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前部构造
    1.
    发明公开
    车体前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38946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120829.4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在电动车辆中,通过将行驶用电机尽可能向车辆后方侧靠近配设来在前后方向上充分确保碰撞时的溃缩行程的同时,抑制碰撞时行驶用电机向车厢内后退。车体前部构造(A)具备:隔壁部(71),划定出车厢(R1)内空间;电机配置部(71a),通过使隔壁部(71)的一部向车厢内侧膨出而形成,在该电机配置部能够配置行驶用电机(M1)的至少一部分;横梁(93),被固定于比电机配置部(71a)靠车辆后方侧的地板面板(70),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加强构件(94),连结电机配置部(71a)与横梁(93)。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9195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0120775.8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为三角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不拘泥设计款式,确保车身减振性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所述结构具有由车轮罩外件(31)和车轮罩内件(32)构成的后车轮罩(30)、从车轮罩外件(31)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的侧梁(1)、从车轮罩外件(3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沿门用开口缘部(Er)向上下方向延伸的外加强件(25),车轮罩外件(31)具有向车宽方向外侧伸展的外伸展部(33)、从外伸展部(33)的车宽方向内侧端部向上方延伸的外边缘部(34),并设置与外伸展部(33)和外边缘部(34)共同形成截面形状大致三角形的闭口截面的加强构件(37),加强构件(37)连接侧梁(1)的后端部和外加强件(25)的下端部。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79195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010120776.2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连接外加强件和内加强件的连接构件来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加并确保振动抑制性能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具有由车轮罩外件(31)和车轮罩内件(32)构成的后车轮罩(30)、与车轮罩外件(31)共同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且沿后门用开口缘部(Er)的一部分设置的第1闭口截面(C1)的外加强件(25)、与车轮罩内件(32)共同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闭口截面(C2)的内加强件(26),其中,在外加强件(25)固定锁扣(28),并且设置连接外加强件(25)的前侧边缘(25f)和内加强件(26)的前壁部(26b)及前侧边缘(26f)的连接构件(27)。

    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619678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108960.5

    申请日:2020-02-21

    Abstract: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通过在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撑部的前后形成环状结构部来切实提高车辆后部的车身刚性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该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设有后悬架的减震器支撑部,并具备:在车宽方向上呈环状的第1环状结构部(Z1)和在车宽方向上呈环状的第2环状结构部(Z2),所述第1环状结构部(Z1)配设于所述减震器支撑部前方,使得车身下壁部(H)、左右两侧壁部(I)、上壁部(J)连续,所述第2环状结构部(Z2)配设于所述减震器支撑部后方,使得车身下壁部(K)、左右两侧壁部(L)、上壁部(M)连续,所述第1和第2环状结构部分别通过加强构件形成的闭口截面部或者由板厚大于车身板的厚板部形成。

    车辆的车身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9280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010231185.9

    申请日:2010-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B62D25/082 B62D25/088 B62D2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车身结构,其中,铰链支柱(1)上设有与上侧的车门铰链安装部(1a)对应的铰链加强件(33),该铰链加强件(33)上设有向铰链支柱内件(2a)侧延伸并安装于该铰链支柱内件(2a)的安装部(33b、33c),该车辆的车身结构还包括从前纵梁(25)分支设置的分支构架(30)和角板部件(32),该分支构架(30)和角板部件(32)将输入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前纵梁(25)的碰撞负荷通过铰链支柱内件(2a)传递给安装部(33b、33c)。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将输入车身的碰撞负荷更切实地传递至车辆后方,从而可以切实地抑制车室的变形。

    车体前部构造
    7.
    发明公开
    车体前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38945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120826.0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在电动车辆中,通过将行驶用电机尽可能向车辆后方侧靠近配设来在前后方向上充分确保碰撞时的溃缩行程的同时,抑制碰撞时行驶用电机向车厢内后退。车体前部构造(A)具备:隔壁部(71),划定出车厢(R1)内空间;电机配置部(71a),通过使隔壁部(71)的一部向车厢内侧膨出而形成,在该电机配置部能够配置行驶用电机(M1)的至少一部分;加强构件(94),以越靠向车辆后方则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以及地板加强件(96),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由电机配置部(71a)、加强构件(94)及地板加强件(96)构成闭合截面。

    车体前部构造
    8.
    发明公开
    车体前部构造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6638944A

    公开(公告)日:2023-08-25

    申请号:CN202310120819.0

    申请日:2023-02-16

    Abstract: 一种车体前部构造,在电动车辆中,通过将行驶用电机尽可能向车辆后方侧靠近配设来在前后方向上充分确保碰撞时的溃缩行程的同时,抑制在碰撞时撞击载荷作用于电池。车体前部构造(A)具备:隔壁部,划定出车厢内空间;电机配置部,通过使隔壁部的一部向车厢内侧膨出而形成,在该电机配置部能够配置行驶用电机的至少一部分;以及加强构件(94),从电机配置部的上部朝向车辆后方延伸,以越靠向车辆后方则越位于下方的方式倾斜。加强构件(94)的后部安装于地板面板(70)和电池单元(BY)的盖体(35)。

    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791955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2010120776.2

    申请日:2020-02-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通过连接外加强件和内加强件的连接构件来抑制车身重量的增加并确保振动抑制性能的车辆的侧部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具有由车轮罩外件(31)和车轮罩内件(32)构成的后车轮罩(30)、与车轮罩外件(31)共同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且沿后门用开口缘部(Er)的一部分设置的第1闭口截面(C1)的外加强件(25)、与车轮罩内件(32)共同形成向上下方向延伸的第2闭口截面(C2)的内加强件(26),其中,在外加强件(25)固定锁扣(28),并且设置连接外加强件(25)的前侧边缘(25f)和内加强件(26)的前壁部(26b)及前侧边缘(26f)的连接构件(27)。

    车身侧部构造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07785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380040188.6

    申请日:2013-02-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车身侧部构造。即使进行车身外板部涂装时的涂料雾附着在中柱(3)以后,也不会让观看者有色调或质感上的不协调感。中柱(3)的外板(35)的板面上下方向的中间部位隆起,使得中柱(3)的外板(35)下侧的至少一部分比上侧更朝着车身外侧突出来,该隆起的起端HL在柱宽方向的至少中央部位位于与门本体部上缘线UL大致相同的高度位置处。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