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522447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34443.8
申请日:2011-12-22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75 , H01L31/18 , C23C16/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吸收层具有带隙梯度结构的微晶硅锗薄膜太阳电池,包括透明衬底、透明导电薄膜、P型窗口层、本征吸收层、N+层、背反射电极和金属电极,所述本征吸收层具有带隙梯度结构,薄膜层数为2-5层,薄膜厚度为50-500nm,相邻两层薄膜带隙的变化幅度为0.1-0.3eV;其制备方法是:通过改变气体流量、气体压强、衬底温度和辉光功率,连续沉积不同带隙的微晶硅锗薄膜,形成具有带隙梯度的本征吸收层。本发明的优点是:该微晶硅锗薄膜电池结构新颖,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可以有效的优化电池的结构特性,提高本征层的器件质量,在保证微晶硅锗薄膜太阳电池高短路电流的同时,提高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从而提高了器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920160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70073.5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环糊精为媒介的石墨烯/透明质酸超分子组装体,为基于β-环糊精修饰的石墨烯和金刚烷修饰的透明质酸合成的纳米超分子组装体,其中β-环糊精修饰石墨烯;该超分子组装体通过β-环糊精与金刚烷之间强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将石墨烯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形成超分子组装体。本发明的优点是:该超分子组装体极大的提高了环糊精修饰石墨烯在生理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利用透明质酸对肿瘤细胞的靶向识别作用,该超分子组装体可以选择性的对癌细胞进行杀伤,比单纯药物喜树碱表现出更高的抗癌活性;该靶向药物传递体系的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且材料成本低廉,在癌症的临床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1640085B
公开(公告)日:2011-06-01
申请号:CN200910069541.9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离mRNA的纤维素磁性微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浅紫灰链霉菌的链霉亲和素基因定向克隆至含有纤维素结合域标签的pET系列载体,构建了同时具有生物素结合活性和纤维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CBD-SA的载体,并转入E.coli BL21感受态菌株,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获得高含量的CBD-SA融合表达蛋白。利用CBD-SA作为生物桥联剂,以生物特异性偶联法代替传统的物理吸附法和化学键合法,使纤维素磁性微米材料活化,活化后能够高效率的结合生物素化的试剂,得到可用于蛋白或核酸分离的磁性微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纤维素磁性微米材料可用于生物样品中mRNA的分离提取等。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591B
公开(公告)日:2011-05-04
申请号:CN200910245205.5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42 , H01L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一种全谱域叠层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由三个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叠加沉积在衬底上制成,其中第一个p-i-n是宽带隙硅基薄膜电池,第二个p-i-n电池是中间带隙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第三个p-i-n电池是窄带隙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其采用硅、锗合金型窄带隙材料作为吸收层,带隙为(0.66~1.1)eV、厚度为(1000~3000)nm。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新颖,窄带隙材料采用硅、锗合金型,通过与其它硅基薄膜合金材料的组合,使不同吸收层材料的带隙为2.0eV~0.66eV,可实现叠层电池的电流最佳匹配,实现硅基薄膜电池对太阳光谱300nm~1800nm的全谱域响应,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40648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910244847.3
申请日:2009-12-17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42 , H01L31/0216 , H01L31/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窗口层为p型微晶硅锗的硅锗薄膜太阳电池,包括透明衬底、透明导电薄膜、窗口层、本征层、N+层和金属背电极,窗口层为p型微晶硅锗薄膜;该p型微晶硅锗薄膜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将带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衬底放在真空室内,本底真空高于2×10-4Pa;2)在向反应室通入反应气体硅烷、氟化锗、硼烷和氢气的条件下,沉积p型微晶硅锗薄膜。本发明的优点是:该硅锗薄膜太阳电池结构新颖;制备的p型微晶硅锗薄膜材料具有带隙和晶化率可调、电导率高的优点且制备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制造成本低;采用该材料的硅锗薄膜太阳电池优化了电池p/i的界面匹配,改善了界面特性,有利于提高电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092614A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710057435.X
申请日:2007-05-2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离和固定化酶的免疫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涉及利用免疫磁性微球进行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生物特异性耦联的方法,将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固定于磁性微球载体上,得到可用于分离纯化和固定化酶的免疫磁性微球;该免疫磁性微球可应用于发酵液、细胞裂解液中目的酶的一步分离纯化,以及采用固定化的酶对其底物进行连续的催化反应。与传统的酶的分离纯化和固定化方法相比较,本方法具有新颖、简便、快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054594A
公开(公告)日:2007-10-17
申请号:CN200710057042.9
申请日:2007-03-3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功能融合蛋白CBD-ProA载体及其制备的免疫磁性微球和应用。本发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蛋白A基因定向克隆至含有纤维素结合域标签的pET系列载体,构建了同时具有IgG抗体结合活性和纤维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CBD-ProA的载体,并转入E.Coli BL21感受态菌株,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获得高含量的CBD-ProA融合表达蛋白。并利用CBD-ProA作为生物桥联剂,将IgG抗体固定于纤维素磁性微球表面。以生物特异性偶联法代替传统的物理吸附法和化学键合法,即可高效率的结合抗体,得到可用于蛋白分离和病原微生物捕获鉴定的免疫磁性微球。本发明提供的纤维素免疫磁性微球可用于,混合样品中目的蛋白的免疫磁性分离,或污染、或病原样品中微生物的捕获与鉴定以及细胞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229389C
公开(公告)日:2005-11-30
申请号:CN03144274.9
申请日:2003-09-15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C07K14/555 , C07K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的分离技术,特别是利用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分离纯化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interferon,IFN),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采用不同材料制备含有羟基的磁性微球,经环氧氯丙烷活化后,导入活性氨基,用戊二醛作为连接臂与抗干扰素抗体连接,即得到可用于干扰素分离纯化的免疫磁性微球。用该免疫磁性微球和磁性分离装置对基因工程重组干扰素的发酵菌体裂解液进行分离纯化,活性回收率超过50%,纯化后的干扰素比活性高于1.0×108IU/mg,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纯度接近100%。
-
公开(公告)号:CN101777591A
公开(公告)日:2010-07-14
申请号:CN200910245205.5
申请日:2009-12-30
Applicant: 南开大学
IPC: H01L31/042 , H01L31/0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一种全谱域叠层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由三个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叠加沉积在衬底上制成,其中第一个p-i-n是宽带隙硅基薄膜电池,第二个p-i-n电池是中间带隙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第三个p-i-n电池是窄带隙硅基薄膜太阳电池,其采用硅、锗合金型窄带隙材料作为吸收层,带隙为(0.66~1.1)eV、厚度为(1000~3000)nm。本发明的优点是:结构新颖,窄带隙材料采用硅、锗合金型,通过与其它硅基薄膜合金材料的组合,使不同吸收层材料的带隙为2.0eV~0.66eV,可实现叠层电池的电流最佳匹配,实现硅基薄膜电池对太阳光谱300nm~1800nm的全谱域响应,提高了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640085A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申请号:CN200910069541.9
申请日:2009-07-03
Applicant: 南开大学
Abstract: 一种分离mRNA的纤维素磁性微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本发明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浅紫灰链霉菌的链霉亲和素基因定向克隆至含有纤维素结合域标签的pET系列载体,构建了同时具有生物素结合活性和纤维素结合活性的双功能融合蛋白CBD-SA的载体,并转入E.coli BL21感受态菌株,经IPTG低温诱导表达,获得高含量的CBD-SA融合表达蛋白。利用CBD-SA作为生物桥联剂,以生物特异性偶联法代替传统的物理吸附法和化学键合法,使纤维素磁性微米材料活化,活化后能够高效率的结合生物素化的试剂,得到可用于蛋白或核酸分离的磁性微米材料。本发明提供的纤维素磁性微米材料可用于生物样品中mRNA的分离提取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