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911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1348225.7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386 , B29C64/393 , B33Y50/00 , B33Y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反馈控制的长桁架连续3D打印方法,在进行长桁架连续3D打印过程中,首先是提取当前层3D模型,当3D打印头带动激光测距传感器整体运动过程中,激光传感器实时采集已打印模型的测距数据,并与轴位置组合成点云数据,然后通过对测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并与当前层3D模型特征进行比较,得出3D模型的补偿控制量,最终通过多轴协同控制,实现出现整个打印过程中的自适应补偿控制;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反馈自适应补偿控制的长桁架连续3D打印方法,可替代工作人员监控3D打印过程中打印件是否异常以及对打印件进行自适应补偿控制,从而节省了打印材料,提高了打印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990995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318953.3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209 , B29C64/295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环境3D打印成形喷头,包括电机组件、挤出机、导向管、加热组件、隔热架、喷嘴及标准气动接头;电机组件固定在挤出机背面,挤出机由电机组件驱动,标准气动接头固定在挤出机顶部;挤出机下方通过隔热架与加热组件固定连接,导向管固定在挤出机底部,且位于隔热架内部,与加热组件固定;喷嘴固定在加热组件底部;加热组件与现有散热块固连,并将原对流散热结构改为放射状辐射散热结构。本发明适用于太空在轨环境、结构简单可靠、零件数量少、结构温度分布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3428386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738699.1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Abstract: 一种在轨超长桁架结构变形控制装置,包括空间智能桁架结构杆和控制器,其中空间智能桁架结构杆由空间桁架结构杆、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传感器和柔性压电复合材料作动器阵列组成。以一类超长尺寸的空间桁架结构为具体作用对象,采用本发明的空间智能桁架结构杆替换空间桁架结构一个或多个模块的普通桁架杆,并将传感器和作动器阵列与控制器相连,通过控制方法对空间桁架结构进行变形控制(包括准静态变形调控和动态振动抑制)。本发明可以提高空间桁架结构在轨的高精度保持能力,缩短结构受扰的振动衰减时间。相比于传统的结构控制装置,该发明构型简单,可靠性高,附加在结构上的质量和体积小,适用于超长尺寸空间桁架结构的主动变形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578718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115536.7
申请日:2016-03-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火工冲击源函数近场试验峰值修正方法,能够模拟火工品中炸药爆炸、火工品断裂以及爆炸应力波传播的细节,能够很好地处理火工品爆炸在结构上引起的耦合作用,从而分析振源特性,对振源力函数进行有效提取,从理论上讲是得到火工冲击振源函数的合理途径;并且,对用Hydrocodes求解得到的火工冲击分离面处的振源力函数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振源力函数可以解耦加载在包括近场模型在内的整星有限元模型或用其它方法建立的分析模型上,为从工程上解决航天器火工冲击的响应预示问题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4058107A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410221720.0
申请日:2014-05-23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星箭分离减冲击连接装置,使用本装置能够增加星箭分离时冲击载荷在过星箭连接界面的衰减量,降低卫星上的冲击响应量级。本装置是针对传统的星箭连接面进行改进,具体为一种圆盘结构,圆盘上开有1个火工品安装孔、6个螺栓连接孔和1个分离弹簧顶杆顶压孔以及1个缓冲孔;其中缓冲孔为沉孔,其余均为通孔。开有缓冲孔的一侧连接卫星,缓冲孔从而改变了星箭连接盘的阻抗,减小了卫星与运载火箭的接触面积,因此,星箭分离时刻,冲击载荷从运载一侧通过星箭连接面传递到卫星上的过程,附加缓冲孔方案的星箭连接界面增加了冲击波传递过程中的反射和折射,增加了冲击载荷的衰减量。
-
公开(公告)号:CN105659904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010051993.7
申请日:2010-12-1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9/00
Abstract: 基于力限控制的航天器部组件随机振动加速度谱下凹方法,步骤为:(1)预估部组件安装界面的最大飞行加速度响应;(2)根据部组件的重量确定满足最低制造质量检验要求的加速度谱;(3)对步骤(1)和(2)的两个加速度谱包络得到初始加速度条件;(4)计算部组件在卫星平台上的界面力谱;(5)计算部组件在刚性基础约束下的界面力谱;(6)确定刚性界面和柔性界面下的模态匹配关系;(7)依据界面力等效对刚性界面的加速度谱在共振峰处进行下凹;(8)对步骤(7)得到的加速度谱下凹结果进行包络获得最终的加速度条件。该发明借助力限的概念提出了加速度谱的下凹方法,在缺乏力限控制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够确定合理的试验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5990995B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211318953.3
申请日:2022-10-26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209 , B29C64/295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真空环境3D打印成形喷头,包括电机组件、挤出机、导向管、加热组件、隔热架、喷嘴及标准气动接头;电机组件固定在挤出机背面,挤出机由电机组件驱动,标准气动接头固定在挤出机顶部;挤出机下方通过隔热架与加热组件固定连接,导向管固定在挤出机底部,且位于隔热架内部,与加热组件固定;喷嘴固定在加热组件底部;加热组件与现有散热块固连,并将原对流散热结构改为放射状辐射散热结构。本发明适用于太空在轨环境、结构简单可靠、零件数量少、结构温度分布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669097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08374.6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20 , B29C64/386 , B29C64/379 , B33Y30/00 , B33Y40/00 , B33Y5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卧式推送打印工件的3D打印装置,包括:整体框架、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打印头、主动‑被动夹持机构、推送夹持机构、滚轮平台及打印件;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安装在整体框架上,打印头安装在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上,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用于带动打印头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移动;两个主动‑被动夹持机构安装在整体框架顶部,两个滚轮平台安装在整体框架底部;二者配合用于实现对打印件的支撑、夹紧及限位;推送夹持机构安装在整体框架内,用于对打印件进行推送;打印件与打印头配合实现在轨3D打印;本发明能够填补3D打印装置在空间在轨制造打印件技术领域关于适配不同类型、不同形状、不同宽度打印备件的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166909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08373.1
申请日:2023-04-17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B29C64/20 , B29C64/232 , B29C64/236 , B29C64/245 , B29C64/379 , B33Y30/00 , B33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于超长尺度结构件空间在轨制造的增材制造打印装置,包括: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打印头、打印件挤出平台、整体框架及打印件;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安装在整体框架上,打印头安装在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上,水平‑竖直移动打印平台用于带动打印头进行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移动;打印件挤出平台安装在整体框架上,打印件支撑在打印件挤出平台上,打印件挤出平台用于沿Y轴方向夹紧打印件,并对打印件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打印件能够在打印件挤出平台上沿Z轴方向进行平移移动;打印件与打印头配合实现在轨增材制造。本发明可在轨打印超长尺度结构件,填补了增材制造打印机在空间在轨制造超长尺度结构件技术领域的部分空缺。
-
公开(公告)号:CN105760613A
公开(公告)日:2016-07-13
申请号:CN201610115533.3
申请日:2016-03-01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天器火工冲击源载荷预示方法,能够模拟火工品中炸药爆炸、火工品断裂以及爆炸应力波传播的细节,能够很好地处理火工品爆炸在结构上引起的耦合作用,从而分析振源特性,对振源力函数进行有效提取,从理论上讲是得到火工冲击振源函数的合理途径。该方法为航天器火工冲击源函数的确定提出了一种可行的途径,为从工程上解决航天器火工冲击的响应预示问题奠定了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