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48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510060323.8
申请日:2025-01-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F24D12/02 , F24D18/00 , F24T50/00 , F25B30/06 , F25B27/00 , H02S10/10 , H02S40/44 , F01K13/00 , F01K27/00 , F24D101/10 , F24D101/5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地热能的能源管控系统,包括:加压舱模块、地热能与太阳能耦合模块、环境调节模块、双循环地热能发电模块。根据不同工况向地源热泵机组内通入冷水和热水,同时控制热泵机组和高压储气罐的开闭而控制建筑物内温度和压力,在保证建筑室内正压力值的同时维持适当的温度,从而保证室内人员感到舒适。同时在设施农业建筑进出口处设置加压舱,在保证设施农业建筑物内环境参数不会因为人员进出而变化,也保证了人员不会因为进出设施农业建筑的压力变化而产生身体不适现象。本套系统中不采用化石燃料,直接实现了节能低碳减排的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971343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921663.7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太阳能和地热能耦合发电供热制冷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用户编号模块对用户终端进行编号;S2:设置用户数据采集模块;S3:通过分析模块获得各用户的室内温度下降预设基本单位温度的时间;S4:通过分析模块获得各用户终端的保温系数;S5:采集环境温度、各用户的实时室内温度和用户状态;S6:通过分析模块对地热能供暖进行评级,并根据评级结果切换太阳能和地热能耦合发电供热制冷模式;通过各用户终端的保温系数可以更准确的计算出每个用户的单位时间内需要的热量,从而更加准确的判断太阳能和地热能耦合发电供热制冷模式;从而在满足目标区域内的各用户的供暖需求同时节约能源。
-
公开(公告)号:CN11968750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928860.1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安西热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集成地下蓄水耦合相变蓄热的PVT热泵供暖系统及方法,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地下蓄热组件、热泵和热用户,其中:所述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上设置有供水入口和供水出口,所述供水入口连接外接水源;所述供水出口连接地下蓄热组件,用于向地下蓄热组件提供热源;所述太阳能光伏光热组件还用于向热泵供电;所述地下蓄热组件用于储存热源;所述热泵用于将地下蓄热组件中的热源进行加热并输送至热用户;所述地下蓄热组件包括地下罐体和地下蓄水蓄热池,所述地下蓄水蓄热池置于地下罐体内,且两者之间填充有相变蓄热材料;本系统通过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减少了对高成本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供暖系统的整体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5479291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1035499.0
申请日:2022-08-26
Applicant: 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温差供热的互补清洁供热系统及其方法,其系统包括:风热机组、跨季节埋管蓄热机组、余热供热机组、电锅炉供热机组以及供水母管,风热机组蒸发器的热网水进水口与一次网回水连接,跨季节埋管蓄热机组的热网水进水口与风热机组蒸发器的热网水出水口连接,跨季节埋管蓄热机组的热网水出水口与余热供热机组的热网水进水口连接,余热供热机组的热网水出水口与电锅炉供热机组的热网水进水口连接,跨季节埋管蓄热机组的热网水出水口与风热机组冷凝器的热网水进水口连接,风热机组冷凝器的热网水出水口与电锅炉供热机组的热网水进水口连接。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热的稳定性,并降低供热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174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852455.6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该系统包括:包括热泵机组、换热器和室内末端换热回路,热泵机组的换热回路与换热器的一次侧连接,室内末端换热回路与换热器的二次侧连接;室内末端换热回路的输出端设置有直通通路和缓冲通路,直通通路和缓冲通路并联在室内末端换热回路的输出端与换热器的一次侧输入端,直通通路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缓冲通路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和缓冲水箱,第二控制阀和缓冲水箱串接;直通通路在热泵机组的压缩机频繁启停时关闭,缓冲通路在热泵机组的压缩机频繁启停时启用。应用本发明可解决整机低负荷运行情况下,压缩机频繁启停问题,提高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04058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380051905.9
申请日:2023-07-04
Applicant: 艾克森塔公司
Inventor: 皮埃尔·泰莫利耶尔斯 , 菲利普·布吕昂
Abstract: 装置包括:能量收集设备,其被以能量转移的方式与包括至少一个碳能源的源相连,至少一个碳能源包括电力分配网络;至少部分地由收集设备供电的能量转换设备。存在对为分配网络供电的电力生产的碳化的带时间戳的估计,以及所述装置以针对至少一个标准进行优化为的目的来运行,至少一个标准包括用于减少由所述装置提供的热能的碳足迹的标准。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845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111527354.8
申请日:2021-12-14
Applicant: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能集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IPC: F24D12/02 , F24D18/00 , F24D19/00 , F24D101/40 , F24D101/20 , F24D101/0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风光地热耦合的综合能源供热方法及系统,其中,基于风光地热耦合的综合能源供热系统的浅层地埋管收集浅层地热加热第一换热介质,第一换热介质通入第一换热器,太阳能集热器收集太阳能加热第二换热介质,第二换热介质通入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介质加热第一换热介质,换热后第一换热介质通过第一热泵加热供暖回水;中深层地热取热装置吸收中深层地热,中深层地热取热装置吸收的中深层地热通过第二热泵二次加热供暖回水,二次加热后的供暖回水供至用户。本申请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和中深层地热对供暖回水进行加热,中深层地热能够弥补光照不足时通过第一换热介质传递给供暖回水的热量,保证新能源供热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45096A
公开(公告)日:2025-01-03
申请号:CN202411765522.0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山西瑞海节能网控电热集中供暖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分布式热网供暖系统,涉及供暖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供热端一,供热端一采用锅炉供热,供热端一与供热管路一连通,供热管路一与若干供热支管和供热管路二连通,供热管路二与稳定供热装置连通,稳定供热装置与供热端二连接,供热端二采用太阳能供热和地热能供热,稳定供热装置用于使太阳能向散热端提供的热量保持稳定,若干供热支管与若干散热端一一对应连通,若干散热端与若干回收支管一一对应连通,若干回收支管与回收管路连通,回收管路分别与供热端一和稳定供热装置连通,稳定供热装置用于使太阳能向散热端提供的热量保持稳定,避免太阳能波动频繁导致系统调控频繁,从而降低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65757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010356799.3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鄂托克旗富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莫日根朝格图
Abstract: 一种再生能源节能供热系统,包括热水罐,热水罐的第二出水口通过管路及第一水泵与第一换热器的管程进水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热水罐的进水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出水口通过管路及泵与供暖装置的进水口及热水保温储水箱的进水口连接,供暖装置的出水口、热水保温储水箱的出水口与第二换热器的壳程进水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壳程通过第一水管与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连通,第一水管上设置有风力发电电加热器,第二换热器的管程出水口通过管路、阀门及第三水泵与聚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进水口连接,聚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水口连接。它可以利用充足的光能和风能能源,减少用电,减少非再生能源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602477A
公开(公告)日:2024-09-06
申请号:CN202410855121.8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设备。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第一目标贮水单元的储水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温度,控制主动制热设备和第一水泵运行;其中,第一目标贮水单元为与除所述末端贮水单元之外的其他贮水单元。本公开实施例方案利用某些工况下较多的冷水流入到多级贮水单元中,造成第一目标贮水单元的储水温度下降相较于末端贮水单元储水温度下降快的特点,通过设置合理的第一阈值温度,能够确认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进入大用量用水工况,也就可以及时地启动主动制热设备,降低末端贮水单元出水温度低于目标高温区间的温度下限的几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