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9300546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310821921.3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第二导电区域为绒面结构;第二传输层包括:位于绝缘区域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第二导电区域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厚度,大于位于第二部分的厚度;阻挡层包括远离硅基底的第二表面,以及与第二表面连接且靠近绝缘区域的第一侧面;第一侧面,从靠近第二表面的第一端,向靠近绝缘区域的第二端,依次朝向绝缘区域延伸。本发明利于第二传输层中位于第一侧面上的部分的沉积,形成的第二传输层的形状完整性更好,第二传输层中,第一部分的厚度较大,提升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各项性能,且钝化性能和绝缘性能更好。

    双面混合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9468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211622637.5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双面混合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双面混合太阳能电池包括:半导体基底;隧穿氧化层和掺杂多晶硅层;氧化铝层和减反层;本征非晶硅层和掺杂非晶硅层。通过在正面的第一区域设置掺杂的poly finger(即掺杂多晶硅层),降低了正面的寄生光吸收,解决了HJT电池中正面全面的非晶硅导致寄生吸收较高的问题。且在正面的第二区域设置氧化铝层和减反层,对第二区域进行钝化,降低了正面的复合,增加了少数载流子寿命,进一步降低了反射率。且本发明在第一区域设置的掺杂多晶硅层,在第二区域设置的氧化铝层,对于清洗要求低(相对于HJT电池对非晶硅钝化绒面的清洗要求高而言),降低了工艺难度。

    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90483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1098083.3

    申请日:2022-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以将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P型区域与第一电极之间的接触势垒、以及N型区域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接触势垒同时降低至较小的目标范围,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异质结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硅异质结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沿着平行于第二面的方向,第二面具有交替间隔设置的P型区域和N型区域。第一透明导电层至少形成在P型区域上。第二透明导电层至少形成在N型区域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N型区域上的部分与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P型区域上的部分相互绝缘。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功函数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功函数。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刻蚀液和光伏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7558796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0391575.X

    申请日:2023-04-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刻蚀液和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均位于硅基底背光侧的第一传输层和第二传输层;第一传输层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本征硅层和第一掺杂层;第一本征硅层比第一掺杂层更靠近硅基底;第一传输层中,靠近第二传输层的侧面,与硅基底的背光面中,第二传输层接触的第一子表面的夹角为X,45°<X<85°。本发明中,图形化处理过程的刻蚀,对第一传输层侧边刻蚀较小,图形化准确性较高,过刻程度较小,降低了图形化对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性能的不良影响,特别是能够减小图形化对于背接触太阳能电池钝化性能的不良影响。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588698A

    公开(公告)日:2023-01-10

    申请号:CN202211385088.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位于硅基底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半导体层交替设置并具有间隙,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续,且沿着垂直于第一表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硅基底的一侧上;第一绝缘层至少位于间隙中,且第一绝缘层靠近第一导电半导体层端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之间,除了具有第二本征半导体层起到钝化和绝缘作用之外,第一绝缘层对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起到良好的绝缘补强作用,降低了不同类型的导电半导体层之间漏电的概率。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188837A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210736805.7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组件,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硅基底的背光面包括紧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依次层叠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本征钝化层、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导电层、TCO层;依次层叠在第二区域上的隧穿钝化层、硅介质层、含有第二掺杂类型的元素的掺杂介质层、本征钝化层、第一导电层、TCO层;其中,硅介质层的局部区域形成有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中含有所述第二掺杂类型的元素;位于第一区域上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本发明中,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电阻较小,暗态饱和电流密度较小,可以提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进而提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588698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211385088.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光伏组件,涉及光伏技术领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位于硅基底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第一绝缘层;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一部分与第一半导体层交替设置并具有间隙,第二半导体层的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连续,且沿着垂直于第一表面的第二方向延伸到第一半导体层远离硅基底的一侧上;第一绝缘层至少位于间隙中,且第一绝缘层靠近第一导电半导体层端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之间,除了具有第二本征半导体层起到钝化和绝缘作用之外,第一绝缘层对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起到良好的绝缘补强作用,降低了不同类型的导电半导体层之间漏电的概率。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188837B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210736805.7

    申请日:2022-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及制备方法、电池组件,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背接触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基底,硅基底的背光面包括紧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依次层叠在所述第一区域上的本征钝化层、第一掺杂类型的第一导电层、TCO层;依次层叠在第二区域上的隧穿钝化层、硅介质层、含有第二掺杂类型的元素的掺杂介质层、本征钝化层、第一导电层、TCO层;其中,硅介质层的局部区域形成有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中含有所述第二掺杂类型的元素;位于第一区域上的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本发明中,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接触电阻较小,暗态饱和电流密度较小,可以提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填充因子,进而提升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

    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90483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098083.3

    申请日:2022-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造方法,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以将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P型区域与第一电极之间的接触势垒、以及N型区域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接触势垒同时降低至较小的目标范围,提高其光电转换效率。背接触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包括:硅异质结基底、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硅异质结基底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沿着平行于第二面的方向,第二面具有交替间隔设置的P型区域和N型区域。第一透明导电层至少形成在P型区域上。第二透明导电层至少形成在N型区域上。第二透明导电层位于N型区域上的部分与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P型区域上的部分相互绝缘。第二透明导电层的功函数小于第一透明导电层的功函数。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