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南极科考支撑平台柴油发电机的烟气监控除尘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726907B

    公开(公告)日:2015-10-28

    申请号:CN201410012592.9

    申请日:2014-01-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南极科考支撑平台柴油发电机的烟气监控除尘系统,包括一除尘器,该除尘器具有烟气进口、烟气出口、清灰装置以及灰斗,还包括烟气监测装置、辅助加热器、颗粒传输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烟气监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颗粒流量传感器;除尘器辅助加热器设置在除尘器内部;颗粒传输装置设置于所述灰斗下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辅助加热器接通或断开、控制所述清灰装置打开或关闭、控制所述颗粒传输装置开启或停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烟气监控除尘系统够使除尘系统稳定高效运行,同时实现烟气监控除尘装置的烟气监测、烟气除尘、除尘器自恢复、除尘器防结露、颗粒物自动传输的功能。

    一种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20587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210126744.9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F28D15/027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壳式脉动热管换热器,包括壳程、管程以及设置在壳程两端的密封法兰和封头,所述管程设置在所述壳程内,该管程通过中间隔板被分为上下连通的折返流体通道,其两端所述的密封法兰、封头与所述壳程两端法兰圈固定并密封连接,在所述管程与壳程上设置有脉动热管,所述脉动热管的冷凝段位于壳程内,脉动热管的蒸发段位于管程内。本发明将脉动热管分组插入管壳式换热器,充分利用了热交换空间,且根据沿程换热过程中热流量的大小选择相应的热管工质,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此外,本发明可以任一方位布置,结构紧凑,体积小,制造工艺简单,方便拆装维护,无需外加泵驱使流动,使用安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双尺度波纹板换热元件

    公开(公告)号:CN1414334A

    公开(公告)日:2003-04-30

    申请号:CN01134076.2

    申请日:2001-10-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陈亚平 施明恒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换热装置的双尺度波纹板换热元件,由波纹板组成,在波纹板上设有波纹,该波纹为大波纹,在大波纹上设有小波,小波纹与大波纹同向设置,小波纹与大波纹也可以交叉设置。本发明以大波纹来满足高流体通流量要求,以小波纹来满足强化传热的要求,兼顾了板内外流体流通量,强化了传热传质效果,提高了传热效率。

    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站柴油发电机组余热的发电及蓄能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618479A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申请号:CN201310699591.1

    申请日:2013-12-19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南极天文观测站柴油发电机组余热的发电及蓄能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具有排气管道以及储油箱,在排气管道外设置有一空气换热器,在排气管道与储油箱之间还连接有一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在排气管道与空气换热器之间设置有多个串联在一起的发电模块,发电模块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发电模块包括热端、冷端以及由温差发电材料制成的发电体,冷端与空气换热器接触,热端与排气管道接触,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的蒸发段布置在排气管道内,蒸发冷凝两相流自循环换热装置的冷凝段布置在储油箱内。本发明解决了柴油发电机组尾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所造成的热损失,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宽频带吸音墙体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34505A

    公开(公告)日:2013-10-02

    申请号:CN201310293939.7

    申请日:2013-07-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宽频带吸音墙体,包括一吸音底板和安装在吸音底板上的吸音尖劈,所述的吸音尖劈具有按照以下方法生产的形状:具体方法是:第一步、从一个正三角形尖劈开始,把两条斜边均分成三等份;第二步、然后以上一步斜边的中间长度为底边分别向外作正三角形,再把去掉底边;第三步、重复上述第一步和第二步2~5次。本发明吸音墙体使得吸音尖劈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表面积可以不断增大,从而增大吸音的频率范围,同时弯曲的表面形貌能够增加声波在吸音尖劈之间的反射次数,提高了吸音比例,两种有益效果叠加作用,强化了该吸音墙体的吸音效果。

    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2287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010270277.8

    申请日:2010-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由导热基板加工制造而成,在基板上表面内侧设置有上层流道,在基板下表面内侧设置有下层流道,上/下层流道均采用构形树状结构的流道网络,在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之间设置有管束流道层,在管束流道层内设置有连通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的呈阵列布置的连通通道,在管束流道层的上下表面设置有肋化表面。该换热器充分利用了上/下层薄空间来布置构形树状结构流动通道网络和设置肋化表面,大大增加了单位体积内冷、热两种流体热交换所需的传热面积,提高了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构形树状结构的流动通道网络实现了流体由点到体最佳路径输送,大大减少了流体输运距离,降低流道内的流体输送泵功消耗,提高了换热器的热有效性。

    一种室外空气与地下恒温层热交换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434931A

    公开(公告)日:2012-05-02

    申请号:CN201110436856.X

    申请日:2011-12-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1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外空气与地下恒温层热交换系统,包括输入风管道和输出风管道,还包括一处于地下恒温层的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的末端与输出风管道连通,扑结构热交换管道的始端与输入风管道连通,在输入风管道上连接有风机,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包括至少两级换热管道,每级换热管道由母管道、连接管道和子管道构成,所述的母管道通过所述的连接管道与所述的子管道连接。通过将室外空气引入安放在地下恒温层位置的拓扑结构热交换管道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送风口将空气送入建筑物内,改变室内空气温度,达到四季都能有效调节室内空气品质的目的。本发明可在建筑物铺设地基时同步安装管道系统,方便环保。

    一种双重乳液制备芯片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389730A

    公开(公告)日:2012-03-28

    申请号:CN201110242727.7

    申请日:2011-08-2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乳液制备芯片,由具有三层结构的基片加工制造而成,在基片上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内部流体通道,在基片下表面的内侧设置有外部流体通道,在所述的外部流体通道和所述的内部流体通道之间设置有中间流体通道,所述的内部流体通道具有第一分形树状微通道,所述的中间流体通道具有第二分形树状微通道。本发明分形树状通道的布置方式充分利用了微流控芯片的空间,提高了双重液滴的生产制备效率,还可有效保证液滴球形度和大小均一性,进而使得整个双重乳液制备芯片达到了集成优化和高效制备的目的。

    用于高热流热源冷却的喷雾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32275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1110256242.3

    申请日:2011-09-0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高热流热源冷却的喷雾冷却装置,包括喷雾冷却器、泵、储液桶以及冷凝器,喷雾冷却器一端通过泵与储液桶连接,喷雾冷却器的另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连接至所述的储液桶,在所述的喷雾冷却器内布置具有构形特征的传输管道,所述的构形特征传输管道入口通过所述的泵与所述的储液桶连接,在所述的构形特征传输管道出口安装雾化器。本发明具有构形特征传输管道的喷雾式冷却装置,实现了喷雾冷却装置内工质输运优化配置,提高了流体雾化的均匀程度,强化了喷雾冷却器的冷却性能。

    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032828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1010597912.3

    申请日:2010-12-2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表面结构式换热管,包括管壳、肋化表面、异形扰流体和连接件,所述的肋化表面沿流动方向的螺旋形地布置在所述管壳的内壁,所述的异形扰流体布置在换热管内部,所述的异形扰流体通过所述的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的管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肋化表面为具有分形结构特征的表面,沿流动方向呈螺旋形延伸;所述的异形扰流体外表面呈现凹凸分布,且其截面形状沿流动方向呈周期性变化。该换热管的康托集分形肋化表面,大大提高了管内流动换热的场协同性。以上这些因素大大强化了该型换热管的换热性能,进而达到高效换热、结构紧凑、节能的目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