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直冷结构、动力电池及直冷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3621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563479.3

    申请日:2024-0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直冷结构、动力电池及直冷控制方法,电池直冷结构包括冷板、膨胀阀和多个控制支路;冷板具有多个制冷分区,冷板上开设有穿过制冷分区的多个制冷流道,多个制冷流道与多个控制支路一一对应连接,且多个控制支路均通过膨胀阀连接空调系统;控制支路用于独立控制制冷流道的通断,当电池直冷结构运行时,至少一个制冷流道处于导通状态。通过多个控制支路,实现将冷板进行根据不同制冷分区上的电芯的温度,控制冷媒进入不同制冷流道进行直冷降温,以局部分区降温方式对电池进行冷媒直冷,使得单位时间内进入冷板的冷媒量降低,进而降低冷媒直冷时冷媒的使用量,避免电池冷板的降温性能与空调性能冲突。

    一种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4169094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111429515.X

    申请日:2021-11-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的计算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读取前整流罩设计数据、散热器设计数据及冷凝器设计数据;对前整流罩设计数据、散热器设计数据及冷凝器设计数据进行几何处理,即将前整流罩设计数据处理成无重复面和无自由边,将散热器设计数据和冷凝器设计数据的芯体部分处理成大小相同的交界面;将经过几何处理的所述前整流罩设计数据、散热器设计数据及冷凝器设计数据划分成网格,且保持所述网格不发生形变;对网格进行分组命名;将完成命名的网格保存为文件;读取文件,计算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生成前保进气格栅有效进气面积报告。本发明方便快捷、效率高;计算精度高。

    散热组件及电池包
    2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0392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10384.8

    申请日:2023-08-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包,该散热组件包括均温板和流道板,流道板上设有流道系统,均温板盖合于流道板,以使均温板的至少部分与流道系统围合形成供制冷剂流通的冷液通道,流道系统包括多个散热单元,散热单元包括沿自身宽度方向呈M型折弯设置的第一出液流道、进液流道及第二出液流道,进液流道在散热单元的长度方向上呈弧形曲线或折线设置。本申请在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上设置呈M型弯折的进液流道和出液流道,以提高流道板宽度方向上的散热均匀性;同时,在流道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呈弧形曲线或折线的进液流道,以采用曲线形或者折线形走管方式,提高散热组件对特殊工况的抗冲击性,提高不同路况下的散热均匀性和散热效果。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2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714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916754.0

    申请日:2023-0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涉及车辆热管理技术领域,包括制冷模块,用于提供低温冷媒;管路选择模块,其入口端与所述制冷模块连接;乘员舱冷却模块,其入口端与所述管路选择模块的出口端连接,用于在连通时,基于所述制冷模块提供的低温冷媒对乘员舱进行冷却;电池直冷模块,其入口端与所述管路选择模块的出口端连接,所述电池直冷模块包括电池直冷板和电池冷却风扇,所述电池直冷板用于接收所述制冷模块提供的低温冷媒;所述电池直冷模块用于在连通时,所述电池直冷板与所述电池冷却风扇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强制对流冷却。通过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提升电池均温性,且可以快速降低动力电池温度。

    一种空滤器进气管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431717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810519.6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滤器进气管布置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空滤器进气管、前端框架总成、前大灯安装支架和发动机舱侧板,所述前大灯安装支架的前后两侧分别与所述前端模块以及所述发动机舱侧板连接,所述空滤器总成设置在所述发动机舱侧板的靠近发动机总成一侧,所述空滤器进气管包括从前至后依次设置的进气端接头、进气管道和空滤器接头,所述发动机舱侧板上设置有供所述空滤器接头穿过的过孔,所述进气管道位于所述前大灯安装支架朝向车身翼子板一侧,所述进气端接头位于所述前端框架总成的前侧。本发明能够防止外部空气进入空滤器进气管中后被发动机舱内的热气流加热,从而能够降低空滤器总成的进气温度。

    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及中冷器

    公开(公告)号:CN108825355A

    公开(公告)日:2018-11-16

    申请号:CN201810680233.9

    申请日:2018-06-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中冷器导流结构及中冷器,中冷器导流结构包括中冷器芯体、导风板及前保险杠。中冷器芯体布置在前保险杠后,面对前保险杆格栅口进风方向,导风板布置在中冷器芯体周向,沿进风方向向前保险杠延伸;导风板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导风板在前保险杠与中冷器芯体间形成进气冷却通道,提升冷却效率,同时其伸的范围达到了延伸至前保险杠溃缩变形范围内,用于支撑阻挡前保险杠的部分溃缩变形,又满足了提高前保险杠刚度。

    流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8288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410111581.X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流道确定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流道设计技术领域,能够在降低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同时,降低对算力的需求。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第一流道中每个第一流道的多个目标信息;多个目标信息用于对第一流道的形状进行优化,多个第一流道包括于第二流道,第二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大于第一压力差、第一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大于第二压力差;针对每个第一流道,根据第一流道的多个目标信息确定第三流道;第三流道为第一流道的形状优化后的流道,第三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不大于第二压力差;根据多个第三流道确定第四流道;第四流道为第二流道的形状优化后的流道,第四流道的进出口压力差不大于第一压力差。

    混动汽车温控系统及混动汽车
    2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518059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300844.7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动汽车温控系统及混动汽车。其中混动汽车温控系统包括换热流路、旁通管路以及控制组件,换热流路包括第一换热区及第二换热区,变速器设置于第一换热区内,PEU模块设置于第二换热区内,第一换热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旁通口及第二旁通口;旁通管路包括第一接口及第二接口,第一旁通口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旁通口与第二接口连接,换热介质设置于换热流路及旁通管路内流动;控制组件用于控制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控制组件对旁通管路的通断状态进行控制,实现对换热工质是否与第一换热区进行换热的目的,以满足汽车在不同使用工况下的换热需求,提高整体混动汽车温控系统的换热效率。

    一种具有引气功能的导风板组件及空滤器进气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343171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110810513.9

    申请日:2021-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引气功能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导风板本体和多个设置在所述导风板本体上的导风板安装构件,所述导风板本体的上部设置有导风板引气口,所述导风板引气口包括引气口板体和设置在所述引气口板体上的多个引气孔,所述引气口板体朝向冷却模块一侧对应多个引气孔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防雨雪构件;该导风板组件能够在具有汽车前端密封性的同时,还具有为空滤器总成提供引气口的功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滤器进气结构,包括空滤器总成、空滤器进气管、前端框架总成、冷却模块、前碰撞横梁、前保险杠总成和如上所述的具有引气功能的导风板组件,该空滤器进气结构能够降低空滤器总成的进气温度。

    一种空调管路的隔热结构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5218063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0841805.3

    申请日:2022-07-18

    Inventor: 黄凤 李义林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管路的隔热结构及车辆。空调管路的隔热结构,包括位于空调管路和膨胀阀与发动机排气系统之间的隔热垫,所述隔热垫通过管夹与所述空调管路固定在一起。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空调管路的隔热结构。本发明针对紧凑型机舱,有效实现了空调管路及膨胀阀的同时隔热。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