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机组的补汽式启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51138A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2011011662.0

    申请日:2020-09-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机组的补汽式启动方法,所述汽轮机机组包括汽缸,汽缸配备有补汽阀,补汽阀用于调节流入汽缸的蒸汽的补给量,所述补汽式启动方法包括:当汽轮机机组的出力负荷升至预设负荷值时,开启补汽阀并且将补汽阀的开度逐渐调大至预设开度值,补汽阀的开度在达到预设开度值之后保持不变直至汽轮机机组的出力负荷升至额定负荷值;预设负荷值小于额定负荷值的50%;预设开度值大于最大开度值的50%并且小于最大开度值。本发明能够缩短启动时间,提前发满负荷,提高汽轮机机组的运行经济效益,并且没有带来额外的寿命消耗问题。

    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
    3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99391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228056.2

    申请日:2014-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和后汽缸,所述推拉装置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设在推拉本体前端的第一翼缘、以及设在推拉本体后端的第二翼缘,所述第一翼缘与前汽缸相连接,第二翼缘与后汽缸相连接。该推拉装置采用工字型的结构后,其在前汽缸与后汽缸的推拉方向上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抗剪切能力,其刚性大,故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前汽缸与后汽缸间通过该工字型的推拉装置相互推拉作用时,推拉装置变形非常小,从而能够实现相邻前汽缸和后汽缸间的连续滑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一种汽轮机用汽缸
    34.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4572085U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520060921.7

    申请日:2015-01-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汽轮机领域的一种汽轮机用汽缸,包括中压外缸和位于所述中压外缸内部的中压内缸,所述中压内缸分为与所述中压外缸固定的外内缸和位于所述外内缸内部的内内缸;所述内内缸是由上半内内缸和下半内内缸拼合而成的,所述上半内内缸的轴向上的两个端面的下部,分别设有两个呈镜面对称排布的端面搭子,所述下半内内缸的下法兰端面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下法兰端面搭子,所述外内缸和所述内内缸之间通过两个所述下法兰端面搭子进行轴向定位,所述外内缸通过四个所述端面搭子对所述内内缸进行支撑;所述内内缸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上半内内缸顶面的上内缸键槽和位于所述下半内内缸底面的下内缸键槽,所述外内缸和所述内内缸之间通过所述上内缸键槽和所述下内缸键槽进行横向和周向定位。

    一种具有补汽结构的汽轮机

    公开(公告)号:CN209494598U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821818759.0

    申请日:2018-11-0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补汽结构的汽轮机,该汽轮机包含外缸和内缸,一个有推力平衡活塞的转子旋转支承地装在内缸的内部,内缸与转子之间形成有蒸汽的流动通道,交替地布置有转子的多个工作叶片和内缸的多个导向叶片,形成多级叶片机组;蒸汽从其中第一指定叶片机组之后的通流处,送到位于内缸与推力平衡活塞之间的推力平衡活塞腔室;内缸和外缸之间形成有供蒸汽流通的夹层,该夹层包含补汽腔室能接收来自转子和内缸之间一密封腔室的蒸汽,与外部通过多路补汽管道送入该补汽腔室的补汽混合,消除多路补汽输入时的流量和压力差,再经由内缸的连通管返回到流动通道中位于第二指定叶片机组之后的通流处,有效解决补汽阀开启振动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汽轮机的汽缸结构
    3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3978525U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420330351.4

    申请日:2014-06-2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的汽缸结构,包括外缸、内缸和转子,外缸由前、后段圆筒缸体通过轴向螺栓连接而成,内缸包括第一半内缸和第二半内缸并在连接成一体后与转子之间构成环形进汽流道,第一半内缸与第二半内缸的结合面与汽缸的水平中心线倾斜一角度α;第一半内缸和第二半内缸的两边上分别相对地开设若干与结合面垂直的螺栓孔;第一半内缸和第二半内缸的缸壁上分别开设一个内进汽接口,该两个内进汽接口是以错开结合面并与进汽流道相切的方式中心对称地开设在内缸的左、右侧或上、下侧;外缸的缸壁上对应内缸上的内进汽接口开设两个外进汽接口。本实用新型的汽缸结构使支撑定位机构的位置不会与中分面发生干涉,满足高效紧凑的需要。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