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纯度氮气制取方法与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009963A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1010299539.3

    申请日:2010-09-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纯度氮气制取方法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两个吸附塔和至少一个产品气缓冲罐;至少一个可选择性地向每个吸附塔提供原料气并能控制进气速率的进料管线;至少一个连接在各吸附塔进料端之间控制物料转移并限制物料转移流率的管线;至少一个连接在各吸附塔进料端之间直接用于卸压废排的管线;防氧迁移平衡罐与各吸附塔产物端连通;产品气缓冲罐与各吸附塔产物端连通;防氧迁移平衡罐与产品气缓冲罐相连通。该装置通过增强的控制目标气体转移和有效防止氧迁移的循环步骤,有效防止吸附塔产物端污染和氧迁移。采用本方法和装置,自启动开始产出99.995%的氮气仅需15分钟,具有很好的应用意义。

    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18B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210188039.5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围阱本体和舷墙T型材,通风围阱包括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和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甲板上层围阱壳体与舷墙呈夹角设置,舷墙T型材包括T型材腹板和T型材面板,T型材腹板将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划分为上层进气和排气通道,甲板下层围阱壳体通过中心隔板划分为下层进气和排气通道,对应形成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内的甲板上设有连通开口,甲板上层围阱壳体的背板上对应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的顶部均设有通风口,面板上对应均设有检修窗,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的面板上对应均设有通风管,本发明采用共形设计的方法,将通风围阱与船体舷墙相结合,具备进、排风功能,防水性能好,提高露天甲板面的整洁度。(56)对比文件郭孟秋等.浅谈防水炮烟囱及其附件的设计.广东造船.2019,第38卷(第2期),71-73.邱烨;岳娟;曾芸先.厦大科考船可收放式舷墙的设计.广船科技.2018,(第02期),16-18.

    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188039.5

    申请日:2022-02-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用共形通风装置,包括通风围阱本体和舷墙T型材,通风围阱包括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和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甲板上层围阱壳体与舷墙呈夹角设置,舷墙T型材包括T型材腹板和T型材面板,T型材腹板将甲板上层围阱壳体划分为上层进气和排气通道,甲板下层围阱壳体通过中心隔板划分为下层进气和排气通道,对应形成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内的甲板上设有连通开口,甲板上层围阱壳体的背板上对应进气围阱和排气围阱的顶部均设有通风口,面板上对应均设有检修窗,甲板下层围阱壳体的面板上对应均设有通风管,本发明采用共形设计的方法,将通风围阱与船体舷墙相结合,具备进、排风功能,防水性能好,提高露天甲板面的整洁度。

    基于移动排烟装置的船舶防烟分区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371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430130.4

    申请日:2023-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移动排烟装置的船舶防烟分区的设计方法,主要包括:防烟区域划分原则、防烟区域划分方法、移动式排烟装置消排烟措施,根据烟气控制的基本原则划分防烟区域及制定消排烟措施,本发明将防排烟思路充分融入到总体设计中,实现防排烟设计与总布置设计的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完善在船舶内部快速、有效建立防烟分区、消排火灾烟雾的工程,确保船舶装备及船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种船用蓄冷式不间断供冷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63332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235279.1

    申请日:2024-0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船用蓄冷式不间断供冷装置及方法,包括制冷模块、蓄冷模块和供冷模块,蓄冷模块分别与制冷模块及供冷模块进行热交换,制冷模块外接船舶冷媒水系统,向蓄冷模块提供冷量,供冷模块外接船舶间歇式冷却负载,供冷模块从蓄冷模块汲取冷量,向船舶间歇式冷却负载提供冷量,船舶间歇式冷却负载外接船舶冷媒水系统,本发明实现小容量蓄冷装置满足大功率间歇式冷却负载的供冷需求,降低总体冷源设备容量需求,排除大功率间歇式冷却负载运行对全船冷媒水系统管网的冲击,具有冷却系统管网冷量调节的能力。

    一种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及送风温湿度调节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655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210327602.2

    申请日:2022-03-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包括进风混合箱、出风静压箱、通风机和控制箱,所述进风混合箱分别设有新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静压箱内部分隔为左腔体和右腔体,左腔体内沿空气流动方向布置有空气冷却器、空气加热器和干蒸汽加湿器,所述右腔体内安装有通风机,通风机的入口位于干蒸汽加湿器的下游,送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船舶的舱室连通;所述回风口和送风口分别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船用集中式空调装置的送风温湿度调节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将回风温湿度控制和舱室温湿度控制集成设计,基于回风温湿度、送风温湿度和典型舱室温湿度三个数值来控制送风温湿度,保证典型舱室温湿度在设定范围内。

    一种船舶舱室空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691993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618465.2

    申请日:2023-05-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舱室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机组本体,以及设于机组本体内部且依次连通的进风段、换热段和出风段:进风混合箱的入口侧设有循环回风口;所述换热段内沿流体流动方向依次布置有空气冷却器、空气加热器、蒸发器、挡水器、冷凝器和蒸汽加湿器;所述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和制冷压缩机依次通过制冷剂管路连接,形成压缩制冷循环系统;送风静压箱14的出口侧设置有送风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船舶舱室空气处理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引入压缩制冷循环系统,利用逆卡诺循环原理,先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再进行回热升温,从而有效控制空气的相对湿度,并对原有的空调系统影响较小,解决了夏季及过渡季节船舶舱室内相对湿度无法满足设定要求的问题。

    一种洗消通道监控装置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727233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1911208508.X

    申请日:2019-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消通道监控装置,包括总控模块、门控模块和区控模块,针对洗消通道的传感器分散的情况,分级采集、处理传感器信号并输出,整合了洗消通道内各分散传感器及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测洗消通道内门的状态、舱室压力梯度、洗消通道专用配套设备及放射性沾染等信息,实现了对“三防”状态下多信号的集成监测,对洗消通道进行自动保护、控制和管理,记录设备工作状态和人员信息并传输,和通过多种提示手段对洗消人员进行提示和警示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洗消通道的使用安全性和效率,对舰船集体防护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种通风防水式带缆桩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61305A

    公开(公告)日:2020-09-15

    申请号:CN202010553692.8

    申请日:2020-06-1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通风防水式带缆桩及使用方法,包括带缆桩本体、顶盖、导风系统、顶盖启闭系统和排水系统,导风系统包括导流罩和通风管,导流罩由安设于顶板底面上的弧形凸台及安设于筒体顶部的弧形凹槽板组成,对应设置形成过流通道,排水系统包括集水盘、泄水管和排水管,顶盖启闭系统包括启闭弹簧、启闭杆和弹簧底座,通过启闭弹簧的伸缩带动顶盖启闭。本发明通过集成化设计和自动化设计提供一种工作可靠、维护方便的进水自动关闭的防水式通风带缆桩。

    一种洗消通道监控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727233A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911208508.X

    申请日:2019-11-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洗消通道监控装置,包括总控模块、门控模块和区控模块,针对洗消通道的传感器分散的情况,分级采集、处理传感器信号并输出,整合了洗消通道内各分散传感器及设备的工作状态,监测洗消通道内门的状态、舱室压力梯度、洗消通道专用配套设备及放射性沾染等信息,实现了对“三防”状态下多信号的集成监测,对洗消通道进行自动保护、控制和管理,记录设备工作状态和人员信息并传输,和通过多种提示手段对洗消人员进行提示和警示的功能,有效提高了洗消通道的使用安全性和效率,对舰船集体防护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