种结构类似于优化了的流体分配器,能在有效的降低微通道内的流体流动压降的同时均匀的分配每一级通道中液体的流量和流速,保证制得的微球尺寸均一性高;并且树状通道具有多个出口,大大的提高了微球制备装置的微球生产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38119B
公开(公告)日:2011-08-03
申请号:CN200910213547.9
申请日:2009-11-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管嵌合槽道吸液芯,包括热管壁、蒸汽腔、设置在热管壁上的普通槽道以及将普通槽道间隔开的肋,其特征在是:在所述的肋上开设有嵌合槽道,所述的嵌合槽道的深度小于普通槽道的深度;所述的嵌合槽道的形状为三角形或倒梯形。该新型毛细芯热管以普通槽道为“Ω”形和嵌合槽道为倒梯形或三角形组合最优,不仅能消去热短路现象,使得热流量能顺畅到达蒸发薄液膜区,大大增加了蒸发传热面积,从而提高热管的传热能力。而且能更加有效利用普通槽道间的肋上空间,减轻热管本身的重量。此外更因为气液交界面能自由进退槽道而使充液更加方便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02034773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34166.3
申请日:2010-11-0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L23/427 , H01L23/367 , H05K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24/0002 , H01L2924/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构形树状式热管散热器,由高导热基板、吸液芯、散热肋片和工作介质构成,在基板内设置有窄空腔,在窄空腔上连接所述的散热肋片,在散热肋片的内部设置有贯穿空腔,在窄空腔里填充所述的吸液芯,在窄空腔和贯穿空腔中充着所述的工作介质,散热肋片为构形树状结构,它由主贯穿通道和分叉连接肋片组成,分叉连接肋片至少为两片,且呈圆环状布置在主贯穿通道的外围,分叉连接肋片内部贯穿空腔与所述的主贯穿通道贯通。该发明所热管散热器能将多个(含单个)局部高热流热源点产生的热量通过工质相变将热量迅速带走,有效消除了局部热点的产生,降低了热管散热器受热面温度水平,进而保证了电子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高效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51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408307.3
申请日:2025-04-0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F9/30 , G01N21/3581 , G01N21/35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浸水废树脂干燥装置及干燥方法,干燥装置包括锥形真空罐、沥水模块、加热模块、蒸汽冷凝模块、太赫兹干燥检测模块以及不凝气体压缩引回模块,与所述蒸汽冷凝模块连接,将蒸汽冷凝模块分离不凝气体经锥形真空罐的压缩气体入口引入锥形真空罐内,提高放射性树脂废液干燥效率和实现气体吹扫。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太赫兹光谱实时监测含水量的干燥装置,通过结合超声波和不凝气体再引回技术可快速干燥放射性浸水废树脂,具备高效、节能、安全、精准和持续性强等特点,解决了现有技术缺陷。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8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60323.8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4D12/02 , F24D18/00 , F24T50/00 , F25B30/06 , F25B27/00 , H02S10/10 , H02S40/44 , F01K13/00 , F01K27/00 , F24D101/10 , F24D10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热能的能源管控系统,包括:加压舱模块、地热能与太阳能耦合模块、环境调节模块、双循环地热能发电模块。根据不同工况向地源热泵机组内通入冷水和热水,同时控制热泵机组和高压储气罐的开闭而控制建筑物内温度和压力,在保证建筑室内正压力值的同时维持适当的温度,从而保证室内人员感到舒适。同时在设施农业建筑进出口处设置加压舱,在保证设施农业建筑物内环境参数不会因为人员进出而变化,也保证了人员不会因为进出设施农业建筑的压力变化而产生身体不适现象。本套系统中不采用化石燃料,直接实现了节能低碳减排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8424023B
公开(公告)日:2024-10-11
申请号:CN202410889862.8
申请日:2024-07-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充型热储能装置,包括自发熔化模式和力驱凝固模式。自发熔化模式包括换热接头、中心换热管以及储热器,中心换热管紧配套入密封轴承并置于储热器中心轴上,储热器包括保温外壳、功能翅片以及刮片,刮片围绕中心换热管呈圆周均匀平行布置且与其形成近距离接触,功能翅片布置在刮片的凹槽中,储热器其余空隙填充相变材料;力驱凝固模式还包括电机、驱动轮、同步轮和紧配连接的传动带,驱动轮连接电机,同步轮套接在中心换热管与换热接头中间。本发明利用功能翅片热刺激后变形产生的向心力自驱动相变材料迫近热源以及刮片对凝固相变材料的刮薄作用,实现了潜热型热储能装置蓄放热循环中自发熔化模式和力驱凝固模式的交替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686760A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410712465.3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航天器用储热型发电装置,包括热电发电机、相变热调控器和辐射热沉,热电发电机上下表面分别与相变热调控器和辐射热沉紧密接触,辐射热沉暴露在宇宙空间环境,相变热调控器和热电发电机位于航天器内,相变热调控器内设置有形状记忆伸缩动力装置、相变材料、旋切破碎装置和辅助电机,形状记忆伸缩动力装置位于相变热调控器腔体中心,旋切破碎装置设置在相变热调控器内下表面附近,辅助电机安装在相变热调控器腔体外侧以驱动旋切破碎装置。本发明基于形状记忆伸缩动力装置与旋切破碎装置稳定维持高效接触熔化/凝固模式,突破热电发电机因温差波动导致发电效率低的技术瓶颈,为极端空间环境航天设备的持续稳定供能提供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8366945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461749.X
申请日:2024-04-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1L23/473 , H01L23/427 , H01L23/367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记忆合金型微通道冷却装置,涉及微通道散热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的两侧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盖板,且盖板与基板之间设置有间隔板,间隔板固定在侧板上,且基板与间隔板之间形成两相换热通道,间隔板与盖板之间形成冷却通道。本发明中多孔合金肋片的孔隙率和孔径随温度升高增大,在微通道下游和高热流密度时,冷却介质温度高于相变温度孔隙增大,利于气泡脱离,便于液相工质向多孔肋片补充,防止多孔肋片内部和表面局部干涸引起传热恶化,且通过逐渐增高的扰流板,破坏了下部槽道和肋顶与间隔板内气液界面,结合逆流冷却通道冷却气块,能够防止气液界面膨胀。
-
公开(公告)号:CN117673567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21866.1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 浙江音默森网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27 , H01M10/6567 , H01M10/6556 , H01M10/6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浸没液冷式电池堆及装置,浸没液冷式电池堆包括电池箱体、自密封快插接头、电池组、介电冷却液、多孔导流板和预警器。本发明基于鱼的流线形结构设计了具有鱼形孔的多孔导流板并安装于浸没式液冷电池组中,并且对带有圆形孔导流板电池组、常规导流板电池组与无导流板电池组的冷却性能进行了对比,相较于无导流板结构,带有常规导流板、圆形孔导流板以及鱼形孔导流板电池组的冷却性能均得到提升。此外,该鱼形孔导流板克服了导流板所引起的电池组内压降增大的问题,降低了整个电池组所需的额外泵功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