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594056A
公开(公告)日:2019-12-20
申请号:CN201911052645.9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滤器滤芯自清洁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滤芯,所述滤芯将壳体分为进气腔室和出气腔室两部分;所述壳体上位于进气腔室侧设有进风口、位于出气腔室侧设有出风口;其特征是:所述出气腔室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滤芯振动的驱动器。其能够使得附着在滤芯上的颗粒杂质部分脱落,提高除尘效果,延长空滤器滤芯保养维护周期,实现空滤器滤芯自清洁功能;无需在发动机舱内增加其他零件,无需占用发动机机舱空间,且无需额外的动力、信号输入,环保、清洁、耗能小、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703217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47396.0
申请日:2023-08-18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车载控制器的自动化测试方法及系统,该方案不依赖于硬件在环测试台架,可以在电脑端完成CAN信号的模拟与解析。因此,只需使用汽车软件开发中常用的CAN总线通讯设备与标定工具,即可快速、方便的搭建对车载控制器的桌面版测试台架,实现车载控制器的自动化测试,不占用空间、资金、人力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743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91366.4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2构型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动力能力边界计算方法及系统,其计算方法包括:计算总能量回收动力能力边界;计算制动能量回收动力能力边界原始值;计算制动能量回收动力能力边界全动力工况值;根据是否车辆保持在D挡内的某个挡位,或者处于D挡内不同挡位的切换过程中,或者处于D挡切N挡过程中,以及是否满足制动能量回收禁止条件,进行相应的当前时刻的制动能量回收动力能力边界计算。采用本发明能获得准确的制动能量回收动力能力边界,为整车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达到较高水平以及规避制动安全风险提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059405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911052645.9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F02M35/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空滤器滤芯自清洁结构,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滤芯,所述滤芯将壳体分为进气腔室和出气腔室两部分;所述壳体上位于进气腔室侧设有进风口、位于出气腔室侧设有出风口;其特征是:所述出气腔室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滤芯振动的驱动器。其能够使得附着在滤芯上的颗粒杂质部分脱落,提高除尘效果,延长空滤器滤芯保养维护周期,实现空滤器滤芯自清洁功能;无需在发动机舱内增加其他零件,无需占用发动机机舱空间,且无需额外的动力、信号输入,环保、清洁、耗能小、可靠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882696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069342.7
申请日:2025-01-16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测试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整车控制器模型在环测试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架构模块、标定模块、脚本模块和接口模块;其中,架构模块用于搭建模型在环测试环境所需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响应于预设测试需求根据整车控制器软件测试的预设平台化模型架构搭建的;标定模块用于提供经数据标定后的待测试整车控制器软件模型;脚本模块包含连接物理模型和待测试整车控制器软件模型的脚本程序,并通过运行脚本程序生成接口模块中的相应接口模型,接口模型用于架构模块和标定模块的通信。本发明能够提供适用于不同项目和产品的整车控制器全面、有效、自动的模型在环测试系统,提高了整车控制器软件模型在环测试效率,保障了整车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8393169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441106.9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P3/00 , G01M17/0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物理模型的车速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自动化测试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车辆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以及该目标车辆的质量;确定目标车辆的驱动力、目标车辆的滑行阻力、目标车辆的坡度阻力以及目标车辆的制动力;基于目标车辆的驱动力、目标车辆的滑行阻力、目标车辆的坡度阻力以及目标车辆的制动力,确定目标车辆的牵引力;基于目标车辆的旋转质量换算系数、目标车辆的质量以及目标车辆的牵引力,确定目标车速。由此,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在物理模型测试中,有可能无相应运行实物及传感器,因此可能无法有效地通过轮速传感器或变速器测量实际转速,进而影响了车速确定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的技术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