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092487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120928.3
申请日:2017-11-14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安装于轨道电路中,轨道电路包括平行的第一线路、第二线路,装置包括:机械节空心线圈、调谐匹配单元;机械节空心线圈的第一端与轨道电路的第一线路连接,机械节空心线圈的第二端与轨道电路的第二线路连接;调谐匹配单元与轨道电路连接,且与机械节空心线圈并联形成并联谐振电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抑制轨道电路谐波的装置,其中的机械节空心线圈用于平衡牵引电流和稳定调谐区阻抗,可以过滤工频干扰,机械节空心线圈与调谐匹配单元并联形成并联谐振电路,形成轨道电路接收端极阻抗,能够将有效的移频信号传入室内,同时防止谐波对室内设备造成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808221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9
申请号:CN201711203513.2
申请日:2017-11-27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电路干扰防护装置,所述轨道电路干扰防护装置包括调谐部分和匹配部分,其中:所述调谐部分包括振荡支路和电容支路,所述振荡支路与电容支路并联连接;所述匹配部分包括变压器、两个电解电容,所述两个电解电容分别连接在所述变压器第一线圈的两端。本发明的轨道电路干扰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邻区段的串音干扰量,保证铁路系统的运营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98886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87576.6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20/58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V10/44 , G06V10/77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异物侵限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轨道安全行车确定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包括侵限异物的轨道图像;根据所述轨道图像确定安全限界区域和侵限异物的坐标,并基于所述安全限界区域以及所述坐标,判断所述侵限异物是否位于所述安全限界区域内;若所述侵限异物位于安全限界区域内,则判断所述侵限异物的属性为平面或立体;若所述侵限异物的属性为立体,则计算所述侵限异物的占用面积和高度;根据所述占用面积和高度判断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程度;本发明的方法通过综合判断侵限异物的属性,能够提升行车安全评估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计算异物的占用面积和高度,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其对轨道空间的占用情况和潜在威胁。
-
公开(公告)号:CN118501560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573631.6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2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环境的监测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在信号机械室测量点位安装的传感器所采集的电磁信号;对所述电磁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得到实时监测信号;对比所述实时监测信号和预先测试得到的故障特征信号,得到预警结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对信号机械室中的故障干扰提前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0927879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1811142100.2
申请日:2018-09-28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1L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调谐匹配单元,所述调谐匹配单元包括盒体,所述盒体内设有调谐匹配部分、第一调谐匹配电流传感器、第二调谐匹配电流传感器、电缆电流传感器、防雷单元模块和室外监测分机;所述第一调谐匹配电流传感器、第二调谐匹配电流传感器分别与所述调谐匹配部分的两端实现数据连接;所述电缆电流传感器与所述调谐匹配部分实现数据连接;所述防雷单元模块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调谐匹配部分的两端实现数据连接;各个电流传感器和防雷单元模块均与所述室外监测分机实现数据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8283867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75468.7
申请日:2024-05-10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铁路货运技术领域,公开了铁路货运车体加热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控制装载有冻煤的车体进入加热空间;当车体进入所述加热空间后,在加热空间外围通交变电流以在车体内产生涡流自发热以对车体冻煤粘接界面处进行解冻。在该装置应用上述方法时不需要较高要求的保障作业,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也不会造成车体损坏。而该加热过程中,由车体自身直接发热,热转化效率较高,通过车厢自身的发热,使车厢与煤接触界面的冻煤融化,便于自动脱落,解冻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冬季煤运企业车辆周转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0110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212898.2
申请日:2024-02-27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R19/165 ,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电路故障判定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钢轨侧引接线上的电流值,电流值包括第一引接线上的第一电流值和第二引接线上的第二电流值,第一引接线与钢轨侧靠近电缆侧一端的第一轨道连接,第二引接线与钢轨侧远离电缆侧一端的第二轨道连接;判断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若否,判断钢轨侧是否出现包括相邻区段频率的电流;若是,初步判定轨道电路出现绝缘破损故障。本发明通过判断第一电流值和第二电流值的差值是否在第一预设范围内,并判断钢轨侧是否出现相邻区段频率的电流,可以及时判定轨道电路发生的故障类型,能更便捷地识别风险并对轨道电路进行维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873001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139464.6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杨轶轩 , 徐宗奇 , 李文涛 , 孙国营 , 乔志超 , 任国桥 , 刘锐冬 , 谢文磊 , 王华超 , 曲博 , 杨晓锋 , 陈懿 , 殷惠媛 , 袁诚 , 王勇 , 王玉章 , 刘卿君 , 李铭 , 苏博 , 李海龙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电路系统及工作方法,所述轨道电路系统包括第一发送设备、第二发送设备及接收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发送设备和第二发送设备分别位于轨道区段的两端,所述接收设备位于第一发送设备和第二发送设备之间的轨道上;所述第一发送设备和第二发送设备用于同时向轨道区段内的轨道分别发送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所述接收设备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频率信号和第二频率信号,确定轨道区段的状态、对轨道区段内的轨道进行断轨检测或对轨道区段内的轨道进行绝缘破损检测。本发明的轨道电路系统采用两端发送、中间接收的轨道电路结构,实现了高速铁路和普速铁路的股道、无岔区段以及道岔区段的双端发码,且兼具双向回流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201237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311094638.1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任国桥 , 孙国营 , 徐宗奇 , 李智宇 , 王华超 , 袁诚 , 乔志超 , 杨轶轩 , 陈懿 , 刘锐冬 , 杨晓锋 , 于树永 , 赵宇鑫 , 王瑞 , 韩雪松 , 刘卿君 , 程帮锋 , 翟一霖 , 李海龙 , 王玉章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四端口轨道电路系统,所述四端口轨道电路系统包括可发送和接收两路信息的数字控制单元,所述数字控制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用于获取两路信息的信息获取模块、双CPU模块和用于对所述信息进行处理的信号生成及回检模块,所述双CPU模块连接有用于表示区段状态的继电器模块。本发明可输出两路独立的多种编码的移频信号及两路独立的移频信号接收端口,可对钢轨返回的移频信息进行解调,从而判断出区段是否有列车占用。采用该系统仅需修改不同的配置及传输设备,可满足目前国内所有区段的问题,由于设备数量减少,且系统结构简化,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及性价比。
-
公开(公告)号:CN114743830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280989.0
申请日:2022-03-21
Applicant: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大秦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大同电务段
IPC: H01H47/00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基于继电逻辑的信号切换电路、方法和系统,其中所述的信号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第一继电器与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设备连接、第二继电器连接;用于在通电后断开与第二继电器的连接,并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发生设备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第二继电器连接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设备以及安全码信号发送设备;用于在通电后断开与安全码信号发送设备的连接,并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第二控制信号;第二继电器还用于在断电后接收安全码信号发送设备发送的安全码信号。通过本发明的信号切换电路能够实现第一控制信号、第二控制信号和第三控制信号分别独立输出,本发明的信号切换方法和系统基于相同的原理,具有同样的有益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