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9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185637.7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亲水改性的强化传热传质管,包括金属基管、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金属基管与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紧密贴合,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依次交替套设在金属基管外侧,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的结构均为多孔金属圆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水在换热管外表面的延展性并延长了水的附着时间,解决了传统换热管有效湿化面积不足的缺陷,可以满足高压空气在管内后冷并在管外湿化的要求;同时建立外部环状肋片结构增强气流扰动,进一步强化空气湿化过程,提高传热传质效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8275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94598.6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2C6/00 , F02C6/08 , H01M8/04029 , H01M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煤气化与SOFC‑HAT集成一体的混合动力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粗合成气纯化单元,用于将煤气化产物纯化形成合成气;合成气分离单元,用于分离获取合成气中的氢气;SOFC‑HAT联合单元,具体包括用于产生电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子单元和用于能量回收的湿空气透平子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气化系统将化石燃料与发电系统“整合”在一起,使动力循环燃料选择灵活。SOFC‑HAT联合循环优化热量回收并最大化效率,本发明将燃料处理,发电和排放控制技术集合到混合动力系统中,弥补在系统布局和热能梯级利用方面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4294981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51897.3
申请日:2021-12-1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高压空气后冷湿化一体化装置,包括入口端盖、浮头管板、外壳体、传热传质管束、折流板、空气折流装置、布水装置、排水管和固定基座,浮头管板夹在入口端盖和外壳体之间,外壳体固定于固定基座上,传热传质管束固定在浮头管板上,折流板采用单弓形结构并固定于外壳体内,空气折流装置设于外壳体上远离入口端盖的另一端,布水装置和排水管均固定于外壳体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传统后冷器结构与湿化器结构相互耦合,使得湿化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结构进一步紧凑,空气压损进一步减小,并有效降低系统的容积惯性与热惯性,使湿化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调节更加灵活,优化热量回收,满足用户用能负荷变化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096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210185637.7
申请日:2022-02-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亲水改性的强化传热传质管,包括金属基管、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金属基管与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紧密贴合,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依次交替套设在金属基管外侧,第一亲水环和第二亲水环的结构均为多孔金属圆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提高水在换热管外表面的延展性并延长了水的附着时间,解决了传统换热管有效湿化面积不足的缺陷,可以满足高压空气在管内后冷并在管外湿化的要求;同时建立外部环状肋片结构增强气流扰动,进一步强化空气湿化过程,提高传热传质效果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982753B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111294598.6
申请日:2021-11-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02C6/00 , F02C6/08 , H01M8/04029 , H01M8/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煤气化与SOFC‑HAT集成一体的混合动力发电系统,该系统包括依次循环连接的:粗合成气纯化单元,用于将煤气化产物纯化形成合成气;合成气分离单元,用于分离获取合成气中的氢气;SOFC‑HAT联合单元,具体包括用于产生电能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子单元和用于能量回收的湿空气透平子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气化系统将化石燃料与发电系统“整合”在一起,使动力循环燃料选择灵活。SOFC‑HAT联合循环优化热量回收并最大化效率,本发明将燃料处理,发电和排放控制技术集合到混合动力系统中,弥补在系统布局和热能梯级利用方面的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14320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68921.4
申请日:2021-12-2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湿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后冷湿化器,后冷湿化器设有多个后冷湿化段,多个后冷湿化段分别连接有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和第三水箱,第一水箱和后冷湿化器之间设有第一水泵,第二水箱和后冷湿化器之间设有第二水泵,第三水箱经第三水泵与省煤器连接,省煤器与第一水箱所在的后冷湿化段连接,后冷湿化器连接有回热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使得湿化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余热回收系统结构进一步紧凑,并通过后冷湿化器提供的分段后冷湿化功能进一步实现热能的梯级利用,优化热量回收,且有效降低了余热回收系统的容积惯性与热惯性,使湿化燃气轮机发电系统调节更加灵活等优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