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增韧Cf/SiC复合材料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35354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395240.1

    申请日:2013-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碳化硅纳米线增韧Cf/SiC复合材料的方法,本发明具体步骤如下:将碳化硅粉和石墨纤维按照7:3体积比混合;添加剂Al2O3和La2O3作为烧结助剂按照1:1的摩尔比混合;粉末混合物与添加剂按9:1的质量百分比混合放入聚乙烯瓶中,以无水乙醇作为分散剂,SiC球作为研磨介质球磨16小时,制备反应原料;将反应原料烘干后装入石墨坩埚并置于高温气氛炉内,抽真空后冲入氩气作为保护气;以6~12℃/min的速度升温至1500~1850℃,保温30~60分钟,整个制备过程保持炉内压强30MP,关闭电源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到碳化硅纳米线增韧Cf/SiC复合材料;分析比较得到,在1750℃下,碳化硅纳米线对Cf/SiC复合材料的增韧效果最为明显。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纳米线制备中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易控制等问题,反应过程中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有利于环保和规模化生产。

    一种基于车载虚拟雷达的隐性盲区感知方法、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6877992B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710242703.9

    申请日:2017-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虚拟雷达的隐性盲区感知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获取本车的合作感知消息;检查合作感知消息的丢包情况,获取合作感知消息中丢包消息的地址;根据合作感知消息中丢包消息的地址,建立包含丢包重传请求序列的本车丢包重传请求;获取邻居车辆的包含丢包重传请求序列的邻车丢包重传请求;对邻车丢包重传请求的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在设定位置之前的邻车丢包重传请求对应的各合作感知消息;向邻居车辆附带发送本车丢包重传请求以及选取的各合作感知消息,使得本车以及邻居车辆分别获得丢包的合作感知消息。本发明在提高动态车辆通信吞吐率的同时,实现了分布式广播模式下车辆对隐性盲区的可靠、实时感知。

    一种立体停车场
    1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760750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10096.5

    申请日:2016-11-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4H6/12 E04H6/42 G05B19/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场,包括:钢结构框架、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和载车板装置,其中:所述钢结构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竖向矩形钢板、基座钢板、四个链轮承托导轨和连接件,每块竖向矩形钢板上有两个链轮承托导轨;所述机械传动系统包括电机、制动器、受电机驱动的链轮、四组导轨链条、齿轮链条和多个开式齿轮,链轮间隔布置在链轮承托导轨上,且链轮同时与导轨链条和链轮承托导轨啮合;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上位机监控模块、下位机PLC控制模块、触摸屏人机交互模块和检测模块;所述安全防护系统包括阻车装置和智能防火设施;所述载车板装置包括若干载车板和位于其中两块载车板下表面两侧的横梁。

    复合式单轨公共交通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287440B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310256594.8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提出一种满足人口密集的大中型城市要求的公共交通系统,组成包括跨坐式单轨和悬挂式单轨以及复合式的条形轨道梁体。所述的跨坐式单轨以跨坐式单轨为模板,所述的悬挂式单轨以空中轨道列车为模板,轨道梁支柱形式为倒L型。由于在一条线路上将跨坐式单轨与悬挂式单轨的轨道梁复合,采用上跨下挂的形式,共用线路上的支柱,不仅可以支持两辆列车往同一方向行驶,甚至也支持两辆列车在同一条单轨上往相反的方向行驶,轨道使用率变高,属于资源高效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同时又有占地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减少建造周期与成本,对日照的影响要小得多等优点。

    基座铰点位置可自动调节六自由度头颈部柔性外骨骼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12971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555857.9

    申请日:2016-07-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助力功能,代替佩戴者承担负载的重量和惯性,减轻负载给佩戴者带来的沉重感、束缚感和异物感,提高佩戴者与本系统之间连接的柔顺性,具备头部位置与姿态的检测功能的基座铰点位置可自动调节的六自由度头颈部柔性外骨骼系统,它包括基座底板,单元支架通过基座铰点位置调整机构设置在基座底板上;单元支架上设置伺服电机及钢索绕组,万向滑轮转动设置在单元支架上;三个复合球铰在周向均布在负载安装平台上;复合球铰的内耳、外耳各通过一根钢索与钢索绕组相连;关节空间力检测单元串联在钢索上;转速和转角传感器设置在伺服电机上;关节空间力检测单元和转速和转角传感器的输出与控制单元相连,控制单元输出接伺服电机。

    一种基于车载虚拟雷达的隐性盲区感知方法、系统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06877992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242703.9

    申请日:2017-04-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车载虚拟雷达的隐性盲区感知方法、系统及车辆。该方法包括:获取本车的合作感知消息;检查合作感知消息的丢包情况,获取合作感知消息中丢包消息的地址;根据合作感知消息中丢包消息的地址,建立包含丢包重传请求序列的本车丢包重传请求;获取邻居车辆的包含丢包重传请求序列的邻车丢包重传请求;对邻车丢包重传请求的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选取排序在设定位置之前的邻车丢包重传请求对应的各合作感知消息;向邻居车辆附带发送本车丢包重传请求以及选取的各合作感知消息,使得本车以及邻居车辆分别获得丢包的合作感知消息。本发明在提高动态车辆通信吞吐率的同时,实现了分布式广播模式下车辆对隐性盲区的可靠、实时感知。

    高架桥事故清障轨道车

    公开(公告)号:CN103318199B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310256626.4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架桥事故清障轨道车,包括驾驶室、报警装置、机械臂、旋转平台和行驶装置,所述行驶装置中有驱动机构、控制及旋转系统和底盘,驱动机构、控制及旋转系统均安装在底盘上,底盘横向中心线上设有前后四个行驶车轮,其中前轮为驱动轮,底盘前后车轮的两侧为固定装置。底盘安装有控制载物平台旋转的动力装置,所述载物平台上有横向放置的滑道,可控制机械臂的滑动。机械臂通过液压机构连接,可控制其长度及高度,机械臂前段装有液压抬杆,可抬起事故车辆并将其移至载物平台上。此清障车安装在高架桥一侧,在高架桥发生事故造成道路交通堵塞时,该车能在较短时间内到达事故现场,及时清理事故车辆,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
    1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306508A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1310256591.4

    申请日:201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立体化公交站台。包括站台主体与站台主体下方的非机动车地下通道。所述立体站台将原有站台旁边的非机动车道变为站台本体的一部分,使得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横向拓宽站台的空间,在不过多占用城市空间的前提下,扩大了站台的物理尺寸,提高了站台的容纳能力与服务等级。本发明的立体站台将原有非机动车道以地下通道的形式引入所述立体站台的下方,使经过站台的非机动车在公交站台下方的通道行驶,同时由于站台直接与人行道相连,乘客无需穿过非机动车道,即可直接从人行道进入站台候车。实现了在空间上将上下车乘客、非机动车进行有效分离。缓解了现有三块板道路公交站台普遍存在的公交乘客与非机车冲突的问题。

    一种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91115A

    公开(公告)日:2013-05-08

    申请号:CN201210595664.8

    申请日:2012-12-21

    Abstract: 一种汽车综合性能测试系统,它涉及汽车性能测试系统领域,它包括方向盘装置(1)、光纤陀螺仪(2)、车速传感器(3)、第一板卡(4)、第二板卡(5)、第三板卡(6)、测控系统(7),方向盘装置(1)与第一板卡(4)的一端连接,光纤陀螺仪(2)与第二板卡(5)的一端连接,车速传感器(3)与第三板卡(6)的一端连接,第一板卡(4)的另一端、第二板卡(5)的另一端、第三板卡(6)的另一端均与测控系统(7)连接。它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利用已有设备进行二次开发,能够快速、准确、安全地测量出汽车动力性和操纵稳定性能参数,并根据需要以数据或曲线的形式显示出来,且速度快、精度高,能够同时满足教学、科研等要求。

    一种车辆振动能量回收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3892132U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420025305.3

    申请日:2014-01-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3G7/08

    Abstract: 一种车辆振动能量回收发电系统,包括推杆、齿轮齿条箱、齿轮轴、棘轮机构、动力输出轴、万向传动装置、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速差离合器、发电机、整流器;推杆上端与车架相连,下端插入齿轮齿条箱中;齿轮齿条箱下端与车桥相连,其中的齿轮与棘轮机构分别装在推杆下端的齿轮轴和动力输出轴上;棘轮机构包括棘轮、棘爪与棘爪固定轮,且两个棘轮内齿反向安装,以实现动力输出轴单向连续转动;当车辆行驶时,车桥相对车架的上下运动使齿条带动齿轮与棘轮转动,并将此运动通过动力输出轴、万向传动装置、少齿差行星齿轮机构与速差离合器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将此动能转变成电能,并经整流器整流后输给外电路,实现振动能量的回收发电。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