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0519244C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410076996.0
申请日:2004-08-3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0J5/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目的之一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设置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目的之二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充分地确保车身侧部后端在设计上的美观性。该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其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中,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尾灯上。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8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222012.4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车顶角撑件(30)的一区域设有开口部(38),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上设有直接或经由其他的板部件(4a)而与中柱(14)接合的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在比开口部(38)更位于车辆前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前侧部分和比开口部更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后侧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高刚性部(40a、40b),该第一高刚性部分别在与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高刚性部(50)。由此能够防止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产生的车顶板变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603196A
公开(公告)日:2005-04-06
申请号:CN200410079116.5
申请日:2004-09-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开放式罩结构的车辆中,能够将开放式罩结构作为连接左右车身的部件使用,同时又可实现保护行人的罩及其周边的结构。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为,上仪表板16的一端与罩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连接,另一端向罩12的下方以及车辆的前方延伸,下部罩横向构件9从该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向车辆上方延伸,该下部罩横向构件9的上端部形成有隆起部25,该隆起部25与焊接在其上的上部罩横向构件10之间形成封闭截面部27。其中,上部罩横向构件10的厚度薄于下部罩横向构件9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6B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310176750.X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侧部构造,能够在中立柱的增强板中获得稳定的接合质量,并且能够提高车体制造时的生产率。中立柱(10)具备配设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的第一增强板(13),第一增强板具备底壁部(13a)、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3b、13c)、以及两侧的凸缘部(13d、13e),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在第一增强板内配设有第二增强板(14),该第二增强板(14)具备底壁部(14a)、以及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4b、14c),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形,第二增强板为,底壁部和两侧的纵壁部分别大致沿着第一增强板的底壁部及两侧的纵壁部配设,仅在底壁部(14a)和一方的纵壁部(14b)处与第一增强板(13)的底壁部(13a)及一方的纵壁部(13b)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00410124C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410101990.4
申请日:2004-12-1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2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具有设置在构成车身侧部的车身侧板(7)上的侧窗开口(7a)、以及至少设置在该侧窗开口(7a)周缘的一部分上的加强构件(10),在该加强构件(10)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11)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14)。通过兼用安全带装置、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窗开口的用于加强的加强构件,由此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0398381C
公开(公告)日:2008-07-02
申请号:CN200410079116.5
申请日:2004-09-08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有开放式罩结构的车辆中,能够将开放式罩结构作为连接左右车身的部件使用,同时又可实现保护行人的罩及其周边的结构。本发明的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为,上仪表板16的一端与罩1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部连接,另一端向罩12的下方以及车辆的前方延伸,下部罩横向构件9从该车辆前后方向的中间部位向车辆上方延伸,该下部罩横向构件9的上端部形成有隆起部25,该隆起部25与焊接在其上的上部罩横向构件10之间形成封闭截面部27。其中,上部罩横向构件10的厚度薄于下部罩横向构件9的厚度。
-
公开(公告)号:CN1660640A
公开(公告)日:2005-08-31
申请号:CN200410101990.4
申请日:2004-12-1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2
Abstract: 一种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具有设置在构成车身侧部的车身侧板(7)上的侧窗开口(7a)、以及至少设置在该侧窗开口(7a)周缘的一部分上的加强构件(10),在该加强构件(10)上,固定有用于约束乘员的安全带装置(11)和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装置(14)。通过兼用安全带装置、安全气囊装置以及侧窗开口的用于加强的加强构件,由此可抑制零件数增加,抑制车辆重量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8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310222012.4
申请日:2013-06-05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上部车身结构,其中,在车顶角撑件(30)的一区域设有开口部(38),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外侧端部上设有直接或经由其他的板部件(4a)而与中柱(14)接合的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在比开口部(38)更位于车辆前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前侧部分和比开口部更位于车辆后方侧的车顶角撑件的后侧部分上分别设有第一高刚性部(40a、40b),该第一高刚性部分别在与一对中柱侧接合部(32a、32b)相同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位置沿车宽方向延伸,在车顶角撑件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上设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高刚性部(50)。由此能够防止在车辆组装工序中产生的车顶板变形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3569206A
公开(公告)日:2014-02-12
申请号:CN201310176750.X
申请日:2013-05-14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的车体侧部构造,能够在中立柱的增强板中获得稳定的接合质量,并且能够提高车体制造时的生产率。中立柱(10)具备配设在外板(11)与内板(12)之间的第一增强板(13),第一增强板具备底壁部(13a)、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3b、13c)、以及两侧的凸缘部(13d、13e),形成为截面大致帽状,在第一增强板内配设有第二增强板(14),该第二增强板(14)具备底壁部(14a)、以及从该底壁部沿车宽方向延伸的两侧的纵壁部(14b、14c),形成为截面大致コ形,第二增强板为,底壁部和两侧的纵壁部分别大致沿着第一增强板的底壁部及两侧的纵壁部配设,仅在底壁部(14a)和一方的纵壁部(14b)处与第一增强板(13)的底壁部(13a)及一方的纵壁部(13b)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590690A
公开(公告)日:2005-03-09
申请号:CN200410076996.0
申请日:2004-08-30
Applicant: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J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其目的之一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设置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目的之二是在增大滑动门向后方的滑动量的同时,能充分地确保车身侧部后端在设计上的美观性。该车辆滑动门支撑结构包括,设置在车身侧部用于开启和关闭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侧门,其采用沿前后方向滑动以开启和关闭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同时滑动至后方时可开启该用于上下车的出入口的滑动门,与上述滑动门连接,且用于驱动该滑动门的驱动机构,其中,上述驱动机构的一部分安装在设置于车身后部的尾灯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