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未知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45403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211195143.3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控制系统未知故障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构建由正常信号组成的正常数据集,构建测试数据集;构建无监督学习模型和一元分类器,使用正常数据集训练无监督学习模型,得到训练好的特征提取器;将正常数据集输入特征提取器中得到正常数据特征集,使用正常数据特征集训练一元分类器;将测试数据集输入和一元分类器进行测试,若测试结果满足预设置的评价指标,则完成特征提取器和一元分类器的训练;将燃气轮机上的传感器信号输入特征提取器和一元分类器中,得到故障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升了燃气轮机的多传感器故障信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具有一定的智能诊断等优点。

    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综合能源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77925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210342256.5

    申请日:2022-03-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的综合能源系统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综合能源系统中燃气轮机传感器的原始信号,构建原始信号的多种长度的时间序列表示,根据故障特性在原始信号上叠加故障信号,生成故障信号的时间序列表示;S2、对原始信号的时间序列表示和故障信号的时间序列表示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故障信号的特征向量;S3、将特征向量输入改进的多重核极限学习机中,对分类器进行训练;S4、将待检测信号输入特征提取器与完成训练的分类器的集成模型中,得到传感器的故障检测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传感器信号的故障类型的诊断准确率,并且诊断时间缩短,能够满足综合能源系统中在线检测的需求等优点。

    一种具有气动减阻功能的基于仿生微结构的表面改性技术

    公开(公告)号:CN115214807A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2211048779.5

    申请日:2022-08-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气动减阻功能的基于仿生微结构的表面改性技术,在交通工具的外表面上按预设置尺寸的仿生表面微结构进行改性,仿生表面微结构包括沟槽、凹坑、突起、肋条中的一种或多种,仿生表面微结构的尺寸由以下公式计算得到:其中,h为仿生表面微结构的高度或深度,θ为空气运动阻力系数,U为气流速度,Rex为当地雷诺数,当以平板计算时Rex=Ux/θ,x为测量点距平板前缘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研发的仿生微结构和有效布置方式对车辆外表面进行加工改性,通过对车辆外表面改性优化了近壁面边界层发展和流动状态,抑制湍流涡系的发展和增大,从而抑制了车身外表面流动分离,减小气动阻力。

    一种基于视觉的高温部件在线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727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71530.9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的高温部件在线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高温部件的温度分布图像,并对温度分布图像进行预处理;S2、对温度分布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检测涂层样本的缺陷数据,输入到寿命预测模型;S3、通过基于物理模型的高温部件健康度评估方法,获得第一剩余寿命估计值,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温部件健康度评估方法,获得第二剩余寿命估计值;S4、通过基于信息熵的数据融合方法,计算得到第一剩余寿命估计值和第二剩余寿命估计值的权重值;S5、根据相应的权重值,计算高温部件的剩余寿命值,获得高温部件的健康度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升高温部件寿命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燃气轮机安全高效运转等优点。

    一种卧式高压空气后冷湿化一体化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294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51897.3

    申请日:2021-12-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高压空气后冷湿化一体化装置,包括入口端盖、浮头管板、外壳体、传热传质管束、折流板、空气折流装置、布水装置、排水管和固定基座,浮头管板夹在入口端盖和外壳体之间,外壳体固定于固定基座上,传热传质管束固定在浮头管板上,折流板采用单弓形结构并固定于外壳体内,空气折流装置设于外壳体上远离入口端盖的另一端,布水装置和排水管均固定于外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传统后冷器结构与湿化器结构相互耦合,使得湿化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结构进一步紧凑,空气压损进一步减小,并有效降低系统的容积惯性与热惯性,使湿化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调节更加灵活,优化热量回收,满足用户用能负荷变化需求。

    一种基于视觉的高温部件在线寿命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9727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210471530.9

    申请日:2022-04-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的高温部件在线寿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获取高温部件的温度分布图像,并对温度分布图像进行预处理;S2、对温度分布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检测涂层样本的缺陷数据,输入到寿命预测模型;S3、通过基于物理模型的高温部件健康度评估方法,获得第一剩余寿命估计值,通过基于机器学习的高温部件健康度评估方法,获得第二剩余寿命估计值;S4、通过基于信息熵的数据融合方法,计算得到第一剩余寿命估计值和第二剩余寿命估计值的权重值;S5、根据相应的权重值,计算高温部件的剩余寿命值,获得高温部件的健康度评估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升高温部件寿命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燃气轮机安全高效运转等优点。

    一种基于视觉增强的燃气轮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17010B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211074831.4

    申请日:2022-0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视觉增强的燃气轮机传感器故障诊断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原始信号时间序列和故障信号时间序列;使用格拉姆角场变换把时间序列转换成二维图像;使用定向梯度直方图提取二维图像中的特征描述子,得到信号数据集;建立多分类支持向量机作为故障诊断模型,并使用信号数据集对故障诊断模型进行训练;使用训练好的故障诊断模型进行故障诊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格拉姆角场对传感器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变换,使用定向梯度直方图提取特征描述子,改变了故障信号特征的提取方式,放大了微小信号的特征,增强了故障信号的表征能力,提升了燃气轮机的多传感器故障信号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种燃气轮机传感器信号的故障识别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52259B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010489253.5

    申请日:2020-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轮机传感器信号的故障识别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燃气轮机控制系统的传感器运行数据和故障信号数据并叠加,标注故障类型标签,形成传感器故障信号数据库;步骤S2:逐个数据库里的传感器信号,利用小波分解进行处理,构成多维度的信号特征向量作为本体特征;步骤S3:带有故障类型标签的传感器信号按比例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输入故障分类器进行训练,当训练集的回归输出的故障结果与其故障类型标签之间的准确率小于设定阈值时,输出训练完成的故障分类器,对测试集进行识别,记录分类结果、分类准确率和识别用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传感器信号故障识别的准确率、同时识别故障类型等优点。

    一种表面亲水改性的强化传热传质管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9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185637.7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亲水改性的强化传热传质管,包括金属基管、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金属基管与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紧密贴合,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依次交替套设在金属基管外侧,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的结构均为多孔金属圆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水在换热管外表面的延展性并延长了水的附着时间,解决了传统换热管有效湿化面积不足的缺陷,可以满足高压空气在管内后冷并在管外湿化的要求;同时建立外部环状肋片结构增强气流扰动,进一步强化空气湿化过程,提高传热传质效果等优点。

    一种热障涂层数值重构模型测试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751403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489836.8

    申请日:2020-06-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障涂层数值重构模型测试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热障涂层模拟区域,预设热障涂层的系统结构;步骤S2:搭建陶瓷层,将致密8mol%氧化钇稳定氧化锆作为陶瓷层的第一生长相,其生长核根据生成概率随机布置在陶瓷层中;步骤S3:生长核根据生长概率进行生长,直到孔隙率达到预设体积分数;步骤S4:搭建粘结层、基地和冷却气膜,输出基础涂层网格文件进入可视化软件,生成热障涂层数值重构模型;步骤S5:根据预设的裂纹变形率和颗粒变形率生成对应的缺陷结构,并通过基于耦合双分布函数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计算模型的有效热导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真实有效地表征涂层内部结构形貌特征、使用成本较低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