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噪声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2273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638899.5

    申请日:2020-07-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车站站台的噪声监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车站站台的各通道中布置噪声测点,在每个噪声测点通过声压传感器采集声音信号,将各测点的声音信号进行频谱转换获取各测点的频谱信息;根据各测点的频谱信息判断是否有任何一个通道的等效连续A声级超过容许限值,计算出各通道之间的噪声频率信息及相干函数;将各通道之间的噪声频率信息及相干函数输入到训练好的BP神经网络,该BP神经网络根据预先设定的预警阈值对各通道中的噪声类型进行识别,判断各通道中的噪声是否超标。本发明的方法将信号处理的技术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提高了神经网络的识别速度。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内噪声声源噪声分布及贡献问题,提出了噪声源识别方法。

    一种高速铁路轮轨动态接触状态的测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7097807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187794.0

    申请日:2017-03-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1K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速铁路轮轨动态接触状态的测定系统,包括:安装于减振构架上的包括编码结构光图像采集单元和惯性测量装置的数据采集系统、安装于车载控制平台中的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显示系统;减振构架通过顶部的固定装置与车厢底部连接,悬挂在转向架的构架的中央悬挂与轴箱悬挂之间的位置;编码结构光图像采集单元正对左右轮轨接触区域且成包围结构;数据处理系统根据编码结构光图像采集单元捕获的高清图像、惯性测量装置测量的加速度等数据,通过三维几何重构、表征参数识别和数据交互获得轮轨接触几何参数,进而获得轮轨关系谱;数据显示系统通过人机交互界面实时图像、数据和轮轨关系谱。本发明能实现轮轨动态接触状态的实时捕捉。

    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模型的轨道层间离缝维护时机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126790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38578.4

    申请日:2016-06-1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模型的轨道层间离缝维护时机评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现场实测的轨道结构几何尺寸和物理属性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施加不同工况的温度荷载,计算分析无砟轨道受力变形情况;根据计算出的无砟轨道受力及变形云图,确定离缝出现的起始区域;计算分析离缝区域离缝宽度、深度随温度变化的发生发展情况,与我国现行的规范《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养护维修管理办法》进行对比,判断伤损等级;基于上述评估等级,确定温度变化幅度限值及其所对应时间节点确定合理的养护维修时机。本发明基于现场轨道和环境条件,既可确定离缝出现位置,又可分析并预测离缝的演变情况,提出合理的轨道层间离缝的养护维修时机。

    基于联合仿真的桥上无砟道岔结构系统及其动力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88805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210195597.0

    申请日:2012-06-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联合仿真的桥上无砟道岔结构系统及其动力分析方法。本发明首先利用ABAQUS软件完成无砟轨道和桥梁结构的建模;然后利用SIMPACK软件完成车辆和道岔的建模;最后在SIMPACK软件中建立刚柔耦合的轮轨接触关系,组成车辆-道岔-桥梁耦合系统模型,实现车辆模型、道岔模型、桥梁模型的连接和耦合求解。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道岔区复杂的轮轨接触关系,且尽量按实际状态完成对道岔和桥梁结构的建模,充分保证模型的细致、完整、准确。采用商业软件建模,方便生产设计应用,相对传统建模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一种有砟道床-大机捣入深度的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42075B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110924723.0

    申请日:2021-08-1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有砟道床‑大机捣入深度的优化方法,涉及有砟轨道交通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大机‑有砟道床耦合模型;预设多个初始捣入深度;根据初始捣入深度并基于大机‑有砟道床耦合模型模拟与其对应的捣固作业过程,分析捣固作业过程中轨枕所受压力,确定捣入深度值的上限;分析捣固作业对道砟颗粒的破碎概率,确定捣入深度值的下限;最后分析不同捣入深度条件下道砟颗粒的运动规律,并结合捣入深度值的下限和上限确定捣入深度的最佳取值范围。本申请用于确定合理的捣入深度,提高养护维修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