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542116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842049.0
申请日:2016-09-22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质量特性的自旋弹道式再入返回舱,属于自旋弹道式再入的返回舱技术领域,它包括:头壳、稳定裙、裙底、第一质量组件、第二质量组件及第三质量组件;所述头壳顶部安装有头部配重结构;头壳锥台的大端与稳定裙的小端对接,裙底与稳定裙的大端对接;第一质量组件的仪器盘通过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撑腿固定在稳定裙的上端框上;第二质量组件的平台通过沿其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支腿与稳定裙的中间隔框连接;第三质量组件的伞舱装置的安装端与第二质量组件连接;本发明根据返回舱设定的质心和压心的位置关系,以及中心惯性主轴与几何轴的夹角关系,合理分配各组件的重量和安排设备的布局,使质量特性满足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86353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711799.5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重庆大学
IPC: G06T9/00 , G06N3/0464 , G06N3/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太阳探测光学图像压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基于ShuffleNetV2主干网络的YOLOv5s太阳探测光学图像压缩模型。2)获取太阳探测光学图像;3)将太阳探测光学图像输入至YOLOv5s太阳探测光学图像压缩模型,实现太阳探测光学图像的压缩。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太阳探测光学图像压缩模型,通过对网络结构进行改进,结合紧凑设计与结构化剪枝技术,该方法在实现对太阳探测光学图像高效压缩的同时,降低了模型计算复杂度,确保关键图像区域的细节保留,使其更适合空间探测中的数据传输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89116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48225.7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反馈控制的长桁架连续3D打印方法,在进行长桁架连续3D打印过程中,首先是提取当前层3D模型,当3D打印头带动激光测距传感器整体运动过程中,激光传感器实时采集已打印模型的测距数据,并与轴位置组合成点云数据,然后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并与当前层3D模型特征进行比较,得出3D模型的补偿控制量,最终通过多轴协同控制,实现出现整个打印过程中的自适应补偿控制;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反馈自适应补偿控制的长桁架连续3D打印方法,可替代工作人员监控3D打印过程中打印件是否异常以及对打印件进行自适应补偿控制,从而节省了打印材料,提高了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15987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1911358942.6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30/20 , G06F30/15 , F16F15/02 , G06F1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空间大型柔性结构的内共振式减振方法,该方法包括:利用凯恩方法建立天线与吸振器的振动控制方程;引进非线性耦合反馈项,构造吸振器的反馈控制模型;利用奇异摄动法求解非线性振动控制方程;对振动方程的解进行内共振分析和稳定性分析。本发明利用非线性内共振减振机理,采用半主动式控制方式,使天线的振动能量传递给吸振器并被耗散掉。本发明通过添加人为构造的非线性反馈耦合项,强化吸振器的控制调节性能,响应速度迅速,适应范围广,实际减振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561098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213404.X
申请日:2022-09-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轨连续打印长桁架的推送装置,该推送装置包括框架、控制机构以及沿横向顺次分布于框架的第一夹持机构、中间夹持机构和第二夹持机构;各夹持机构均包括顶部的夹持头和底部的单向滚轮,顶部的夹持头通过沿竖直方向的往复移动实现对打印的长桁架的夹持和松开;中间夹持机构能够沿横向往复移动地安装于框架,能够在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二夹持机构之间往复移动;第一单向滚轮的转动方向与第二单向滚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与中间单向滚轮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单向滚轮顶点的运动切线方向与长桁架的推送方向一致。上述推送装置能够满足在轨无限长桁架打印的任务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394932B
公开(公告)日:2018-10-26
申请号:CN201610847630.1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高水平微重力环境的返回式卫星,包括返回舱、制动舱、服务舱和密封舱,密封舱底部的下封顶为外凸的圆形曲面薄壳结构,下封顶圆周边缘设置有6个姿控推力器安装孔,每个安装孔的外缘焊接有姿控推力器安装支架,姿控推力器的推力不大于2N,每个安装支架的外缘均设置有约束阻尼层,所述约束阻尼层由约束层和阻尼层粘合在一起,约束层和阻尼层为尺寸相同的圆环;服务舱内设置有卫星上的微振动源,返回舱和密封舱内设置有微重力实验载荷,微振动源与微重力实验载荷之间设置不少于5个的螺栓连接,本发明着重解决姿控推力器和流体回路系统对返回式卫星微重力环节的扰动,使返回式卫星的瞬态微振动和微振动环境取得较大的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03939521A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410177552.X
申请日:2014-04-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F16F15/02 , F16F15/023 , F16F1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含隔振器与非线性能量阱的被动混合减振装置,设计方法。该减振装置包括隔振器,非线性能量阱以及安装平台;隔振器和非线性能量阱固连于安装平台的同一表面上;其中所述非线性能量阱包括一个质量块、两个支撑架和两根弹性弦;两个支撑架固连于安装平台上,两根弹性弦平行布置,且弹性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个支撑架,质量块固定于两根弹性弦的中部,且质量块与待减振对象的质量之比介于0.06与0.15之间。本发明通过引入隔振器,解决了非线性能量阱难以安装于减振对象的问题,并且由非线性能量阱抑制隔振器所引入的共振峰,可使两种减振方式形成良好的互补,使得该混合减振装置对于工程上的一些振动抑制问题具有非常突出的应用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8911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348225.7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反馈控制的长桁架连续3D打印方法,在进行长桁架连续3D打印过程中,首先是提取当前层3D模型,当3D打印头带动激光测距传感器整体运动过程中,激光传感器实时采集已打印模型的测距数据,并与轴位置组合成点云数据,然后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并与当前层3D模型特征进行比较,得出3D模型的补偿控制量,最终通过多轴协同控制,实现出现整个打印过程中的自适应补偿控制;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反馈自适应补偿控制的长桁架连续3D打印方法,可替代工作人员监控3D打印过程中打印件是否异常以及对打印件进行自适应补偿控制,从而节省了打印材料,提高了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90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318953.3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209 , B29C64/295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环境3D打印成形喷头,包括电机组件、挤出机、导向管、加热组件、隔热架、喷嘴及标准气动接头;电机组件固定在挤出机背面,挤出机由电机组件驱动,标准气动接头固定在挤出机顶部;挤出机下方通过隔热架与加热组件固定连接,导向管固定在挤出机底部,且位于隔热架内部,与加热组件固定;喷嘴固定在加热组件底部;加热组件与现有散热块固连,并将原对流散热结构改为放射状辐射散热结构。本发明适用于太空在轨环境、结构简单可靠、零件数量少、结构温度分布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1559520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0470067.7
申请日:2020-05-28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清华大学
IPC: B64G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大尺寸挠性空间结构的斜拉绳索振动抑制装置。使用本发明能够实现大尺寸挠性空间结构的主动抑振,且电机数量少、质量轻、所占空间小、制造成本低、装配容易,且具有更大的作业空间。本发明装置包括:索固定单元、出回索单元、支撑底座和柔索;其中,出回索单元上设有电机和滚筒,大尺寸柔性结构上设置有索锚点;柔索的一端固定在索固定单元上,另一端穿过所述索锚点,缠绕在所述滚筒上。本发明采用柔索机构的欠约束驱动实现对大尺寸挠性结构的主动抑振,利用锚点实现多个集中力的施加,从而避免第二个电机的使用,有效减少了驱动电机的数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