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C-V2X和雷视融合的交叉路口跨域多目标跟踪系统与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67748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38914.7

    申请日:2024-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C‑V2X和雷视融合的交叉路口跨域多目标跟踪系统与方法,属于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领域。该系统包括目标检测模块、C‑V2X感知补偿模块、目标外观特征重识别模块、非感知区域轨迹估计模块、跨域多目标跟踪模块,利用路侧相机和雷达对车辆进行融合感知,提出一种目标外观特征重识别模型和多源信息融合的级联匹配策略,提高目标跨域匹配和跟踪的准确率,针对视野盲区内无法提取车辆的视觉信息导致车辆轨迹中断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型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自适应车辆轨迹预测方法,对盲区内车辆的姿态进行估计。本发明提高了智能交通系统的环境感知能力和跨域多目标跟踪的可靠性,为更安全高效的智慧交通提供了技术保障。

    一种高精度低RCS的2bit编码超表面

    公开(公告)号:CN11506487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210722491.5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磁超材料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低RCS的2bit编码超表面;该超表面包括:高精度低RCS的2bit编码超表面由4种超级子单元构成,每种超级子单元均由4个相同的子单元构成;子单元包括上层金属图案层、中间介质层和下层接地板金属层;中间介质层设置在上层金属图案层和下层接地板金属层之间;所述上层金属图案层包括1个十字金属条和4个半圆环金属条,4个半圆环金属条均匀设置在十字金属条的四个端部上,半圆环金属条的开口背离十字金属条的交叉点向外设置,十字金属条中横向金属条和竖向金属条的长度和宽度均相等;本发明具有超宽带的特性,可以实现大幅RCS缩减,且低剖面,体积小,易于加工与共形。

    基于车联网环境的无证书聚合签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749365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1709909.X

    申请日:2023-12-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车联网环境的无证书聚合签密方法,属于车联网技术领域。通过七个步骤确保了车联网通信的安全性和效率,首先,密钥生成中心和可信机构初始化系统;然后,用户车辆注册身份信息并生成伪身份信息以保护隐私;接下来,车辆在密钥建立阶段获得部分私钥和用户私钥;发送者车辆使用接收者的身份和密钥对消息进行签密运算,确保信息机密性和认证性;聚合者将多个签密密文聚合成一个,提高通信效率;最后,接收车辆验证和解密聚合签密密文。本发明有效提升了车联网中用户的隐私保护和通信效率,降低了计算开销,为车联网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基于图像虚拟点云与激光点云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70430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817591.0

    申请日:2023-07-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虚拟点云与激光点云融合的目标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目标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采集激光雷达的原始点云、相机的图像,以及激光雷达与相机的标定参数;利用原始点云处理得到的点云深度图将图像转化为稠密的虚拟点云;利用点云密度将稠密的虚拟点云采样为稀疏的虚拟点云;将原始点云和稀疏的虚拟点云进行融合,获得目标点云;将目标点云通过融合三维和二维的稀疏特征提取网络生成点云融合特征;将点云融合特征输入目标检测网络中,得到目标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虚拟点云的采样方法增强了虚拟点云的鲁棒性,减少了虚拟点云的计算消耗,融合三维和二维的稀疏特征提取网络提高了特征的对齐精度和聚合效果。

    一种基于V2X车联网RSU的V2X消息过滤与转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095639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211637511.5

    申请日:2022-12-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V2X车联网RSU的V2X消息过滤与转发系统,属于车联网领域,包括:消息过滤模块去除无效的待转发消息;消息更新融合模块减少冗余的待转发消息;特定区域转发模块基于电子围栏的路侧信息转发方法,提取待转发消息的关键信息,选择转发区域,通过PC5通信针对性转发;消息协同转发模块针对路侧节点感知与通信盲区问题,基于道路拓扑结构和局部RSU部署情况,通过V2X通信利用其他节点进行补盲,节点将相关消息选择性转发给附近其他节点RSU,以补盲和扩大节点感知覆盖范围。本发明能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系统中RSU的V2X消息转发能力,扩大节点感知范围,提高车联网系统的V2X消息通信稳定性和可靠性。

    一种基于驾驶员监测与识别的座舱协同控制系统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89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21298.2

    申请日:2022-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驾驶员监测与识别的座舱协同控制系统和方法,属于人工智能领域。该系统包括座舱控制器、座椅、后视镜、车载摄像头和车载状态传感器,座舱控制器包括激活模块、驾驶员识别模块、信息获取模块、座椅调节模块、后视镜调节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和身份判断模块,各模块间相互协同,采用尺寸检测算法和视角定位检测算法实现座椅和后视镜的协同调节,并根据所识别的驾驶员身份信息结合车辆状态,将车辆状态为正常行驶时,座舱的座椅和后视镜设备的协同调节信息与身份信息结合进行记忆存储。提高座舱环境调节的准确性,增加体验感,实现最优化、最舒适和最安全的驾驶体验。

    一种微型宽带超材料吸波体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33607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06398.2

    申请日:2021-12-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是一种微型宽带超材料吸波体,属于电磁超材料领域。微型宽带超材料吸波体为周期性结构,每个周期单元结构包括第一层的金属结构层、第二层的介质层、第三层的接地层。金属结构层由2个“山”字形贴片、2个梯形贴片和1个矩形连接贴片组成。两个“山”字形贴片的底部分别连接梯形贴片的下底,再通过矩形连接贴片将两个“山”字形贴片连接,矩形连接贴片位于“山”字形贴片的顶部中间位置;金属结构层位于介质层的中间,与介质层的水平方向呈45°;矩形贴片将两个“山”字形贴片连接起来形成金属结构层,该结构满足中心对称。本发明的微型宽带超材料吸波体具有体积小,频带宽,结构简单,吸波性能优的特点。

    用于OAM-MIMO动态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9856A

    公开(公告)日:2020-10-13

    申请号:CN202010752386.7

    申请日:2020-07-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OAM-MIMO动态信道的功率分配方法,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在动态的OAM-MIMO场景下,信道的状态会随着接收机的移动而改变,由于系统中存在反馈时延和估计误差,因此很难准确地得到信道状态信息,进而会使得系统的容量性能变得不太理想。本发明与传统的延续前次功率算法和平均功率分配算法相比,能在系统总功率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有效地提升OAM-MIMO系统的容量性能。最后的仿真实验结果也表明,在工作频率为10GHz,波长为3cm,阵元数为8,发射和接收UCA半径为9cm以及信道状态信息未知的情况下,本发明所提出的功率预分配算法要明显优于传统的平均功率分配算法和延续前次功率算法。

    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命令字段的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3813B

    公开(公告)日:2020-05-26

    申请号:CN201710122917.2

    申请日:2017-0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命令字段的识别方法,首先获取家庭路由器AP流量数据;对获取的流量数据进行分类过滤出智能家居设备产生的流量数据;对智能家居设备的流量数据进行逐个字节的解析,判定识别出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命令字段。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利用抓包工具捕获家庭路由器AP流量,然后分类过滤出智能家居设备流量,最后引入生物序列思想对智能家居流量进行逐个字节的解析,判定识别出家居设备的控制命令字段。本发明旨在解决当前市场上智能家居产品种类繁多,标准不统一,应用管理软件混乱等问题。通过对智能家居设备控制命令字段的识别,为以后智能家居的开发应用统一标准提供技术支持,并可有效地提高软件管理的兼容性。

    一种基于特征值比对的智能家居设备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78263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038295.4

    申请日:2019-03-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智能家居设备网络信息交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特征值比对的智能家居设备识别方法,包括通过无线抓包工具抓取智能家居与路由器之间通信的数据包,然后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并将过滤后的数据包进行解析,提取其中的IP地址、目的端口号以及心跳包等特征值。通过与数据库中的数据比对分析来判断智能家居设备的厂商及具体型号等信息,并将识别结果传递给操作系统或后台系统;本发明针对不同的智能家居设备,对不同的特征值赋予不同的权值,通过权值的累加和与阈值的大小进行比较得出识别结果,而且识别的准确率高,该种方法可以应用在多套智能家居设备管理与控制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