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执行机构的可变刚度变阻尼安装支架

    公开(公告)号:CN1120322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839317.X

    申请日:2020-08-19

    Abstract: 一种执行机构的可变刚度变阻尼安装支架,属于振动控制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U型弹簧、连接板、变刚度变阻尼装置和全向弹簧,通过调节U型弹簧对上、下两连接板的支撑位置,改变支撑刚度,通过U型弹簧和圆柱弹簧等共同构成大范围可变刚度支架;通过可变阻尼器调节阻尼材料的压紧程度,调节阻尼的大小。本发明安装支架可取代传统的硬连接总装支架和传统的被动隔振器,通过刚度和阻尼待调,实现对飞轮或控制力矩陀螺等隔振对象的变刚度变阻尼支撑,适应不同执行机构的工作转速差异、微振动特性差异,以及不同卫星的安装布局差异,满足不同卫星对微振动等性能的不同要求,优选系统参数,更好地隔离微振动。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轴承摩擦力矩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60210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11020388.6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轴承摩擦力矩测量方法及系统,方法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利用扭振压电陶瓷采用刚性直连方式直接敏感当前转速下由于轴承转动,轴承内外圈、滚珠、保持架之间摩擦力矩导致压电陶瓷受到的剪切作用力F;采集压电陶瓷表面产生的电荷数量E,根据电荷数量E结合压电陶瓷的压电转换系数k,确定压电陶瓷受到的剪切作用力F;根据上述确定的剪切作用力F、压电陶瓷平均旋转半径R,确定轴承在当前测试转速下的摩擦力矩。区别于传统压电式力传感器纵向的极化方式以及进行测力的方式,本发明中的压电陶瓷采用切向极化的陶瓷经切割、粘结组合而成,陶瓷极化方向近似沿圆周方向,可直接测量轴承摩擦力矩,具有高动态响应、测量精度高、不受测量转速限制的特点。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轴承摩擦力矩测量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06021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1020388.6

    申请日:2018-09-03

    Abstract: 一种基于压电陶瓷的轴承摩擦力矩测量方法及系统,方法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利用扭振压电陶瓷采用刚性直连方式直接敏感当前转速下由于轴承转动,轴承内外圈、滚珠、保持架之间摩擦力矩导致压电陶瓷受到的剪切作用力F;采集压电陶瓷表面产生的电荷数量E,根据电荷数量E结合压电陶瓷的压电转换系数k,确定压电陶瓷受到的剪切作用力F;根据上述确定的剪切作用力F、压电陶瓷平均旋转半径R,确定轴承在当前测试转速下的摩擦力矩。区别于传统压电式力传感器纵向的极化方式以及进行测力的方式,本发明中的压电陶瓷采用切向极化的陶瓷经切割、粘结组合而成,陶瓷极化方向近似沿圆周方向,可直接测量轴承摩擦力矩,具有高动态响应、测量精度高、不受测量转速限制的特点。

    一种基于软硬橡胶和音圈电机的主被动一体式隔振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968715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63612.3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软硬橡胶和音圈电机的主被动一体式的隔振装置,包括底板、支撑环、六条支腿,其中每条支腿包含无间隙球铰、活塞、活塞上盖、直线运动轴承、软橡胶、硬橡胶、外套筒、外套筒下盖、阻抗头、隔振装置连接部件;单支腿两端的无间隙球铰通过连接块与底板和支撑环相连;直线运动轴承安装到外套筒上部;直线运动轴承两侧橡胶对称放置,活塞杆穿过轴承中心;无间隙球铰插入活塞内壁;活塞底部通过螺钉与音圈电机的线圈连接;音圈电机永磁体与外套筒下盖通过螺柱连接;外套筒下盖与外套筒通过紧固螺钉连接;外套筒下盖与阻抗头通过螺柱连接;阻抗头通过连接块与无间隙球铰连接。本发明具有微振动隔振自适应、效率高、工作稳定的特点。

    一种基于峭度指标与包络谱的空间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21399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208809.9

    申请日:2020-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峭度指标与包络谱的空间轴承早期故障诊断方法,通过峭度指标与包络谱分析,评估空间轴承状态,实现在不拆解轴承情况下的轴承早期故障诊断,特别是通过对包络谱中轴承故障特征频率进行识别,可实现轴承故障定位。一方面,可及时识别并定位故障轴承,采取有效补救措施,避免不必要的轴系报废,另一方面,有效避免了存在轴承早期故障的产品交付整星发射,阻止了后续在轨运行后产品性能恶化、甚至航天器失效等严重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种带有减振器的飞轮体
    2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8896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300237.1

    申请日:2014-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减振器的飞轮体,包括轮缘、辐条、轮毂、法兰、颗粒减振器。颗粒减振器包括减振器腔体、颗粒/粉末、减振器端盖。颗粒减振器均布于飞轮体的轮缘中,当飞轮体受到外部激励时,利用颗粒与颗粒以及颗粒与空腔之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消耗系统的能量,从而达到提高飞轮体抗冲击振动的能力。根据本发明的飞轮体减振效果明显、成本低、结构简单、适应更宽温度范围、性能稳定、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飞轮体经历环境试验后不平衡量基本不变化,对整机使用影响小。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复合减振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01545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499864.1

    申请日:2016-06-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20 F16F15/085 F16F15/127

    Abstract: 一种控制力矩陀螺复合减振装置,包括动力吸振器、金属橡胶隔振器,动力吸振器包括固紧配重块(1)、第一金属橡胶单元(3)、壳体(4)、壳体固紧螺钉(5),金属橡胶隔振器包括套筒(10)、第二金属橡胶单元(11)、第三金属橡胶单元(11)、第四金属橡胶单元(12)。本发明复合减振装置通过在框架转子系统的减重槽上安装动力吸振器、在控制力矩陀螺机座的安装耳上安装金属橡胶隔振器,克服了整机隔振平台无法针对框架转子系统减振的缺陷、整机隔振平台将控制力矩陀螺安装在平台上导致整机重心升高的缺点,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一种带有减振器的飞轮体
    3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088962A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410300237.1

    申请日:2014-06-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减振器的飞轮体,包括轮缘、辐条、轮毂、法兰、颗粒减振器。颗粒减振器包括减振器腔体、颗粒/粉末、减振器端盖。颗粒减振器均布于飞轮体的轮缘中,当飞轮体受到外部激励时,利用颗粒与颗粒以及颗粒与空腔之间的非弹性碰撞和摩擦消耗系统的能量,从而达到提高飞轮体抗冲击振动的能力。根据本发明的飞轮体减振效果明显、成本低、结构简单、适应更宽温度范围、性能稳定、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飞轮体经历环境试验后不平衡量基本不变化,对整机使用影响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