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46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11015.3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1R3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屏蔽地电磁干扰注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系统包括被测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控制台、隔离台和测试设备,被测设备设置于隔离台上,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正端通过耦合装置与被测设备的外壳A连接,示波器的探头正端与被测设备的外壳B连接,示波器的探头负端与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负端连接,控制台与信号发生器、示波器之间通信连接,测试设备与被测设备的测试接口连接。本发明的屏蔽地电磁干扰注入系统通过在屏蔽地上注入干扰信号,模拟电子设备受到屏蔽地电磁干扰的工况,通过示波器检测被测试设备外壳上的干扰情况,评估注入信号的频率、幅度和波形误差是否满足试验要求,为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669215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60031.8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F02C7/26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飞行器点火指令接收装置和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点火控制装置因干扰而误触的问题。飞行器点火指令接收装置,包含充能电路和信号判断模块。所述充能电路,用于接收点火指令的电信号,通过电信号积累电压输出至信号判断模块。所述信号判断模块,用于接收上电充能模块输出的积累电压,与预设的基准电压比较,输出点火指令。本申请可以实现在点火控制装置没有控制器及相关软件支持的情况下,对飞行器点火指令进行滤波处理。消除了点火控制装置上需要设计控制器完成对点火指令进行处理判断的制约,使飞行器的电气系统设计可以更加灵活。
-
公开(公告)号:CN11988267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911013.4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气控制装置的自动化测试设备。该设备包括人机交互设备、计算机系统、以太网控制系统、电气信号适配器和专用测试设备对外接口。计算机系统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对多个功能板卡的控制,并实时分析、处理和显示测试数据。以太网控制系统扩展网络接口,支持远程控制和数据交换。电气信号适配器集成了电源转换、信号隔离、特性模拟等功能。专用测试设备对外接口实现了测试的自动化。通过本申请,解决了传统测试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进行手动测试,效率低下且存在测试覆盖性不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显著提高测试效率、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研制和维护成本,满足电气控制装置快速、准确、全面的测试需求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98442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965164.8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nventor: 杨洪泰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飞行器点火装置、飞行器点火方法及其相关设备,涉及飞行器技术领域。该飞行器点火装置包括:点火控制模块,用于接收点火指令,并对应生成点火信号,以分别激活飞行器上对应的火工品组件或电池组件;点火指令输入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点火指令以输出点火指令检测结果,并将点火指令检测结果发送至飞行器对应的遥测系统或综测系统;点火信号输出检测模块,用于接收点火信号以输出点火信号检测结果,并将点火信号检测结果发送至遥测系统或综测系统。该飞行器点火装置在满足点火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对点火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升了飞行器点火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安全性和智能化程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72347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147693.2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IPC: F02K9/9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点火通路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于飞行器上点火电源的正负极之间的主点火支路和备份点火支路,其中:主点火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主点火一级解保开关和主点火二级控制开关组,以及连接在主点火二级控制开关组正极和主点火一级解保开关正极之间的主点火二级控制自检模块;备份点火支路包括串联连接的备份点火一级解保开关和备份点火二级控制开关组,以及连接在备份点火二级控制开关组正极和备份点火一级解保开关正极之间的备份点火二级控制自检模块。应用本发明可以通过设置二级控制自检模块在存在故障时断开对应的一级解保开关切断故障的控制回路,提高飞行器点火控制通路的安全可靠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83190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378189.2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中公华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路侧停车管理装置,包括:路侧防护栏;轨道,轨道连接于路侧防护栏上,轨道沿路侧防护栏长度方向设置,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与上轨道配合设置的下轨道;以及智能车辆识别设备,智能车辆识别设备包括轨道车和智能车辆识别系统,智能车辆识别系统用于获取路侧车位处的停放车辆信息,并将车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智能车辆识别系统设置于轨道车上,轨道车可移动设置于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并可沿轨道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管理系统低位部署时,易被遮挡以及寿命降低和设备不稳定的问题。使其能够实现降低装置在工作时被遮挡的频率,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3888883A
公开(公告)日:2022-01-04
申请号:CN202111153220.4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行车智能交通监测系统,包括车端模块、前端设备、中继控制设备、管理设备。所述车端模块包含RFID标签。所述前端设备包含超高频天线、超高频RFID读卡器、通信模块;所述超高频天线与所述超高频RFID读卡器组合,完成设定长度和设定俯仰角度的车道范围内RFID标签信息读取;所述通信模块用于将所述RFID标签信息发送到中继控制设备。所述中继控制设备,用于对一台或多台前端设备上传信息进行运算,判断RFID标签的位置和轨迹;当所述位置和轨迹违反设定规则时,将所述信息发送到管理设备。本申请还包含使用所述系统实现自行车智能交通监测方法。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人工监测无法有效实施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6469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150422.7
申请日:2024-08-21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通路冗余自检系统和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点火通路检测可靠性差的问题。一种双通路冗余自检系统,用于飞行器点火通路,包含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和判断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启动信号动态接入控制电源检测待测点火通路,输出电平信号作为第一检测信号;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启动信号动态接入控制电源检测待测点火通路,输出电平信号作为第二检测信号;所述判断模块,用于接收并对比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本申请可以实现对飞行器点火通路进行双冗余自检,利用两套相互备份的冗余系统,可以更可靠的对飞行器点火通路是否存在短路故障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739525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57710.X
申请日:2024-06-28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设备供电控制装置和方法,解决了飞行器舱段分离后分离舱段需要额外配备电源系统的问题。一种设备供电控制装置,包含主电池、点火电池、开关、主电池信息检测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所述主电池和点火电池,用于为负载供电。所述开关,用于启闭点火电池与负载的连接。所述主电池信息检测模块,用于检测主电池供电状态信息并发送至开关控制模块。所述开关控制模块,用于接收主电池供电状态信息和/或飞行器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控制开关的启闭。本申请实现在舱段分离失去主供电系统后利用点火电源支持对分离舱段设备供电,实现舱段分离后只利用舱段的点火电源即可实现对分离舱段设备的供电以及实现点火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478319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378189.2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 , 中公华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北京云星宇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路侧停车管理装置,包括:路侧防护栏;轨道,轨道连接于路侧防护栏上,轨道沿路侧防护栏长度方向设置,轨道包括上轨道和与上轨道配合设置的下轨道;以及智能车辆识别设备,智能车辆识别设备包括轨道车和智能车辆识别系统,智能车辆识别系统用于获取路侧车位处的停放车辆信息,并将车辆信息上传至服务器,智能车辆识别系统设置于轨道车上,轨道车可移动设置于上轨道和下轨道之间,并可沿轨道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停车管理系统低位部署时,易被遮挡以及寿命降低和设备不稳定的问题。使其能够实现降低装置在工作时被遮挡的频率,提高装置使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