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直钢绞线的预应力梁的生产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2258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264988.8

    申请日:2023-09-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梁的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采用直钢绞线的预应力梁的生产方法。一种采用直钢绞线的预应力梁的生产方法,先在两张张拉锚板之间沿张拉的方向间隔设置多个限位件,再固定钢绞线,且钢绞线放置于相应的限位件上,之后浇筑混凝土,完成预应力梁的生产。通过在张拉锚板之间设置限位件固定钢绞线,能够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致使钢绞线出现弯折的情况,能够尽可能保证预应力梁的质量,从而能够延长先张法适用的范围。且减少了使用普通钢筋的情况,利于节约施工成本。且采用先张法相较于后张法而言,能够尽可能保证预应力梁的质量,从而保证运用本预应力梁的建筑的质量。

    一种全装配化桥梁及施工方法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23355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917847.0

    申请日:2022-08-01

    Abstract: 本发明关于一种全装配化桥梁及施工方法,该桥梁包括钢管混凝土桥墩、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I形梁、高强高韧性混凝土板和混凝土桥面板,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连接于钢管混凝土桥墩顶部,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盖梁上平行且间隔设置若干个I形梁,相邻I形梁顶部搭接设置高强高韧性混凝土板,I形梁和高强高韧性混凝土板顶部浇筑成型混凝土桥面板,高强高韧性混凝土板和混凝土桥面板形成组合桥面板。本发明工厂预制化程度高、材料用量更少,生产效率高,现场仅涉及吊装、少量焊接以及不涉及模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可实现全装配化,施工总时长可较普通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方案缩短约66%。

    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670479A

    公开(公告)日:2020-01-10

    申请号:CN201911121948.1

    申请日:2019-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管-钢箱组合桁式盖梁,包含钢箱和桁架,所述钢箱底面连接立柱,所述立柱包含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立柱为钢管混凝土构件;所述桁架分别连接于所述钢箱和立柱,所述桁架包含下弦杆和斜腹杆,所述下弦杆连接于相邻的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所述斜腹杆分别连接于所述立柱和钢箱之间以及所述下弦杆和钢箱之间,所述桁架为钢管构件;所述钢箱内具有若干个隔仓,位于所述立柱与钢箱的节点处以及所述桁架与钢箱的节点处的所有所述隔仓内均填充有混凝土。有效降低自重,降低安装难度,无需单独设置模板,节省施工成本,降低施工安全风险,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显著提升抗震性能。

    用于倾斜结构端面的锚固装置及其锚固方法、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62183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210878734.4

    申请日:2022-07-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倾斜结构端面的锚固装置及其锚固方法、安装方法,锚固装置包括:连接板、锚固板和传力支撑件;连接板用于固定连接于倾斜结构端面一侧;锚固板供预应力筋通过并能够锚固预应力筋于其板面;传力支撑件一端垂直于锚固板的板面且与锚固板固定连接,传力支撑件另一端通过旋转螺杆转动连接于连接板,旋转螺杆的转动能够带动传力支撑件转动,进而能够带动锚固板沿着预应力筋延伸方向偏转,使锚固板的板面与预应力筋垂直;连接板设有用于锁定旋转螺杆的锁紧座。本发明提高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配合加劲结构形成多重刚性加劲体系,有效限制锚下变形、减小预应力损失,实现安全可靠的预应力锚固。

    一种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横撑、拱桥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822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832098.7

    申请日:2024-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横撑、拱桥及设计方法。其中,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横撑包括依次连接的横撑上翼缘、横撑腹板和横撑下翼缘;所述横撑上翼缘、横撑腹板和横撑下翼缘均包括横撑骨架和混凝土,所述横撑骨架用于和拱肋骨架相连接,所述混凝土包覆在所述横撑骨架外;所述横撑上翼缘的宽度大于所述横撑下翼缘的宽度。本发明经过多种不同参数模型计算能够判断出,相较于传统的横撑结构,本发明所述的拱桥横撑能够更加有效提高拱桥的侧向稳定性,并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此外,计算结果表明,横撑上侧宽度较下侧对侧向稳定性的影响更加敏感,因此本发明的横撑设置为“上宽下窄”的形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