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平面的动态Q值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383482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2011282235.6

    申请日:2020-1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平面的动态Q值路由计算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先获取本交换机上用于与其他交换机相连的端口;然后在本交换机启动并初始化之后,收到相邻端发送的数据包,并确定数据包类型;最后基于数据包类型和应用在数据平面上的Q‑learning算法,更新本交换机的Q值。本发明中的Q‑learning算法可以通过与网络环境的不断交互从而学习到最优路策略,能够动态调整路由策略,实现对网络状态的最优响应。本发明中的数据平面是可编程数据平面,可以实现在数据平面直接进行路由计算,避免了与控制平面的交互,提高了对网络状态的响应速度。

    星地融合网络中的计算任务卸载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8849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210811936.7

    申请日:2022-07-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地融合网络中的计算任务卸载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星地融合网络中目标边缘网络内所有地面装置的任务状态参数;利用目标神经网络模型对所有地面装置的任务状态参数进行处理,得到每个地面装置的配置参数;其中,目标神经网络模型是基于目标边缘网络的计算任务传输开销计算模型训练的,且计算任务传输开销计算模型的目标为计算任务的传输开销最小;基于所有地面装置的配置参数确定目标边缘网络的计算任务卸载策略;基于计算任务卸载策略,对目标边缘网络中的所有待执行计算任务进行卸载。该方法能够有效的对抗时变信道增益和随机任务到达,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最小化计算任务的传输开销。

    时间敏感流的调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785738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677447.7

    申请日:2022-06-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时间敏感流的调度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调度的时间敏感流集合和目标网络的网络拓扑信息;基于时间敏感流集合和网络拓扑信息,确定目标时间敏感流集合和目标时间敏感流集合对应的目标时隙队列映射关系;基于目标时隙队列映射关系对目标时间敏感流集合中的目标时间敏感流进行调度。本发明方法在从待调度的时间敏感流集合中确定目标时间敏感流时,将时间敏感流的路由代价和交换机端口队列的可用资源情况共同作为可调度条件进行综合考量,从而使得目标网络在调度时间敏感流时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其网络资源,进而有效地缓解了现有的时间敏感流的调度方法存在的网络负载不均衡的技术问题。

    MIMO资源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221686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154367.3

    申请日:2022-02-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IMO资源优化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包括获取待优化MIMO地理区域的备选子波束集合和目标天线权值组的权值数量;基于权值数量和备选子波束集合确定初始飞蛾种群;利用预设飞蛾扑火算法对初始飞蛾种群进行迭代更新,直至达到预设结束条件;将预设结束条件下的最优飞蛾智能体对应的可选天线权值组确定为待优化MIMO地理区域的目标天线权值组。该方法采用的预设飞蛾扑火算法是基于策略函数和贪婪算法确定每代飞蛾种群中每个飞蛾智能体动作的算法,相比传统群体智能飞蛾扑火算法中的飞蛾单智能体的固定动作策略,该方法解决了传统算法存在的无效寻优问题,提升了算法对MIMO天线权值组的寻优速度。

    无人集群自适应组网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67178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627358.6

    申请日:2023-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集群自适应组网方法与装置,涉及通信的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根据无人节点之间信噪比和链路有效值构建出当前时隙下无人集群对应的图结构,然后利用裂变谱聚类算法对上述图结构进行谱聚类处理,得到多个子图,其中,裂变谱聚类算法包括以下聚类条件:每个子图中无人节点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每个子图中至少存在一个与其他无人节点之间的信噪比均小于预设信噪比限值的目标无人节点。裂变谱聚类算法的聚类条件能够确保分簇结果中保留高性能通信链路,同时确保簇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及其通信能力。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缓解现有的无人集群聚类算法存在的无法保障分簇后的无人集群通信性能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