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舰船供氧保障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470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2591.1

    申请日:2011-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船供氧保障系统和方法,采用离子传输膜为分离元件直接自含氧空气中分离氧气,并结合水面舰船的燃烧热能用于ITM制氧,并给各种压力段的用氧点输出氧气;由此系统可高效集成,并可将现有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提高到55%-65%(常规采用空气为氧化剂的燃气轮机其效率约为35%),降低燃油消耗的同时提高了舰船的动力输出、机动能力,还降低了碳氢排放达到环保目的,同时,无论任何战况条件下,包括核生化战况从ITM制氧部分输出的氧气都是纯氧,可确保其技术指标满足现有国标、国军标的要求,适用舰船上医疗用氧、机载设备用氧的等氧气保障的氧气源,完善的解决了水面舰船各个方面各种压力段的氧气保障需求。

    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188039.5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围阱本体和舷墙T型材,通风围阱包括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和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甲板上层围阱壳体与舷墙呈夹角设置,舷墙T型材包括T型材腹板和T型材面板,T型材腹板将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划分为上层进气和排气通道,甲板下层围阱壳体通过中心隔板划分为下层进气和排气通道,对应形成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内的甲板上设有连通开口,甲板上层围阱壳体的背板上对应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的顶部均设有通风口,面板上对应均设有检修窗,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的面板上对应均设有通风管,本发明采用共形设计的方法,将通风围阱与船体舷墙相结合,具备进、排风功能,防水性能好,提高露天甲板面的整洁度。(56)对比文件郭孟秋等.浅谈防水炮烟囱及其附件的设计.广东造船.2019,第38卷(第2期),71-73.邱烨;岳娟;曾芸先.厦大科考船可收放式舷墙的设计.广船科技.2018,(第02期),16-18.

    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8039.5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围阱本体和舷墙T型材,通风围阱包括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和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甲板上层围阱壳体与舷墙呈夹角设置,舷墙T型材包括T型材腹板和T型材面板,T型材腹板将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划分为上层进气和排气通道,甲板下层围阱壳体通过中心隔板划分为下层进气和排气通道,对应形成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内的甲板上设有连通开口,甲板上层围阱壳体的背板上对应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的顶部均设有通风口,面板上对应均设有检修窗,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的面板上对应均设有通风管,本发明采用共形设计的方法,将通风围阱与船体舷墙相结合,具备进、排风功能,防水性能好,提高露天甲板面的整洁度。

    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19859B

    公开(公告)日:2020-10-16

    申请号:CN201810388060.3

    申请日:2018-04-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包括空气缓冲罐、空气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和产气罐,空气缓冲罐通过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吸附塔A连通,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吸附塔B的入口连通;吸附塔A的出口与产气罐连通,吸附塔B的出口与产气罐的顶部连通;吸附塔A、吸附塔B、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均分别内置有分子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氧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空气缓冲罐、吸附塔、产气罐之间的压力互动,使装填有分子筛的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也产生变压吸附效果,与吸附塔变压吸附进行耦合,达到降低产气露点的目的。

    一种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及送风温湿度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27602.2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包括进风混合箱、出风静压箱、通风机和控制箱,所述进风混合箱分别设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静压箱内部分隔为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布置有空气冷却器、空气加热器和干蒸汽加湿器,所述右腔体内安装有通风机,通风机的入口位于干蒸汽加湿器的下游,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船舶的舱室连通;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分别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的送风温湿度调节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回风温湿度控制和舱室温湿度控制集成设计,基于回风温湿度、送风温湿度和典型舱室温湿度三个数值来控制送风温湿度,保证典型舱室温湿度在设定范围内。

    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19859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388060.3

    申请日:2018-04-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D53/053 B01D2259/40022 B01D2259/400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气系统,包括空气缓冲罐、空气压缩机、吸附塔A、吸附塔B和产气罐,空气缓冲罐通过管道与空气压缩机相连,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吸附塔A连通,空气缓冲罐的出口与吸附塔B的入口连通;吸附塔A的出口与产气罐连通,吸附塔B的出口与产气罐的顶部连通;吸附塔A、吸附塔B、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均分别内置有分子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耦合式变压吸附制氧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空气缓冲罐、吸附塔、产气罐之间的压力互动,使装填有分子筛的空气缓冲罐和产气罐也产生变压吸附效果,与吸附塔变压吸附进行耦合,达到降低产气露点的目的。

    一种舰船供氧保障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14701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110402591.1

    申请日:2011-12-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舰船供氧保障系统和方法,采用离子传输膜为分离元件直接自含氧空气中分离氧气,并结合水面舰船的燃烧热能用于ITM制氧,并给各种压力段的用氧点输出氧气;由此系统可高效集成,并可将现有燃气轮机的发电效率提高到55%-65%(常规采用空气为氧化剂的燃气轮机其效率约为35%),降低燃油消耗的同时提高了舰船的动力输出、机动能力,还降低了碳氢排放达到环保目的,同时,无论任何战况条件下,包括核生化战况从ITM制氧部分输出的氧气都是纯氧,可确保其技术指标满足现有国标、国军标的要求,适用舰船上医疗用氧、机载设备用氧的等氧气保障的氧气源,完善的解决了水面舰船各个方面各种压力段的氧气保障需求。

    集成式高压减压阀组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1802933U

    公开(公告)日:2011-04-20

    申请号:CN201020551028.1

    申请日:201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式高压减压阀组,主要包括主减压阀、控制主减压阀的导阀、分别对导阀和主减压阀实施安全保护的导阀安全阀和出口安全阀,所述的导阀、导阀安全阀和出口安全阀装设在主减压阀上。本实用新型将主减压阀、导阀、双安全阀集成在一起,采用先导型活塞式结构,同时在进、出口端配有压力表接头,方便与压力表的联接,可在较小的空间位置上完整组成一个功能齐全的阀组,比直接作用式结构同类阀件的体积小,重量轻,使用安装方便,具有承压高、减压比大、量特性好、稳压精度高、性能稳定、压力调节方便灵敏、工作可靠等优点。

    多循环常温空气分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1823449U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20550983.3

    申请日:2010-09-2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循环常温空气分离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薄膜分离器循环组、至少两个变压吸附系统、至少一个循环压缩机、至少一个缓冲罐;其特征在于:第一薄膜分离器的滞留侧出口与第二薄膜分离器的原料气进气口相连通;第一薄膜分离器后串联所述循环压缩机;循环压缩机后串联所述第一变压吸附系统;压缩机还与所述第一薄膜分离器连通;所述第二变压吸附系统串联在所述第二薄膜分离器的滞留侧出口后;所述缓冲罐分别与第一、二薄膜分离器的渗透气出口、第一、二变压吸附系统的废气排放口分别连通;所述的第一和第二变压吸附系统根据分离需要装填吸附剂。可同时分离出纯度超过97%以上甚至99.5%以上氧气和纯度超过99.999%以上氮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