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191673A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810165932.X
申请日:2018-02-28
Applicant: 江苏优普生物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7C211/52 , C07C2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02 , C07C21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邻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液处理的方法,所述合成处理液是:对/邻氯三氟甲苯在氯化亚铜/氟化钾作用下,催化胺化合成对/邻三氟甲基苯胺的合成液,包括以下步骤:将胺化结束后的合成液减压升温脱除溶剂后,同时也脱除了大部分游离氨,经第一步固液分离,除去大部分氯化亚铜、氟化钾及副产物氯化铵后,在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钙,在负压下搅拌升温,保温后,降温至常温,加入絮凝剂,搅拌,压滤,滤液直接减压精馏。本发明产品质量好,工艺简便,产品得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820056A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610325619.9
申请日:2016-05-17
Applicant: 湖北可赛化工有限公司
IPC: C07C211/55 , C07C2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37/05 , C07C209/02 , C07C39/07 , C07C211/5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4,4′?二甲基二苯胺的合成方法及生产系统。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将对甲苯胺在催化剂和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备得到对甲酚,对甲酚进而与对甲苯胺反应,制备得到4,4′?二甲基二苯胺。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温和、生产过程安全可靠、生产成本低、副产物少、原料易得和废水量少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762292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080057841.6
申请日:2010-11-05
Applicant: CUF-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A·M·马加良斯曼德斯
IPC: B01J19/24 , H01M8/06 , C07C20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1J19/2475 , C07C209/02 , H01M4/9016 , H01M4/921 , H01M4/94 , H01M8/004 , H01M8/0681 , H01M8/086 , H01M8/103 , H01M2008/1293 , H01M2250/00 , Y02E60/50 , Y02E60/525 , Y02P70/56 , C07C211/46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新型化学反应器,其被描述为氢或氧电化学抽吸催化膜反应器。这种新型反应器特别适于提高脱氢、加氢、脱氧和氧化反应(即在烃的直接胺化反应中)的选择性和转化率。该反应器能够用于制备几种化学化合物,例如烃的直接胺化,且特别地用于由苯合成苯胺。在该应用中,其中氢气的去除是通过以下进行的:通过电化学抽吸生成的氢;或者通过随着氢气的生成而抽吸氧由此将其氧化。这种新反应器具有高于40%的苯到苯胺的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717339A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910250203.5
申请日:2009-12-08
Applicant: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扬州福源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7C211/63 , C07C209/74 , C07C209/36 , C07C217/42 , C07C213/08 , C07C211/55 , B01J31/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11/63 , C07C209/02 , C07C209/36 , C07C217/42 , C07C211/55 , C07C211/56
Abstract: 本发明描述了一类具有通式I的双季铵碱化合物,式中R1和R2彼此独立地是C1~C18的烃基;R3、R4、R5和R6彼此独立地是C1~C6的直链或支链的烃基;R7为C2~C6的亚烃基,或烷氧基取代的C2~C6的亚烃基。其制备方法为,首先合成出双季铵盐,再用沉淀法置换成为双季铵碱。本发明双季铵碱具有结构新颖、制备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该化合物可以作为硝基苯与苯胺缩合再加氢合成橡胶防老剂中间体4-氨基二苯胺的缩合催化剂。与常用单季铵碱四甲基氢氧化铵相比,具有原料来源方便、成本低、制备工艺简便、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6701C
公开(公告)日:1999-11-24
申请号:CN94191899.8
申请日:1994-03-18
Applicant: 孟山都公司
IPC: C07C209/02 , C07C209/42 , C07C24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11/54 , C07C209/02 , C07C209/42 , C07C245/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制备取代的芳香胺类的方法,该方法包合;使亲核化合物和含有偶氮的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系统存在下接触,使亲核化合物与含有偶氮的化合物在适宜的碱和控制用量的质子传递物质存在下。于约10℃至约150℃温度下、在有限的反应区中发生反应,其中质子传递物质与碱的摩尔比为0∶1至约5∶1,并且在产生取代的芳香胺条件下还原亲核化合物与含有偶氮的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在另一种实施方案中,本发明取代的芳香胺被还原性烷基化,以便产生烷基化的二胺或其取代的衍生物。在另一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制备烷基化的芳香胺或其取代的衍生物的方法,该方法包含:使亲核化合物与含有偶氮的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系统存在下接触,使亲核化合物与含有偶氮的化合物在适宜的碱和控制用量的质子传递物质存下于约10℃至约150℃温度下。在有限的反应区中发生反应,其中质子传递物质与碱的摩尔比为0∶1至约5∶1,并且在产生烷基化的芳香胺或其取代的衍生物的条件下,还原性烷基化亲核化合物与含有偶氮的化合物的反应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92408A
公开(公告)日:1994-09-21
申请号:CN93115014.0
申请日:1993-10-14
Applicant: 孟山都公司
IPC: C07C271/06 , C07C265/14 , C07C237/40 , C07C211/55 , C07C211/5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G18/341 , C07C209/02 , C07C209/62 , C07C231/08 , C07C231/12 , C07C231/14 , C07C263/00 , C07C269/04 , Y02P20/582 , C07C265/14 , C07C233/66 , C07C211/51 , C07C211/55 , C07C211/56 , C07C233/80 , C07C27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具有至少两个-N=C=O基的异氰酸酯的方法,包括:制备具有至少两个-NH2基的取代芳香胺,回收该具有至少两个-NH2基的取代芳香胺,按下述两种方法由具有至少两个-NH2基的取代芳香胺制备异氰酸酯:(1)在足以产生相应的氨基甲酸铵盐的条件下,使该取代芳香胺与CO2接触,在足以产生相应的异氰酸酯的条件下,使该氨基甲酸铵盐与亲电子或亲氧脱水剂反应;或(2)在足以产生相应的氨基甲酸铵盐的条件下,使该取代芳香胺与CO2接触,在极性非质子传递溶剂中,在足以产生相应的氨基甲酸酯的条件下,使该氨基甲酸铵盐与伯或仲烃基卤反应,在足以产生相应的异氰酸酯的条件下,裂化该氨基甲酸酯。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回收具有至少两个-N=C=O的异氰酸酯;在足以产生相应的聚酰胺的聚合条件下,使该异氰酸酯与二羧酸或其盐接触。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制备具有至少两个-N-C基的氨基甲酸酯的方法,包括:制备具有至少两个-NH2基的取代芳香胺,回收该具有至少两个-NH2基的取代芳香胺通过下述方法制备氨基甲酸酯:在足以产生相应的氨基甲酸铵盐的条件下使取代芳香胺与CO2接触,在极性非质子传递溶剂中,在足以产生相应的氨基甲酸酯的条件下,使该氨基甲酸铵盐与伯或仲烃基卤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07118108A
公开(公告)日:2017-09-01
申请号:CN201710418507.2
申请日:2017-06-06
Applicant: 青岛科技大学
IPC: C07C209/36 , C07C211/5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36 , C07C209/02 , C07C211/54 , C07C21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催化加氢技术领域,特别公开了一种苯胺‑硝基苯缩合液的催化加氢方法。该苯胺‑硝基苯缩合液的催化加氢方法,其特征为:向缩合液中加入预处理剂,在惰性气氛保护下升温搅拌处理,之后将预处理的缩合液转入加氢反应釜中;向加氢反应釜中加入含水醇溶液及骨架镍催化剂,先用惰性气体置换加氢反应釜内空气后再通入氢气置换,启动搅拌器搅拌并升温,反应,至反应结束。本发明降低了催化加氢反应对苯胺和硝基苯的缩合反应过程的脱水程度和溶剂醇类含水量苛刻要求,实现缩合料液在含水溶剂中的正常加氢反应,降低了反应能耗和物料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5669514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610127604.1
申请日:2016-03-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7D207/323 , C07C291/10 , C07C253/00 , C07C255/25 , C07C261/04 , C07C1/20 , C07C9/04 , C07C255/03 , C07C231/10 , C07C233/03 , C07C209/02 , C07C211/04 , C07D21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207/323 , C07C1/20 , C07C209/02 , C07C231/10 , C07C253/00 , C07C261/04 , C07C291/10 , C07D213/06 , C07C255/25 , C07C9/04 , C07C255/03 , C07C233/03 , C07C211/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甲醇和氨一步法合成高附加值烷基吡咯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采用非平衡等离子体和催化剂相耦合的方式来活化原料甲醇和氨,得到烷基吡咯类化合物,本方法的优点是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工艺简单方便。而且可通过进一步调变条件,用于合成甲胩、N,N-二甲基氰胺、氨基乙腈和N,N-二甲基氨基乙腈等。本发明为转化甲醇制备高附加值化学品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另外,本发明适用于甲醇、乙醇、丙醇三种醇类中的一种或两种与氨气在介质阻挡等离子体和催化剂条件下合成高附加值的含氮类的化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05461509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65162.6
申请日:2015-12-01
Applicant: 仇颖超
IPC: C07C19/12 , C07C17/09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17/093 , C07C17/357 , C07C209/02 , C07C209/74 , C07C19/12 , C07C211/15 , C07C211/24 , C07C2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相生产三氯二氟乙烷的方法,属于三氯二氟乙烷生产领域。本发明是以二氯乙烷为原料,通过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生成二氯乙烯,在氢氧化胺和二氧化锰的作用下生成二氯乙烯胺,添加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浸泡混合后,两次加入同量氢氟酸,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静置抽滤制得三氯二氟乙烷,达到解决氟容易脱落,被氯原子取代,副产物较为复杂且分离困难的目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生产过程简单,所得副产物少且分离容易,对环境无二次污染;所得产品产量高,达96%以上,成本低于其他方法5%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1094824B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0580043130.2
申请日:2005-12-09
IPC: C07C17/007 , C07C69/76 , C07D233/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C209/02 , A61K51/1282 , B65B3/003 , C07B39/00 , C07B59/00 , C07B59/002 , C07B2200/05 , C07C213/08 , C07C253/30 , C07C303/30 , C07D213/64 , C07D233/91 , C07D451/02 , C07H5/02 , C07H19/06 , C07J1/0051 , C07C309/73 , C07C255/42 , C07C211/63 , C07C215/40 , C07C217/8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放射性同位素氟-18的有机氟化物的制备方法。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作为溶剂的化学式1的醇的存在下,通过包含放射性同位素氟-18的氟盐与烷基卤或烷基磺酸盐反应,以获得高收率的有机氟化物,而制备有机氟化物的方法。根据本发明的合成反应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以生成高收率的有机氟化物并且减少反应时间,因而适合于有机氟化物的大规模生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