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980245A
公开(公告)日:2014-08-13
申请号:CN201310665042.2
申请日:2013-12-10
Applicant: 中国医药大学
IPC: C07D311/92 , A61K31/352 , A61P35/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1/92 , A61K31/352 , C07D3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医药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上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omega1活性的化合物具有如下通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A环为对位氢醌醇环,R是选自于由下列通式(Ia)及通式(Ib)所组成的群组,通式(Ia)的n为1或2,通式(Ib)的m为0或1,R1为H或ArCH2-,R2为Alkyl-或Aryl-:
-
公开(公告)号:CN101696197A
公开(公告)日:2010-04-21
申请号:CN200910161343.5
申请日:2005-09-13
Applicant: 拜尔农作物科学股份公司
Inventor: R·菲舍尔 , T·布雷特施奈德 , K·伊尔格 , S·莱尔 , D·福伊希特 , O·马萨姆 , U·雷克曼 , G·博杰克 , C·阿诺德 , T·奥勒 , M·J·希尔斯 , H·科恩 , W·亨普尔 , E·桑沃尔德
IPC: C07D307/60 , C07D307/94 , C07D493/10 , C07D313/04 , C07D309/08 , C07C57/58 , C07C69/65 , A01N43/08 , A01N43/90 , A01N25/32 , A01P7/00 , A01P1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07/60 , C07C57/58 , C07C233/52 , C07C235/36 , C07C2601/14 , C07D207/36 , C07D209/54 , C07D237/04 , C07D307/94 , C07D311/00 , C07D487/04 , C07D491/10 , C07D493/10 , C07D495/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式(I)的碘代苯基取代的环状酮烯醇,其中CKE、J、X和Y具有上述定义;涉及其多种制备方法和中间体,及其用作杀虫剂和/或除草剂的用途。所述杀虫剂和/或除草剂包括式(I)的碘代苯基取代的环状酮烯醇和至少一种改善作物植物相容性的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235855C
公开(公告)日:2006-01-11
申请号:CN03109514.3
申请日:2003-04-08
Applicant: 辛根塔参与股份公司
IPC: C07C49/633 , C07C49/753 , C07C45/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1/00 , C07C45/511 , C07C45/57 , C07C45/60 , C07C49/443 , C07C49/733 , C07D313/06 , Y02P20/58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式I的双环1,3-二酮盐的制备方法,其中R1、R2、R3和R4分别独立地为氢或C1-C4烷基;A和E分别独立地为C1-C2亚烷基,并且所述亚烷基可以被C1-C4烷基一次或至多四次取代,并且M+为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或铵离子,所述方法通过通式Ⅱ的化合物的氧化生成通式Ⅲ的化合物,并且随后在碱和催化量的氰化物存在时,或在烃氧基碱金属或烃氧基碱土金属存在时转化为通式Ⅰ的化合物,并且涉及新的通式Ⅲ的双环烯醇内酯中间体在该方法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098825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27142.5
申请日:2017-04-10
Applicant: 河南师范大学
IPC: C07C231/12 , C07C237/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31/12 , C07D311/00 , C07C23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力霉素的高效制备方法,属于医药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强力霉素的高效制备方法,其具体合成路线为:。本发明原料廉价易得、工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且收率较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998541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280054684.2
申请日:2012-10-30
Applicant: 锡克拜控股有限公司
IPC: C09D11/328 , C09D11/037 , B41M3/14 , B42D15/00 , C09B5/02 , C09B69/10 , C07D311/00 , C07D471/00 , C07D22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D11/103 , B41M3/14 , B42D15/00 , B42D25/378 , B44F1/08 , C07D221/00 , C07D311/00 , C07D471/00 , C09B57/08 , C09B69/102 , C09D11/037 , C09D11/328 , Y10T428/24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式(1)键合聚合物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其中P表示具有至少三个包含任选取代苯环的重复单元的聚合结构部分;Q表示二萘嵌苯、四萘嵌三苯或三萘嵌二苯结构部分;Y选自:(i)卤素和(ii)具有3至约8个环成员且通过N原子结合在Q上的任选取代N-杂脂环族基团,条件是至少一个Y表示(ii);x表示1-4的整数;w表示1-4的整数。本发明进一步涉及制备这种化合物的方法,及其在可特别用于制备标识或安全特征的印刷油墨组合物中的用途。(P—O)x—Q—(Y)w (1)
-
公开(公告)号:CN1976913A
公开(公告)日:2007-06-06
申请号:CN200580021369.X
申请日:2005-08-24
Applicant: 中央硝子株式会社
IPC: C07D311/94 , C08F20/28 , G03F7/039 , H01L2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3F7/0397 , C07D311/00 , G03F7/0046 , Y10S430/1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的第1-第4内酯化合物。第1内酯化合物用式(1)表示,[化18]式中,X表示CH2、CH2CH2、O、S或NR1,R1表示氢原子,碳数1-10的直链状,分枝状或环状烷基,该烷基的氢的一部分或全部可以用氟原子取代,此外,烷基的一部分也可以含有具有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碳-碳双键、羰基、羟基或羧基的原子团。
-
公开(公告)号:CN1090207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710436274.9
申请日:2017-06-12
Applicant: 江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C49/747 , C07C45/54 , C07D311/00 , A61P29/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49/747 , C07D3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公开了雷公藤红素的两种热分解产物1‑hydroxy‑2,5,8‑trimethyl‑9‑fluorenone和25(9→8),26(13→14)Abeo‑24‑nor‑8,14‑seco‑friedelan‑2,3‑dihydroxy‑1,3,5(10),6,8‑pentaen‑29(13)‑olide的制备方法、结构鉴定及其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08752301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470571.X
申请日:2018-05-17
Applicant: 河南福萌商贸有限公司
Inventor: 张红美
IPC: C07D3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31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补骨脂活性组分中间体的合成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a)将丹皮酚、1‑溴‑3‑甲基‑2‑丁烯和丙酮进行混合,加入碳酸钾后回流过夜;(b)将所述化合物2溶解于N,N‑二乙基苯胺中,在氮气保护下进行回流反应;(c)将对羟基苯甲醛溶于二氯甲烷中,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随后滴入氯甲基甲基醚进行反应;(d)将t‑BuOK分散在四氢呋喃中,在氮气保护、不断搅拌的条件下于0~10℃分别滴加所述化合物3和所述化合物4的四氢呋喃溶液进行反应;(e)将所述化合物5分散在乙醇和水的混合液中,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醋酸钠进行回流反应。这样能够实现对中药补骨脂活性组分中间体的合成,具有较高的得率和纯度,有利于工业化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680049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611117549.4
申请日:2016-12-07
Applicant: 广西灏源盛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13/42 , C07C7/04 , C07D3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7/04 , C07D311/00 , C07C13/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分离桉叶油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稀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开启精馏系统1和精馏系统2的真空泵和塔顶的冷凝装置,使系统稳定;(2)将桉叶油预加热到40‑50℃后从进料板进入精馏系统1中,开始阶段精馏系统1进行全回流提取20min;(3)全回流后,将回流比设为20‑25:1,得到的冷凝液即为α‑蒎稀;(4)检测精馏系统1塔底液中α‑蒎稀的含量,当含量<5%时,将塔底液从进料板进入精馏系统2中,开始阶段精馏系统2进行全回流提取20min;(5)全回流后,将回流比设为15‑20:1,得到的冷凝液即为1,8‑桉叶油素。本方法采用双塔精馏分离提取桉叶油中1,8‑桉叶油素和α‑蒎稀,实现了连续运行,1,8‑桉叶油素的含量在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4768941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380057789.8
申请日:2013-10-30
Applicant: 伊莱利利公司
Inventor: F·J·阿赫哈斯-奇卡罗 , N·迪亚兹比佐 , J·M·格鲁贝尔 , D·R·斯塔克
IPC: C07D309/00 , C07D311/00 , C07D217/00 , C07D319/00 , C07D263/00 , C07D207/00 , C07D273/00 , C07D30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91/056 , C07D207/00 , C07D207/14 , C07D217/00 , C07D217/24 , C07D263/00 , C07D263/58 , C07D265/30 , C07D265/36 , C07D273/00 , C07D307/00 , C07D307/22 , C07D307/79 , C07D307/87 , C07D309/00 , C07D309/04 , C07D311/00 , C07D311/58 , C07D311/76 , C07D319/00 , C07D319/12 , C07D319/20 , C07D491/05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式I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L和A同文中所定义的,制备所述化合物的方法,以及利用所述化合物治疗病患例如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