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5684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73395.3
申请日:2013-03-08
IPC: A61K31/365 , A61P9/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提取物——牛蒡子苷元(Arctigenin)在制备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新用途。本发明在研究中发现,牛蒡子苷元还具有双向抗心律失常作用,以及调节乌头碱和哇巴因诱发的心律失常。牛蒡子苷元具有降低心室肌收缩力的作用。牛蒡子苷元的药理作用机制是双向调节心肌细胞内钙电流,增加心肌细胞内钾电流,抑制钠电流。上述发现表明,牛蒡子苷元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是对心律失常的双向调节,副作用更小;在治疗乌头碱和哇巴因中毒性心律失常以及缺血——再灌性心律失常中有应用前景;牛蒡子苷元的降低心肌收缩力作用可以作为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02313801A
公开(公告)日:2012-01-11
申请号:CN201110148435.7
申请日:2011-06-0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G01N33/533 , G01N21/64
Abstract: 一种抗体的代谢标记方法及其荧光检测中的应用。本发明分别合成了含有叠氮基团和炔基基团的两个关键化合物,将前者添加至细胞培养基中,通过细胞的代谢途径,将叠氮基团标记在IgG的糖链上,再与含有荧光基团的后者进行点击化学反应,实现荧光显色。采用该方法在细胞水平进行染色分析,代谢标记抗体可直接用于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并且采用本发明方法标记的抗体可与其他现有的免疫荧光技术同时使用,且结果互不干扰。本发明通过开发一种新型的抗体标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操作容易,步骤少,并丰富了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手段,在未来的免疫研究中具备发展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092614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710057435.X
申请日:2007-05-2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离和固定化酶的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利用免疫磁性微球进行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生物特异性耦联的方法,将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固定于磁性微球载体上,得到可用于分离纯化和固定化酶的免疫磁性微球;该免疫磁性微球可应用于发酵液、细胞裂解液中目的酶的一步分离纯化,以及采用固定化的酶对其底物进行连续的催化反应。与传统的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方法相比较,本方法具有新颖、简便、快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974605A
公开(公告)日:2011-02-16
申请号:CN201010541214.1
申请日:2010-11-1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酶法拆分DL-半胱氨酸制备D-胱氨酸的方法。本发明利用高效表达L-半胱氨酸脱巯基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的菌体为酶源,以DL-半胱氨酸为底物,经酶促反应拆分DL-半胱氨酸生产D-半胱氨酸。酶促反应液过滤去除菌体后通过氧化使D-半胱氨酸氧化为D-胱氨酸,再调节pH至5.0,等电点结晶析出D-胱氨酸,收集沉淀,洗涤、精制后获得D-胱氨酸。本发明采用菌体直接进行酶法拆分,方便易行,催化效率高,发酵成本低,因此本发明在D-胱氨酸的工业化生产领域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同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D-胱氨酸的绿色生产工艺路线。
-
公开(公告)号:CN101054597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56754.9
申请日:2007-02-0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微生物转化生产胱氨酸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在以恶臭假单胞菌TS-1138细胞为酶源的情况下,以羟胺为抑制剂,酶法转化底物DL-2-氨基-Δ2噻唑啉-4羧酸(DL-2-Amino-Δ2thiazoline-4-Carboxylic Acid,ATC)得到L-半胱氨酸水溶液,并通过进一步氧化方式将所述的半胱氨酸转化成胱氨酸的方法。该方法直接利用菌体细胞为酶源催化底物,取缔了固定化酶的方法,并可多次连续使用。而且在使用中可保证5次以上ATC转化为胱氨酸的转化率在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7356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937453.7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7J63/00 , A61K31/704 , A61P11/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桔梗次生皂苷铵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桔梗次生皂苷铵盐的制备方法为:将桔梗次生皂苷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后,通入氨气进行反应,反应结束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非极性有机溶剂进行析出,得到所述桔梗次生皂苷铵盐;所述桔梗次生皂苷为C3位葡萄糖基取代数小于4,C28位具有游离羧酸的桔梗次生皂苷。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简单,收率高,所制备得到的桔梗次生皂苷铵盐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良好的分散性,解决了桔梗皂苷糖基取代多,分子量大不易直接吸收,且桔梗次生皂苷溶解性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453632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99933.0
申请日:2024-05-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A61K31/7048 , A61K8/60 , A61P17/16 , A61P17/18 , A61P35/00 , A61Q17/04 , A61Q19/08 , A61Q19/00 , A61Q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冲山茶苷在预防和/或修复皮肤光损伤中的应用,属于皮肤医学领域。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冲山茶苷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并且无细胞毒性,安全性好,对紫外损伤的皮肤细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并能增强细胞活力,有效修复紫外光照所致的皮肤损伤,减轻炎症反应、疼痛、水肿、粗糙皱纹、皮肤老化、红斑或焦痂等现象,可用于制备修复皮肤光损伤的化妆品、医学美容产品或药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986613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82513.2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ROS响应的自发光Cu‑Lum@NPs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以醋酸铜和鲁米诺为原料,在辅助聚合剂作用下,通过溶剂热法制备得到所述具有ROS响应的自发光Cu‑Lum@NPs配位聚合物的步骤。利用该Cu‑Lum@NPs配位聚合物进行ROS检测,可以避免传统ROS检测荧光探针产生的荧光光谱重叠,降低背景干扰,解决假阳性等问题,提高检测灵敏度,实现ROS的在体成像检测及组织器官检测。本发明公开的Cu‑Lum@NPs配位聚合物可用于辅助评价药物的抗氧化能力,或用于氧化应激损伤诊疗的效果评价,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429373B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110724254.8
申请日:2021-06-29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7D311/82 , C09K11/06 , A61K49/00 , G01N2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敏荧光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化学生物学领域。本发明温敏荧光探针的分子式为C33H42ClN3O,分子量为531.3016;所述温敏荧光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酯基保护罗丹明B;制备羟基修饰罗丹明B;制备氯代罗丹明B;制备温敏荧光探针。本发明所制备的温敏荧光探针RhBⅣ,具有良好的温度敏感性,且靶向细胞线粒体,可以在活细胞和活体小动物上实时观测线粒体温度变化,可用于调控能量代谢的药物筛选,以及活体动物水平实时监测脏器温度的变化,为相关药效学评价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129572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543542.X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同抑制汉防己甲素诱导的药源性肝损伤的药物组合物,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熊果酸和甘草次酸,或者包括齐墩果酸和甘草次酸;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够显著缓解汉防己甲素诱导的肝脏HepG2细胞凋亡,以及汉防己甲素诱导的小鼠肝损伤,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单一药物,为保证含有汉防己甲素的药物制剂的用药安全性提供了有效方法,在药物的肝毒性防治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