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781501B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0184291.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包括:S1、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进行加载试验;S2、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裂缝宽度影响系数;S3、根据裂缝宽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预裂缝宽度;S4、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抗拉强度影响系数;S5、根据抗拉强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开裂弯矩;S6、通过对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得到对应的裂缝宽度。本发明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易于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应用,为隧道管片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高强度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耐久性等方面的提供了评估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9781501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84291.7
申请日:2019-03-1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包括:S1、对钢筋-钢纤维混凝土梁进行加载试验;S2、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裂缝宽度影响系数;S3、根据裂缝宽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预裂缝宽度;S4、通过加载试验数据计算得到抗拉强度影响系数;S5、根据抗拉强度影响系数确定对应的开裂弯矩;S6、通过对预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并根据修正后的计算公式得到对应的裂缝宽度。本发明方法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易于在工程实践中直接应用,为隧道管片的设计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高强度钢筋-钢纤维混凝土管片的耐久性等方面的提供了评估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1852672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010188317.4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一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特性动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空气炮发射装置(6)、列车模型(1)、隧道模型(2)、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所述的空气炮发射装置(6)的炮管(4)的截面呈“门拱”形,其底部(3′)形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形状一样,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相连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导轨(3)的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列车模型(1)的底部中间与导轨(3)的“工”字形结构匹配,将列车模型(1)滑动嵌合在导轨(3)上。该系统使列车模型在导轨上平稳运行,列车模型尺寸大,更接近列车运行的真实状态,能更好地模拟研究列车在隧道中运行的空气动力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12991B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0910216049.X
申请日:2009-10-3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E21D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隧道回路式减压洞口的修建方法,其做法是:A、在隧道(10)洞口的两侧修建与隧道平行且长度为3.5-4.5倍隧道水力直径的侧导洞(11),侧导洞与隧道的横向距离为0.8-1.3倍隧道水力直径,侧导洞的断面积为隧道断面积的20%-30%;B、再在两侧导洞之间修建两条横向贯通侧导洞和隧道的第一和第二横通道(20,21),第一横通道(20)修建在离隧道洞口1.5-2倍隧道水力直径处,断面积为隧道断面积的10%-15%;第二横通道(21)与侧导洞的内端贯通,断面积为隧道断面积的5%-10%。采用该方法修建的铁路隧道洞口,其微压波现象明显降低,且其施工容易,建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1852672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88317.4
申请日:2010-06-01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M9/08
Abstract: 一种高速列车-隧道空气动力特性动模型试验系统,包括空气炮发射装置(6)、列车模型(1)、隧道模型(2)、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所述的空气炮发射装置(6)的炮管(4)的截面呈“门拱”形,其底部(3′)形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形状一样,并与隧道模型(2)内的导轨(3)相连成一体化结构;所述的导轨(3)的截面为“工”字形结构,列车模型(1)的底部中间与导轨(3)的“工”字形结构匹配,将列车模型(1)滑动嵌合在导轨(3)上。该系统使列车模型在导轨上平稳运行,列车模型尺寸大,更接近列车运行的真实状态,能更好地模拟研究列车在隧道中运行的空气动力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6720368B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0702590.1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包括:获取试验数据;建立第一曲线;通过特征点计算特征点处的弯拉强度数据;建立第二曲线;将每个分段进行曲线拟合获取弯拉本构模型;将弯拉本构模型修正为抗拉本构模型。本发明钢纤维混凝土抗拉本构模型建立方法及系统,考虑了弓形钢纤维对混凝土的二次增强作用,在开裂脱粘段和脱粘段之间加入锚固增强段,对于现有的本构模型能起到较好的优化补充作用;本发明使用简单,所需参数较少,均可以通过常规切口梁试验获得,并通过弯拉本构模型间接转化求得,计算结果更准确更贴近实测结果,可为弓形钢纤维混凝土的设计分析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6522977B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610949404.4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穿越活动断层隧道多级减震结构,隧道的断层破碎带主变形区的隧道横断面大于稳定段的隧道横截面;隧道衬砌层为纵向可变结构:隧道衬砌层为分段衬砌,且相邻衬砌段间构成的减震缝通过柔性接头连接;所述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范围内通过注浆加固的方式设置围岩加固圈,所述围岩加固圈内壁与隧道衬砌层之间填充有由轻质砂土构成的变形调整层。本发明能够使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和围岩的稳定性都能得到大幅提高;衬砌各部位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峰值明显降低,并使可能出现因受拉或受压而破坏的隧道区段的显著减小;衬砌结构在错动面处发生错动后,可防止围岩大范围失稳坍塌,降低断层错动对隧道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614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051650.8
申请日:2016-01-2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N3/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12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盾构管片和直梁试验加载装置,其中台架底座、四角四根立柱构成试验台架;水平千斤顶、滑动支座、竖向千斤顶、竖向可三分点加载和跨中加载切换的竖向加载板、横向反力梁以及可升降的“H”形竖向反力梁构成加载系统,各个千斤顶前端的压力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带刻度的高精度摄像头构成数据采集系统;将管片或梁放置于水平方向的两个滑动支座上,竖向的竖向加载板置于其上,利用水平向四只千斤顶和竖向两个千斤顶进行加载。
-
公开(公告)号:CN118780130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98566.1
申请日:2024-07-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四川北新天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25 , G06F30/1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粘结滑移的隧道支护结构数值模拟方法,其步骤为:确定隧道支护结构中混凝土、钢筋网和钢拱架的材料参数,建立混凝土和钢筋网之间,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的粘结滑移本构,构建有限元分析模型,将接触单元分别插入到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混凝土与钢筋网之间,以及插入到混凝土和钢拱架之间,确定接触单元与有限元模型中混凝土的总接触面积,在有限元模型中设置跨中垫块和边界垫块,约束边界垫块全部方向的自由度,约束跨中垫块除竖直方向外的全部方向的自由度,对跨中垫块施加竖向位移载荷,在接触单元达到预设的损伤标准后,根据接触单元的损伤面积与总接触面积计算出损伤判定标准值,根据损伤判定标准值对隧道是否失稳进行评估。
-
-
-
-
-
-
-
-
-